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娘的风雅团茶
2017-02-09
上世纪七十年代,深居简出的张爱玲接待了夜访的水晶。这次会谈,被认为是张爱玲晚年唯一一次与文学爱好者的会面。水晶自诩为张爱玲铁杆粉丝,却并不真正懂得张爱玲的审美趣味——比如对于《金瓶梅》,水晶便“总觉得面对着一个纸糊的世界,样式看来假得很。”张爱玲听了非常诧异,她觉得,如果一个人懂得欣赏《红楼梦》,那不太可能走不进《金瓶梅》的世界。
读到李瓶儿临终就会大哭一场的张爱玲,对于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没有更多的评价,只是说她的那种对于潘金莲等小妾们的“暧昧性”更接近人性。《金瓶梅》从书名看,写的乃是三位女子: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从这个角度看,身为西门庆正妻的吴月娘,要是论起书中主角番位,大概要排到孟玉楼之后了。
吴月娘是西门庆的填房,这位千户的女儿看上去温柔贤惠,骨子里却充满算计。作为主母,为了一件皮袄,不惜和小妾潘金莲吵架:“一个皮袄,你悄悄就问汉子讨了,穿在身上,挂口也不来后边题一声!”西门庆去世之前,吴月娘与他闲聊做梦,梦见潘金莲夺了李瓶儿的袍子,在梦里嚷:“他的皮袄你要的去穿了罢了,这件袍儿你又夺。”
所以,当喜欢用“大红袄配娇绿缎裙”的吴月娘,会在第二十一回,“教小玉拿着茶罐,亲自扫雪,烹江南凤团雀舌芽茶”时,我也忍不住惊讶,这样的举动,在《红楼梦》里是妙玉的专属,月娘烹茶,实在想象不出。
何况烹的是“江南凤团雀舌芽茶”。
虽然名为“江南”,其实真正产地为福建建安县的凤凰山北苑,这种茶在北宋时期是一种专贡朝廷的名茶,《宣和北苑贡茶录·序》云:“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挺,故号芽茶。”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团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茶砖。北宋时期的茶叶,仍然保留唐风,只不过渐渐发展成了散茶和团茶两种。所谓散茶,就是一片一片的茶叶;但团茶,则是由茶叶研磨成的茶粉制成——这和泡开仍是茶叶的茶砖是有本质区别的。
宋朝的团茶里,除了茶叶粉,还有其他“添加剂”。例如宋仁宗常喝的“檀团”,就是用茶叶、甘草、麝香、檀香、冰片和人参混合加工而成,其实算是一杯人参甘草冰片茶;北宋大臣韩琦退休之后发展“夕阳红工业”,自己做韩氏团茶,除了添加麝香冰片甘草之外,还要加小半斤大米,这样做成的团茶,大约是有米香的。
风雅之雪,名贵之茶,吴月娘用白玉壶烹煮,实在是一大美景。然而《金瓶梅》第一弹幕评论家张竹坡却在这段旁边批注:“是市井人吃茶。”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吴月娘煮茶,“白玉壶中翻碧波”,乃是急火大煮,茶在壶中大滚,才能有“翻碧波”之态,而当时的文人,最不推崇的便是这种煮法,在他们的心中,最风雅的烹茶之法,是用“焰炭火”,看茶滚起,就用“冷水点住”;凡此三次,才算“色味皆近”。所以,尽管西门庆家所用茶是皇帝才能吃的贡茶——这种龙凤团茶当时每饼虽然每个才五钱重,却价值黄金二两,时人都感叹:“金可得而茶不可得。”却被吴月娘这样的手法烹煮,实在有点可惜,不过,回头一想,这才是那个穿大红袄配绿裙子的吴月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