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7-02-0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可能。1.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2.开学和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3.学习的时间弹性化;4.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5.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付费并存;6.学习机构一体化,学校主体机构与社会教育机构彻底打通;7.网络学习更加重要;8.游戏在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9.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化;10.小规模化;11.文凭证书被课程证书取代;12.未来考试评价是诊断性的,而非选拔性;13.家庭在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14.未来的课程为生命而存在;15.教育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6-12-02)
北京四中校长 刘长铭:互联网教育不该是应试教育的升级。中国有很多人在做互联网教育,但是真正利用这个技术带来教学方式深层次变革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多产品带来的不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应试教育的升级。学生之所以来学校是为了构建一个学习的社区,老师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已经由知识的复述传播者到构建一个社会和学习的社区,学生在其中不只完成知识的构建,而更要完成社会化的构建。
(摘编自人民网教育频道2016-12-06)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翟小宁:互联网时代教育应以人为本。不管是互联网技术还是当下面对面的主流授课方式,教育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教育为人存在,学校是为人存在,从某种程度来说,互联网也是为人的教育与发展而存在。互联网跟教育的结合,重要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智慧的生长、精神的成长、心灵的升华。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教育两只翅膀,使学生变得更智慧、更善良,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