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7-02-09刘同月

魅力中国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新装真话教法

刘同月

语文是一门基础知识,语文知识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了。教师并不是不卖力,课备的不是不细致,不周全,但整堂课教师眉飞色舞的讲,接二连三的问,下面的学生则昏昏欲睡,爱理不理,教师大有对牛弹琴的感慨。其实,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自始至终在唱独角戏,费力不讨好不说,教学效果还很差,还讨学生反感。因此,要想激活初中语文课堂,首先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朗读语文。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实行高压政策是不妥的。在初中,因为科目多,教师们都抢时间,谁留的作业多,哪个教师厉害,学生们就先完谁的作业,结果从表面上看,这一科受学生欢迎,但实际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感。怕谁不如发自内心的喜欢,被迫着完作业,不如发自内心的喜欢玩这一科的作业。尤其是语文,它是一门发乎情,止乎理的学科,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投入的阅读优美的篇目,语文成绩自然会逐渐提升。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让学生发自心的喜欢语文,有了这个个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建立。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我先从语文朗读进行探索的。朗读,应该是动情的,以情动人的朗读自有一种难言的魅力。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我播放了《再别康桥》的朗诵MV,学生们在音乐和画面完美的结合艺术面前,被深深感染了。他们没想到语文可以这样美。教师退到一个暂时次要的位置,把感受和欣赏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有了感觉上的改变之后,在讲课文时,我减少了教师讲解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尤其是朗读,我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投入的朗读,这本身就说明学生已经投入到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成为语文课的主体。而且,这种参与是受益终生。以我自身的例子而言,这的确能对学生产生受益终生的影响。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男老师,他很喜欢语文,讲课很有激情,尤其喜欢带感情的朗读课文给我们听。他泛读完,就让班上读得好的同学读书,我一开始并不出众,但有一次,教师执意要让我读一篇课文,我很害羞,不敢放开了读,但经过教师的鼓励,我终于大胆的读起来。我越读越自信,注入自己的感情,可以说声情并茂,读完,老师带头鼓掌,我也很自豪,自那天起,我开始喜欢语文了,别的学生也开始像我一样大胆朗读了。老师因为知道了我读书读得好,每次让我们自由朗读时,他就围着我座位慢慢踱步,听我读的好不好,我也格外努力,认真的读,有时也和老师探讨怎么处理课文中一些重要语段的朗读处理。正因为老师的肯定,我很喜欢朗读语文,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喜欢语文。我们班的学生也因为喜欢朗读,更多的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成了学习的主体。

二、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主见。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武断,不允许学生学习语文时,自主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一些和教参上相悖的观点,教师简直视为洪水猛兽。这就从主动性上打击了学生,照本宣科的讲,自己若说出自己的感受,跟教参上的不一样也不行,那还有什么意思?阅读本身就应该是多元的,并且,从长远上说,学生不可能做一辈子学生,毕竟得有自己阅读文章的时刻,到那个时候,哪里还有教师给他们规定标准的观点呢?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的,除了从兴趣上感染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学会自主的学习,自主的阅读。

三、改变教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常言道:教有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教法问题。 有的人说教语文还不简单,不是让学生读课文、说段意,就是让学生写生字、组词、背答题。其实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教法现在已经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了。因为这种语文教学缺乏新意,难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除了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背以外,还可以演、唱。甚至即兴创作,那才是最高境界。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来重现这个童话故事,通过学生表演,重现皇帝“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去思考问题:1、皇帝穿“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2、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3、那些大臣又是些怎样的人?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从而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反动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参与中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新装真话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讲真话使人健康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