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夫林·沃小说《一把尘土》的地点与空间建构

2017-02-09叶少晖

文学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伊夫托尼尘土

叶少晖

伊夫林·沃小说《一把尘土》的地点与空间建构

叶少晖

本文从地点和空间建构角度来解读伊夫林·沃小说《一把尘土》。通过仔细分析小说中三个主要物理空间赫顿庄园、伦敦公寓和亚马逊丛林,本文发现地点与空间不仅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衰微境况。本文以小说事件发展为主要线索,结合物理空间的描述与人物精神空间的探析,来更好地理解《一把尘土》所蕴含的空间特质及其意义。

伊夫林·沃 《一把尘土》 空间建构

伊夫林·沃小说《一把尘土》[1](1934)讲述英国贵族托尼·拉斯特这一旧世界观念的传统堡垒为现代社会文明所摧毁的怪诞故事。托尼,妻子布伦达以及儿子约翰·安德鲁在拉斯特家族世袭的赫顿庄园过着隐居般的安静生活。随着伦敦社交浪子约翰·比弗的突然造访,托尼生活中的秩序与安宁在逐渐破坏。以比弗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侵入到托尼苦心营造的乌托邦,带来的是镀金的家具、恶意的流言、婚姻的不忠甚至儿子的惨死。沃笔下的人物命运无一不与他们所处的地点与空间息息相关。透过荒诞不经的故事表面,沃借用托尼所经历的一切来描绘英国社会的腐化与堕落。在《一把尘土》中伊夫林·沃精心建构的“赫顿庄园”、“伦敦公寓”以及“亚马逊丛林”这三个主要地点,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紧密相联。

赫顿庄园的建筑结构反映出托尼的性格特点。赫顿庄园对于等级秩序推崇备至—赫顿庄园的访客目光所及,都是“中心钟楼上的大钟;教堂般阴暗的大厅(有穹隆交接处涂成红色和金色菱形图案的天花板和顶部藤蔓环绕的光滑的花岗岩石柱)”(12)。卧室也有着浓郁的哥特式风格,有着“马洛赖、伊休特、伊莱恩、莫德里德和默林、加韦和贝德维尔、兰斯洛特、珀西瓦尔、特里斯特拉姆以及加拉哈德等各式各样的名称(每间寝室都有铜床柱,并饰有一圈哥特体文字的壁缘)”(13)。四处弥漫的浪漫主义风格生动地表明出托尼对一战过后消逝的英国神秘而侠义的过去无尽的向往。年久失修的赫顿庄园折射出了从古老到现代观念的转变。段义孚(Yi-Fu Tuan)在著作《经验透视中的空间与地方》中表示,“人造空间是人类情感和认知的寄托”(Tuan,102)。赫顿庄园对来自各方的蔑视而挑衅般的存在正是托尼哪怕遭到同辈人的排挤与挖苦却苦苦支撑的宣言。在乡村庄园旅行指南开篇中,关于赫顿庄园的介绍读起来就像碑文,试图驱散游客,不要在此逗留观光。托尼的房间同样是他传统守旧的真实写照。整个空间就是托尼生活的博物馆,堆满了相片、蝴蝶标本、化石还有书架,显得拥挤不堪。房间不仅反映出托尼对过去的渴望,也影响着他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他消极避世的安乐窝。托尼的生存空间弱化了他的个人发展与进步,由此而来的循环往复模式让生活死气沉沉,毫无变化。正如赫顿庄园一样,托尼受到现代性的猛烈攻击,被善于钻营的比弗太太之流撕得粉碎。托尼认识到他的家园已逐渐堕入深渊却从不做任何的修复,妄图逃避这现实世界带来的残酷。

赫顿庄园也承载着一种人物道德塑造的角色,既传承过去,又反映现实,试图将人们拉回到英国的黄金时代,不断地抵制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不幸的是,布伦达和比弗一类不为所动,对于过去没有丝毫的怀念,盲目地湮没在现代社会的辉煌之中。赫顿庄园的教诲准则深入托尼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使得他与现代生活日益孤立。在哥特时期,基督教堂以及建造教堂的行为构成了社会群体的基础。(Tuan,106)尽管托尼觉得自己不算是宗教人士,他却每天例行参加礼拜,甚至儿子的死去也没能阻止他对信仰的热爱,依然不断地将赫顿庄园修缮成教堂般风格。建造行为对人的情感道德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约翰·比弗,比弗老太太,布伦达以及其他很多人内心空虚,精神荒芜,对信仰及其一切表现形式视若无睹,只剩托尼一个人在守护着这个精神世界即将坍塌的社会。

伦敦就像是情感的吸血鬼,榨干了人们的感情和人性,变得愈发地虚荣。沃在作品中将伦敦描绘成聚会俱乐部、夜总会和恐怖经历的幻境集合体。城市的一切转瞬即逝,尤其是那些攀炎附势的人,片刻不停地追名逐利。他们住在“塞满了没有人买的旧家具的公寓,要两所更大的房子才放得下。那些家具没有任何时代的特征,就更说不上时髦了”(4)。伦敦公寓所带来的混乱无序与赫顿庄园古朴田园般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伦敦公寓紧凑简单的装饰折射出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尽管托尼和家人长期在赫顿庄园足不出户,但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也让人感觉十分悠闲惬意。然而公寓并不能代代相传,并且它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限制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发展与改善。

现代公寓的空虚无聊在索然无味的城市人群性情中展现地淋漓尽致。约翰·比弗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伪君子,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地闲逛,企图参加各种社交场合,以便打发难捱的时光。就像是他居住的地方一样,比弗其貌不扬,胸无点墨,只能靠传播八卦和笑话来引起注意。他和布伦达玩着无趣的游戏,你猜我答,乐此不疲。比弗老太太将房子改造成许多装饰华丽的隔间,试图通过时尚潮流的家具来作为自身攀附上层社会的阶梯。最可笑的是,布伦达和妹妹马乔里在公园散步遛狗的一段关于狗的描写,准确地反映出了城市生活的百无聊赖,“放开后,它站着一动也不动,忧郁地凝视着沥青路…最后发现就在几英尺之外的一张椅子下坐着,两眼瞪着一片废纸”(39)。在城市里,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不可避免地沉沦在这精神世界坍塌的社会生活中。

布伦达逃离赫顿庄园,来到比弗老太太介绍的公寓,就是四周巡游继而出轨的结果。布伦达打着外出学习的幌子,肆无忌惮地邀约比弗,丝毫不去理会可能的流言蜚语,就连周边的房客“对布伦达的冒险活动却是抱赞同的态度”(58)。沃有趣地将布伦达与比弗亲热的时刻和房屋改建的场景放置在一起。他同布伦达保持了一段距离,对着一座正在拆除以便修公寓楼的旧宅子发表评论。(48)通过拆除维系传统道德的房屋,混乱的生活也便随之而来,蚕食着社会的道德基础。尽管布伦达的公寓以及她的婚外情起初填补了托尼和赫顿庄园带给她内心的空缺,但空虚和无聊情绪却一直挥之不去。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在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衰微,抵抗不了城市带来的冲击。伦敦公寓取代了赫顿庄园,成为了布伦达生活的重心。日益沉浸在虚幻温柔乡的布伦达,忘却了赫顿庄园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在听到儿子约翰·安德鲁骑马摔死的悲痛消息的时候,布伦达难掩自己情绪的起伏,悲痛地哭泣了起来,哭的不是儿子的死去,而是情人的平安无事。公寓弱化了布伦达作为母亲的责任感,留给她的只有低廉的物品和粗俗的情人而已。

亚马逊丛林这一不合时宜的地方则是托尼·拉斯特为传统和道德而战的最后一处阵地。在妻离儿死之后,托尼独自踏上征程,去寻找一个迷失的神秘城市。丛林的一望无际和无限可能和托尼纯粹的探寻热情相得益彰。然而保守平凡的托尼在这个黑暗伊甸园一般的丛林中试图远离他挚爱却备受污染的英格兰重新开始生活的尝试却是徒劳无功的。外部环境方面来说,丛林和热闹嘈杂的伦敦没有什么两样,“对托尼来说,夜晚显得那么漫长;在十二个小时的黑夜里,丛林里的居民的尖叫声、抱怨声和吹喇叭的声音比城头广场更嘈杂”(183)。究其本质来说,丛林又是城市的一面镜子,企图寻找宝藏的人们不可避免地湮没在荒野之中。托尼和他的同伴们看似在积极探索城市之光,但却一步步地堕落到疯狂的深渊,正如现代化的英格兰逐渐走向衰落和毁灭。尽管亚马逊丛林与英国生活毫无相关,依然拯救不了托尼现实的困境。远征队和他最终被亚马逊丛林吞没。梅辛杰医生在探险中失足淹死在河中,只剩下生病的托尼独自对抗丛林那不可预知的危险。疯狂的托德先生抓住托尼不放,时刻让他伴读狄更斯的作品,切断了托尼可能被救的任何可能。托尼伴读的无尽义务就像是现代英国的命运,不断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又不断地沉沦于荒诞之中。

赫顿庄园、伦敦和亚马逊丛林作为《一把尘土》中最为主要的三个地方,他们既从不同方面刻画出人物角色,又相互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古朴厚重的赫顿庄园代表着英国传统的黄金时代,不断地灌输着陈旧落后的时代观念,让托尼深陷其中,无法自我进步。伦敦和亚马逊丛林则是托尼和布伦达走向不同人生的分水岭,却都是一片荒芜。在事件的发展和相互交织过程中,物理空间的力量显而易见,左右着身在其中的人们,带给他们难以述说的滋味。

注 释

[1]《一把尘土》伍一莎、彭萍、李小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高继海。伊夫林·沃小说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2]伊夫林·沃。一把尘土[M]。伍一莎、彭萍、李小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Reilly,Mary Kate.Place&Space in Waugh’s A Handful of Dust.Evelyn Waugh Studies 2(2014):15-21.

[4]Tuan,Yi-Fu.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7.

[5]Waugh,Evelyn.A Handful of Dust.New York:Little Brown,1962.

课题项目:2015贵州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空间批评视野下的伊夫林·沃小说研究”,课题编号:2015YB031。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伊夫托尼尘土
托尼找马
理发师托尼
耳聋的音乐家
耳聋的音乐家
我想自己做
伊夫离职:苹果失去设计灵魂
“乔布斯背后的男人”将从苹果离职
尘土里的光
好的故事,尘土里也可以万丈光芒
托尼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