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制定和应用
2017-02-09温泉丽黄冬丽
邓 岚,杨 丽*,温泉丽,黄冬丽,伦 艳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07)
根据病因可将急性胸痛分为2类,即心脏缺血性胸痛、非心脏缺血性胸痛,前者主要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后者主要为肺栓塞、心包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气胸等因素引发的胸痛,相关危险性与预后转归各不相同,其中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气胸为高危胸痛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一定要尽早识别诊断[1]。有关文献报道显示,胸痛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救治效果的时间依赖性十分明显。对于急诊或者胸痛中心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一定要马上对患者病情予以评估,对致命性疾病予以识别[2]。
我科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借鉴Sanchis[3]等研究并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制定高危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我科年均就诊量约为10万/年。连续性入选2015年2月~2016年8月主诉为急诊胸痛的患者2368例,其中男1476例,女892例;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8±10.7)岁;心肌梗死92例,主动脉夹层5例,气胸52例,肺栓塞2例,肺炎877例,上感762例,肋神经痛98例,心因性反应201例,其他279例。将2015年2~8月的1124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2~8月的1244为实验组。
1.2 护理人员资料
急诊科护士82名,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7.4岁;学历:硕士1名,本科60名,大专22名。职称:主管护师16名,护师32名,护士42名;工作年限:<5年32名,5~10年29名,10年19名,>20年2名。
1.2 方法
1.2.1 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制定。借鉴Sanchis[3]等研究并此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制定。结合以下:年龄≥67岁、胸痛评分≥10分、以往胸痛发作频率为24 h内≥2次、伴有2型糖尿病史、存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两上肢血压相差20 mmHg 6个因素制定成胸痛风险评估表。胸痛有专门使用的胸痛评分表,见表1。风险评估表对这6个因素进行赋值,其中2型糖尿病赋值为2分,两上肢血压相差20 mmHg赋值为3分,其余的危险因素为1分,以上6个因素赋分相加,分数越大危险性越高。0分为很低危风险,1分为低危险,2分为中度危险,3分为高危险,≥4分为很高危风险,当分数达到2分时就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高危胸痛处理。
1.2.1 高危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的使用。分诊护士必须是在急诊科工作,年资≥3年的急诊科护士。预检分诊处采用高危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进行初步问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胸痛程度、胸痛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10分钟之内完成心电图确定分诊计划,按照胸痛中心处理原则对胸痛患者实施急性胸痛的绿色通道救治。
表1 急诊胸痛患者风险评估表
1.3 评价指标
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胸痛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比较
3 讨 论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预检分诊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所在[4]。在急诊科工作中,怎样准确、快速、有效的分诊胸痛患者是预检分诊护士的工作重点与难点。非创伤急性胸痛是心内科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其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影响预后的因素多。现阶段,在急诊胸痛风险评估中,国内外主要集中于急性缺血性胸痛评价,常用方法主要有TIMI[5]、GRACE[6]、HEART[7]等危险评分模型,但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可操作性不强。本研究结合年龄≥67岁、胸痛评分≥10分、以往胸痛发作频率为24 h内≥2次、伴有2型糖尿病史、存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两上肢血压相差20 mmHg 6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计算方法简单便于操作,评估所需时间较短,适合在急诊分诊时操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胡大一.赵明中.加强胸痛的早期识别和救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2):75-76.
[2]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5):35-334.
[3] Sanchis J, Bodi V, Nunez J, et al. New risk sco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non-ST-segment deviation, and normal troponin concentrations a comparison with the TIMI risk score [J]. J Am Coll Cardionl,2005,46(3):443-449.
[4] 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