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08聂勋梅
彭 燕,赵 红,聂勋梅,文 静,赵 丽,唐 佳
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彭 燕,赵 红,聂勋梅,文 静,赵 丽,唐 佳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科室全体护理成员就科室内护理高发类别不良事件进行集中讨论,运用“系统管理观”管理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与漏洞,分析危害,列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模式和失效模式,制定规范化流程以及防范措施。比较实施新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可以提高护士风险评估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提高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护理不良事件;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满意度
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根本方法是识别导致其发生的原因[1]。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发生原因,有助于制订相应措施以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对病人的伤害[2]。因此,健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机制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院护理实行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不良事件一般按季度提取典型案例,组织部分护士分析讨论,缺乏及时性教育,达不到很好的预警作用。我院护理部于2014年10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与科护士长一起率先对2013年、2014年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开展面对面的分析讨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就科内高频类别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罗列出安全管理中的有效行为模式和失效行为模式,制定规范化流程和防范措施。通过全员参与的分析讨论模式,使科室同类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 200张,护理单元31个,护理人员520人。年龄21岁~54岁(28.56岁±9.18岁);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2人,主管护师100人,护师156名,护士251人。
1.2 护理方法
1.2.1 讨论前准备 ①上报:全院采用非处罚性电子自动呈报系统,按照医院《护士安全(隐患)与缺陷管理》规定,不良事件均在事后24 h内上报,特殊重大事件2 h内上报,同时也包括由他人发现后补报。②整理资料:由护理部干事根据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归类整理,选出2013年、2014年全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前5位的科室或典型案例。
1.2.2 组织筹备 由护理部分管质量的副主任牵头,组织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1名,按计划到2013年、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科室,组织科室内的面对面分析讨论会,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加。
1.2.3 讨论方式 ①护理部副主任通报本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涉及种类、高频类别及典型案例,对科内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及较好的应对措施予以表扬。②护理部参加人员和科内护理人员按不同能级分成两组,各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对高频类或典型事件,从人员、材料、工具、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护士长管理能力、家属因素、病人遵医行为及性格因素、病人因素、材料因素、工作及排班模式、规章制度的落实、系统的流程等方面。③各组安排1名护士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尽量淡化个体因素,避免攻击性指责,正面面对错误,客观分析[3],最后将两组讨论结果进行整合,提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2.4 讨论工具 讨论中可使用的工具包括流程图、鱼骨图、五问法以及运用加权投票法进行主次排序,确定主要要因等。
1.2.5 制定规范与风险预警 针对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梳理操作规范和流程,列出行为的有效模式和失效模式,分析其中的危害利弊。最后将本次讨论结果,反馈到院内网站和每个月护理简报,院内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并根据所在科室内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意见及建议,并呈报护理部,用于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预警。
1.2.6 跟踪高发科室与频发事件 根据每个月上报的不良事件,统计高发科室与频发事件,再次组织该科室全员进行讨论、分析,列出整改措施,实现质量控制。
1.3 效果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将实施传统分析模式的2013年10月—2014年9月所有住院病人31 036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的2014年10月—2015年9月所有住院病人33 704例设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其时间段内各科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护理投诉数量,分类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52例(0.49%),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4例(0.2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但液体外渗事件未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人季节性增多、新护士入职以及实习护生有关,详见表1。对照组全年护理投诉56次(0.18%),观察组全年护理投诉39次(0.11%),观察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的传统方式主要是科室呈报,护理部季度选取典型事件通知部分护理人员进行原因分析讨论。这种传统方式讨论范围局限,参与度小,护理部与相关科室之间缺乏直接沟通,原因分析缺乏全面性,且护士常常置身事外,参与积极性不高。且传统的观点认为,错误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失常,如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性、粗心大意、疏忽、轻率等引起的[4],让护士对安全(不良)事件避恐不及。然而绝大多数护理缺陷不是孤立的,是众多环节因素中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所致,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系统原因。实施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其本质就是让护士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在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系统管理观”的理论,认识到人都会犯错,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同样会犯错,错误的原因在于系统的问题,而非个人的行为失常[5],让护士以积极、轻松的心态进行讨论分析,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护理安全事件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流程起警示作用,让护士自觉遵守各种流程,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提高自身的风险评估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精神,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只要护士积极参与,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意义、方法及各自的责任,就能较好地顺利完成各项任务[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新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该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3.2 全员参与护理安全事件讨论,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提高病人满意度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由于其性质的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决定了护理人员比其他医务工作者更多地接触病人,其护理风险则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等制度执行护理工作,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7]。全员参与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灌输安全文化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并以实际案例为例,让护士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尽量地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能有效降低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4 小结
综上所述,全员参与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模式有助于优化系统,转变观念,由“人不应该出错”转变为“人是容易出错的”,从而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同时,当不良事件发生后,事情的关键不再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而是弄清系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8],有助于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建立并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范,规避风险行为,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本研究采集样本量较少,全员参与分析工作旨在安全事件频发科室及典型案例,所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影响力有限,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良事件仍存在漏报及瞒报现象,亟待建立更完善的呈报流程和更符合本土特色的制度、规范,以及护士法律意识的强化、安全知识的提升等,让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得到良好转归,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 Hu CY,Raymond DJ.Lessons learned from hazardous chemical incidents-Louisiana Hazardous Substances Emergency Events Surveillance(HSEES) system[J].J Hazard Mater,2010,115(1-3):33-38.
[2] Wilson RM,Harrison BT,Gibbed RW,etal.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dverse events from the quality in Australian health care study[J].Med J Aust,2011,170(9):411-415.
[3] 徐南丽.护理行政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4] 刘义兰,张亮,王桂兰,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27-829.
[5] 吴欣娟,张红梅.强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促进护理安全文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14-316.
[6] 罗月英,刘敏.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实施不良事件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1-53.
[7] 付柳,钟煜,易娜.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63-64.
[8] 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等.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6-20.
(本文编辑苏琳)
Application effect of total participation cause analysis model in reducing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Peng Yan,Zhao Hong,Nie Xunmei,etal
(Jiangjin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2260 China)
重庆市江津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5002。
彭燕,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赵红(通讯作者)、聂勋梅、文静、赵丽、唐佳单位: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R197.32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3.020
1009-6493(2017)03-0327-03
2016-01-28;
2016-12-20)
引用信息 彭燕,赵红,聂勋梅,等.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3):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