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探究

2017-02-09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中学生

方 勇 侯 娜

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探究

方 勇 侯 娜

文中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美育和语文教学的概述入手,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追求,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从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两大方面来制定策略,从而实现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中学生 语文教学 美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审美教育理论再次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起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审美教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陶冶人,感染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对美育的探讨也逐步升温。这样的探究不仅利于解决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实现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加快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概述

(一)美育

1.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什么?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这样写道:“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1]

对于美育的内涵,也可以说美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很多人都讨论过,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2]借助分析美育的内涵的三个准则来看,我们更倾向于美育是人格教育与感情教育的结合。

2.美育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美育的内涵和其目的就是美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美育的内涵限制和约束着其目的,另一方面美育的目的则支配者其内涵的具体实施。美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即美育的最高级目标就是要使人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即培养懂得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3]

3.美育的特点

美育的特殊内涵和目的要求其具有特点的不同性和显著性。根据以往经验和数据分析得知主要概括为两点。

第一,谈到美育的特点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情感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美育主要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的,而且也是指美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4]

第二,美育从本质上讲,也是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教学实施中,同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让二者在活动中达成一种彼此了解、熟悉和认同的状态,从而进行双向的沟通。《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应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则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5]在美育实施的过程中也不例外。这不仅是受教育学的规定所致,更是由于在美育传授过程中的媒介和学生的特殊性质所定。

(二)语文教学

1.语文学科的性质

自学校产生的时候,就有了语文教育的意识,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学科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6]语文既包括语言文字的教育,也是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更关系到每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标从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

第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将语文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谈起语文时不会感觉遥不可及,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第二,谈起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还要从教育育人的本质出发。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出能够在未来社会得以更好生存和发展的人。要想实现人的教育,首先需要有学科作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从不同的作品中学会鉴赏和评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是非观,使其能够独立自觉地去审视世界,感受人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去描绘和创造精彩的世界。其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教学现状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逐渐趋于完善,但是要真正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仍然需要审美教育的参与。笔者主动跟随一线教师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调查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美育的开展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因为当代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学生分数为根本的应试教育,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语文课堂“功利味”十足。在课堂上,学校以考试为目的向学生进行着填鸭式教学,用“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是否优秀,失去了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性,致使语文的美育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落实。

第二,语文教师对于美的领悟鉴赏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美育能否顺利在教学中开展。虽然在大学中准语文教师都接触和学习过审美教育,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或者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不深入,使得准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时,并不能有意识地将语文和美育结合起来,对语文教材的解读不够,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

第三,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缺少体系性。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授课教师对美育进行了一定的主动探索,但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系统性,不能给学生带来持续性的美的享受。只言片语的向学生传输美育,并不能有效的发挥美育的功能,同时可能会破坏语文教学的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中学生心理的需求

首先,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不仅在经历着身体方面的青春期,更经历着心智上的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化、勇于冒险、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求知欲强,符合接受美育的条件,他们需要美育的熏陶与感染。

其次,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使其对美有了新的需求,开始由追求单一的美向丰富的美转变,由最初的关注和享受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的艺术美开始向追求大自然的景色美所转变,开始对外在美的关注。

最后,由于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审美对象更为敏感。他们的审美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较多的主观浪漫主义。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还有许多偏差,如果在此时,没有人对其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其的审美认识进入偏差。

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传授与熏陶是最好的时期。

(三)素质教育的追求

培养出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健全人格的人是素质教育的永恒追求。这说明素质教育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在借助教学手段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着想的教育形式。它将育人的思想当成价值取向,领导着它不断完善。这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文化,更深层的含义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长成具有高素质的、个性鲜明的、爱好追求自由的人。

三.中学语文教学美育的策略

(一)教师教授方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作为领导者的作用。只有在教师引导得正确的前提下,语文课堂才能进行得井然有序。那么为了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推行美育的实施,教师必须要作出表率作用。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引起学生注意的审美对象就是教师,学生在观察教师言行的同时进行着模仿和学习。这种潜意识的模仿和学习所带来的影响,不但在学生学习方面有所体现,更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不可逆转的作用。由此看来,对教师的自身要求也是极高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诱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要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疑问,乐于提出问题,不断学习,勇于探究,进行思索,在充实自己的同时解决问题,并进行记录总结。

(二)阅读引导方面

阅读,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懂得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最有效的一种学习途径,也是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施的一种手段。从现阶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来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诗文的阅读,另一类是现代文的阅读。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阅读的美育实施呢?

其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收到美的熏陶和引导,首先要利用古代的经典作品,作为学生走进古诗文阅读的第一块敲门砖。

其二,现代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因为在现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与人的沟通都是借助现代汉语来完成的。尽管如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更好地使中学生领略到现代文的自然美、寓意美,从而达到精神愉悦,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三)写作指导方面

首先教师要有树立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制造学生观察美的机会,使其尽可能的多去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加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将生活细节转化为美,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二,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懂得发现美之后,教师一定要鼓励其进行书写表达。这是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要从基本入手如字迹的工整程度再到语言方面最后要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对于作文,书写字迹要美观大方;语言表达要逻辑清晰、流畅自然、简练生动,切记冗长、枯燥;立意要准确;思想上要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第三,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教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审美兴趣、陶冶情操为实际目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社会和世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触景生情,经事成长,触动灵感,抒发美感,由此产生美文。

由此可见,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相结合的语文学科必然会成为素质教育的传承载体,美育所具有的育人意义,也使之与素质教育的追求不谋而合。最后由于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对美育的需求,因此,想要打造高效韵味的中学语文课堂离不开美育的参与。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是必然的趋向。

注 释

[1]田丽.美育在理工科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之研究 [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10.

[2]刘国敏.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4.

[3]邓旭云.论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99.

[4]张建英.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0(3):40.

[5]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7.

[6]魏国君.语文课程性质的质疑.[J]内蒙古教育,2003(7):14.

项目来源: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研项目“高等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语文教师的研究与实践”。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微’媒体在本科教学管理中的效用研究”。

(作者介绍:方勇,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古文字、教育学;侯娜,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美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中学生
论公民美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