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2017-02-09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异质中学语文素养

肖 丰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肖 丰

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认同自身所属文化基础上,理解和尊重与自身文化非同的异质文化,是全球化教育发展的趋向,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与目标是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环节是施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良好场域,语文教师应确立多元文化教育观,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建构互动、对话式教学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平等地对待多样性文化,养成多元文化意识,还应合理利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达成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建构。

中学语文 教学 多元文化素养

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历史大潮中,隶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呈现出更多需求对话、沟通和交流、合作的总体趋向,多元文化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面临的现实语境,“多元文化指的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1]这要求现代人具备文化多元化意识、养成良好的多元文化素养。就学生而言,多元文化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给予,多元文化教育是对复杂文化生态环境中不同文化主体性的坚持、发展和完善,是后现代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全球化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随当下世界范围内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延展,多元文化教育也历经了由民族多元向全球多元的转向,使多元文化教育策略从以民族、种族、弱势群体为考量基点转向以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为考量基点的大文化视野,这是多元文化教育力求突破民族教育向全球教育的拓延,从而在全球化、教育与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隐性链接。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对自身所属文化加以深刻了解并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与自身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从而养成多元文化意识,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与目标。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施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良好场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充分理解与尊重,使学生具备多元文化素养,进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步入社会建构。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确立多元文化教育观,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建构互动、对话式教学平台

多元文化教育表征的是全球化时代教育领域中文化与教育密切联系的积极映射,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潮,也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向,给教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从根源上说,多元文化教育转向以及尝试建设全球多元、开放的格局,是学生结构日益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和内化文化知识,构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更是兼具社会性与开放性的教育活动,“而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关键”,[2]中学语文教师必然成为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的主导力量。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确立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意识到我国现代教育面对的多元文化现象,以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武装自身,才能在教学环节真正以尊重不同文化为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继而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灵活地向学生传递多元文化观念,赋予多元文化以可传播的生命力和移置性。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是人们对文化教育发展及社会时代进步所探索和发掘的使人类整体朝向平等、公正和自由前行的教育活动,代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新课程标准也在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明确强调教师要重视外国文化,从多元文化角度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给语文教师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其次,中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多元文化素质。语文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形势的诸种挑战,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基于全球多元的大视野培养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可持续地提升多元文化素养,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完善自身。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学、文化及外国文学、文化知识,有深厚的文化涵蕴,具备良好的课堂引导力和掌控力,才能在课程革新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促成知识和文化内涵型课堂,以教师自身的文化魅力引领学生进入教与学之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施教者文化品位越高,对文化多元化的把握和认识越深刻,才会使受教者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领略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髓所在,高效地以多元视角辨析和处理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在语文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达成对多元文化的真正理解;最后,中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互动、对话式教学平台。语文教师要以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以一种理性整合的意识,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和资源,采用对话和交流等教学手段,完成建构多元文化互动平台的重要任务,以提高学生多元文化交流、对话的能力。文化交流不仅涵盖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人性、人情和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互动中使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和孕育学生审美情趣,把握以文学为载体的外国文化特征,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真实地接触多元文化,使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学阶段得以深化和拓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平等地对待多样性文化,养成多元文化意识

文化多元化作为当今时代特质,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典型态势。多元文化是在各民族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塑形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颇具各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内蕴着本民族的精神气质,构成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即潜藏在文化深层的思维方式,就这一角度而言,文化多元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同时,文化多元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人们从传统的一元化思维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思维的多向度,既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也注重以此为基础的对异质文化的理解、尊重和交流,这显然是多元思维方式所主导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使学生从单向度思维向多元开放式思维转换。

一方面,单一民族已经成形的文化体系并非是一个平面化的整体,它的内部诸种文化元素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性,这个文化体系的内核本身就是多层次的构成,而且,这一文化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系统,文化“是随着社会变动而发生变化的,特别是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会产生文化的变异或变迁”。[3]每个民族的文化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开放体系,它要使自身更为丰富和强大必须赖于对异质文化因子的接收和吸纳,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在一个开放的格局中不断汲取异域文化之美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自身的。作为学生而言,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开拓视野,有自身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新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人们要增强对单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必然要在与其它文化的参照中完成,这种参照包含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要能够理性地辨析和理解这种冲突与矛盾,而不是把它们视为绝对的对峙关系。另外,一种文化一定要依据切合自身的价值准则进行选择性地吸取其它文化的精华,要在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扩充自身文化内涵,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动和对话中完成文化的融合以使自身发展和完善,这都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解文化间的对话、互渗和正视文化间的竞争、冲突关系,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多元文化意识,这也正是文化多元化能够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合理利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实现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把语文教学实施环节作为培养学生解读和把握外国文化的主要阵地,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多元文化素养,就需要合理地设计和利用现行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语文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文学经典,体现出积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发现和领略世界他国文学特色,更重要的是,文学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外国文学作品内涵着异质文化的精髓,统计显示人教版语文教材“反映外国文化的篇目占到了10%左右,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吸取到异国的文化气息”,[4]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确保文化间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原则,外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并非简单的同化或拒斥,而是通过教学环节达成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融通与互渗,充分利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引导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多元开放思维去解读和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也利于学生个体向平等、交流、对话、和谐的社会建构发展。如可从多角度对《老人与海》这篇作品进行解读和阐释:从美国文化推崇个人奋斗的视角看,老人桑地亚哥独自出航捕鱼,在84天毫无收获的情况下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却遭遇鲨鱼袭击,最后老人拖着巨大的马林鱼骨回到陆地,在疲惫的睡梦中梦到狮子,表明作为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和永不止歇的个人奋斗精神,老人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坚韧信念;从存在主义视角阐发,老人历尽生死搏斗带回来的大马林鱼骨,却被游客误认为是鲨鱼鱼骨,对于老人而言那九死一生的遭际不过是游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充分体现出人生以及生存的荒谬性,老人不再是个人奋斗的代表,而是作为一个悲剧性形象而存在;从海洋文化视角诠释,老人将大海视为自己的伙伴和朋友,纵使海洋时常带给老人打击和威胁老人的生命,但老人毕生都与大海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老人与海的关系就是西方海洋文化的内核,人类与海洋之间既是胶着争斗的,也是自然亲密的,对大海的征服使人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满足,进而生发无限的进取精神。要引导学生步入多元文化语境之中,从不同视角观照和诠释外国文学作品,在文本细读与合理阐发中逐渐养成尊重、理解、吸纳与分享多元文化的良好素养,形成宏大的、全面的、世界的文化视野。

中学语文教育为学生认识和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客观面对异质文化提供了良好场域,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文学和文化的研究者,也应当成为传递多元文化教育使命的践行者,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更应努力构建自身开放的多元思维方式,并注重自身多元文化素养的形成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求。

[1]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页。

[2]张学强、富婷:面向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美国的经验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03期

[3]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

[4]魏婷婷:“多”中的“少”: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03期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语文教育研究基地 项目编号:2015JD2) 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肖丰,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异质中学语文素养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