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播音主持专业语音发声教学方式改革
——以广西艺术学院2015级播音与主持(中英)小课组为例

2017-02-08盘莎莎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传媒大学语音

□盘莎莎

探析播音主持专业语音发声教学方式改革
——以广西艺术学院2015级播音与主持(中英)小课组为例

□盘莎莎

语音发声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入门级”基础课,也是进行朗诵、配音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规范的语音发声不是一天练就的,而需要持之以恒、全身心的投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较量、自媒体和流媒体这种“快餐式”传播方式异军突起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抵住诱惑、潜心治学,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综合类艺术院校教授播音主持专业语音发声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教学方式;广西艺术学院

一、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第一所培养广播专门人才的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到现在,全国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以及新媒体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也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每年参加该专业艺考的人数只增不减。2016年初,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全国16个省市招生,全国仅招60人,但仅湖南一个省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800多人,可见竞争激烈。

广西艺术学院在2008年创办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其专业教师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办学以“教学媒体化、实践专业化、人才综合化、培养国际化”①为标准,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北部湾经济带输送播音主持专业人才。2013年,为顺应人才需求,学院又创办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中英“2+2”项目。在开设的第一年,报考学生人数就出现了“井喷”现象。该方向的学生第一阶段(即第1、2学年)在本院学习,第二阶段(即第3、4学年)若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即可前往英国格林多大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等学校继续进行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学习。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级播音与主持(中英)小课组(下统称2015级播音中英小课组),是该方向的第三届学生。

(一)学生生源及语音分析

2015级播音中英小课组共14人,来自全国各地9个省份。其中,南方学生比重达到了总人数的75%,尤以湖北、安徽、重庆、广西的学生为主,北方的学生以黑龙江、山西等地学生为主,明显的南北方言差异在规范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②的汉语普通话时遇到了不少困难。经过笔者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各省份学生在语音发声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体如表1。

表1

?

根据课程设置,每周有两次专业课(各4个课时),在课上教师基本可以保证对每个学生存在问题进行详细指导。

(二)学生心理分析

2015级播音中英小课组学生入学平均年龄为18岁,正处在青年中期(18-24岁)。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求新、求奇心理需求强,视野比较开阔,普遍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倾向,对新事物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

表2 “90后”大学生适应状况的年级差异③

表2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贾丽娟的研究所得,她对“90后”大学生适应状况年级差异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一的学生无论是在人际关系的适应还是学习上的适应上均优于其他年级。2015级播音中英小课组的学生在学习语音发声课程时正值大一,课堂教学之外,智能手机上网成了他们接收信息、了解专业发展的主要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音发声的规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全身心投入,不是一天练就的。大一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虽在学习适应方面表现出极大优点,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却成为他们学习语言的最大障碍。学习中,面对长期刻板反复的专业基本功练习,让本就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学生感到拘泥,进而产生消极懈怠情绪。加上自媒体、流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的诱惑,如何让学生抵抗诱惑、潜心治学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专业教师不得不“以生为本”,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力并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认同感。

二、教学方式改革

目前,各大高校在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步骤上如出一辙:理论讲解—教师指导—出早功—学生录音—回课教师再次指导。这样的模式在学生看来是枯燥的。一些倔强的学生甚至认为语音发声正是个人魅力的体现,面对教师的指正抱着不接受、不改正的态度。笔者发现,教师指正、学生改正、教师再指正、学生再改正……如此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练功热情。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改革。

(一)“独乐乐”不如“传帮带”

在基本功的练习上,我们一贯强调“练好自己的”。所以出早功学生大部分都是各练各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多在个体面对面的交流中,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练”的学习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走进学习误区。笔者认为语言工作者在学会说话之前,必须先学会听。“独乐乐”不如“传帮带”,成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传帮带”是将教师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组合相互帮扶、高年级对低年级的学习监督紧密结合,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来鼓励学生。

一是“做自己的老师”。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将14人分成4、4、6,三个互助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练声情况,其中每两人再细分为一组学习搭档。出早功的整个过程由组长做好记录,课后相关录音作业也有小组长监督小组成员统一完成,并保证上课之前小组成员针对各自优缺点进行过讨论分析,每次上课时组长将小组成员一阶段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是“以老带新”。教师组织高年级小课组的学生(主要以2013级学生为主)进行专业考核,选择专业过硬的学生给2015级学生指派“一对一”帮扶。其中包括语音纠正、发声引导、新闻采写等内容,按时写好帮扶日志,定期向教师总结汇报,教师再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进度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在“听”和“说”方面有效统一,有了很大提高,而不再一味脱离实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同组学生集体训练,结合学生不服输的“比较”心态,在学习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高年级的学生在帮扶过程中,对自己三年专业知识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地再实践提供了条件。

(二)“耐得住寂寞”也要“直面诱惑”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朝三暮四、半途而废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加上语音发声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磨合、反复推敲。基本功的确需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仔细钻研,面对语音弊病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练习。例如,“a”和“i”的发音上,为了避免声音不和谐,教师对学生强调开音稍闭,闭音稍开的技巧,用专业术语讲述“a发音时注意口腔打开,气流通畅,下巴松弛”④,“i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小,舌尖在下齿背,舌中部隆起,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舌高点偏前”⑤。这些专业名词在学生第一次听到时会觉得“高大上”,但是讲的次数多了,也失掉了兴趣。更有学生认为规范的语音跟不上“时尚”而一意孤行……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达,逐渐突破时空限制到达每一个网络接触者,当知识的传授不再完全依靠教师来完成,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引导则变成更为重要的方面。⑥

与其一味地劝学生耐住寂寞,不如同时鼓励学生“直面诱惑”。于是,以小课组为单位,“1519”手机APP网络电台诞生了。“1519”得名于学生2015年入学,2019年毕业,他们想通过这个有意义的电台记录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变化。14个学生自由组合,以“规范专业为主,张扬个性为辅”创办七档时长在五分钟以内的各类电台节目。节目策划、内容、形式、撰稿、音效剪辑全由自己独立完成。上线节目采取竞争机制,即获得粉丝认可的节目可考虑长期运营,不受认可的节目即刻下线。与此同时,开通与电台同名的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定时发布节目音频和特色文案,与粉丝互动。电台一经运营,获得了不少粉丝关注,面对严格的竞争机制,粉丝对学生专业问题上的挑剔,反而让学生不敢怠慢自己的专业。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从“改不掉,达不到就算了”到“必须要克服”,学生经常会为了节目精益求精主动找老师探讨。在这个实践中,小课组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语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教学和实践也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内外兼修”的教学方式使小课组14名学生在第一次报考普通话等级考试就以高分全部顺利通过一级乙等。为培养基本功过硬、思维清晰、头脑敏捷的播音主持人才,教师要迅速了解媒体一线的动向和需求,在教学中注入新思维,同时鼓励注重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注释:

①罗幸.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学术论坛,2013(11):222.

②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35.

③贾丽娟.“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④王璐,吴洁茹.语音发声(第3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43.

⑤王璐,吴洁茹.语音发声(第3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46.

⑥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J].现代传播,2016(4):149.

(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传媒大学语音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孙翌飞作品
对方正在输入……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