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17-02-08宋振洲

河北果树 2017年1期
关键词:侧枝杏仁主枝

宋振洲,李 莉

(1河北省林业信息中心050081;2河北省林业厅果树蚕桑与林业产业管理处)

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宋振洲1,李 莉2

(1河北省林业信息中心050081;2河北省林业厅果树蚕桑与林业产业管理处)

仁用杏是以生产杏仁为主要目的的蔷薇科杏属果树的总称。仁用杏按杏仁的甜、苦分为甜仁杏和苦仁杏。在甜仁杏中,按杏仁的大小、形状分为大扁杏和中杏(华北称为大杏扁,东北地区称为大扁杏)。

1 品种介绍

1.1 大扁杏大扁杏是指果、核呈扁圆形或卵圆形,仁肥大而扁平,粒身大的甜仁杏品种。

1.2 中杏中杏是指杏仁粒身比大扁杏小且多为滚粒的甜仁杏品种。

1.3 山杏山杏是仁用杏中的苦仁杏品种,主要包括西伯利亚杏和东北杏。

2 建园

2.1 园址选择

2.1.1 基本气候条件大扁杏和中杏,年平均气温为6℃以上,≥10℃年有效积温2 700℃以上,全年无霜期140 d以上,年降水量400 mm以上。山杏,年平均气温4℃以上,≥10℃年有效积温2 500℃以上,全年无霜期120 d以上,年降水量300 mm以上。

2.1.2 立地条件选择园址应选择距城区、工业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至少1 km以上,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地方,避开低洼地及盐碱地;山地建园应选坡度较缓的阳坡、半阳坡或者坡度平缓的阴坡。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的一级标准。

2.2 品种选择经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审定或认定的非转基因的仁用杏品种(品系或种)。

2.3 整地整地方式采取沟状或穴状整地。沟状整地宽度60~100 cm,深度80 cm,长度视坡面而定;穴状整地规格为100 cm×100 cm×80 cm。整地时,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分开,生土作埂,熟土待施入基肥(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30~50 kg/穴)后回填。

2.4 苗木准备

2.4.1 苗木规格

2.4.1.1 大扁杏和中杏选择1年生一级嫁接苗,苗木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1年生嫁接苗苗木质量

2.4.1.2 山杏选择1年生或2年生一级播种苗,苗木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2年生播种苗苗木质量

2.4.2 苗木处理栽植前,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 h,使苗木充分吸水;对已断的主、侧根进行剪截,剪出新茬为限;苗木根系可用杀菌剂杀菌。

2.5 栽植

2.5.1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根据地形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及管理水平等条件确定。初始栽植的株行距为1.5~3 m×4~5 m。杏园完全郁闭后可进行间伐,株行距调整为2~4 m×4~5 m。

2.5.2 授粉树配置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授粉亲和力强的品种作为授粉树。龙王帽、一窝蜂、优一、围选1号等大扁杏主栽品种用柏峪扁为授粉树,柏峪扁首选授粉树为龙王帽,也可以用当地的鲜食品种作授粉树;也可用山杏作授粉树;山杏可相互授粉,也可用甜仁山杏作授粉树。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比例为10∶1。

2.5.3 栽植时间秋季栽植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至苗木萌芽前进行。风沙、干旱、少雨的地区采用秋季栽植,并进行埋土防寒。2.5.4栽植方法

2.5.4.1 苗木的挑选和处理栽植前严格挑选苗木,剔除因运输、假植不慎造成折断、抽干的苗木,同时解除嫁接苗接合处的塑料绑扎物,用剪枝剪将主、侧根的劈伤部分剪至新鲜处。

2.5.4.2 挖栽植穴丘陵山区栽植,在水平沟整地基础上,沿沟的中心线按设计的株行距定出栽植点。以栽植点为中心,挖直径、深度各50 cm的定植穴,每穴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50 kg,与表土充分拌和。在干旱少雨区施入干的颗粒状保水剂与土混匀。

2.5.4.3 蘸根栽植前,用生根剂与黏土合成泥浆或用保水剂蘸根。

2.5.4.4 植苗将苗木垂直放入定植穴内,边埋土边轻轻提苗木,当填至大半穴土时,轻踩使苗木固定,然后灌足水,待水渗下后填土至满穴,踏实。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处的原土印略低于地面为宜。风沙、干旱地区可适当深栽。

2.5.4.5 培土与覆膜植苗后根据定植穴的大小,在苗木基部堆成高20 cm、底面积大于定植穴的土堆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定植穴。

2.6 定干定干高度60~80 cm,整形带内留6~7个饱满芽。萌芽后选留角度较好、生长健壮的新梢作主干延长枝和基部主枝培养。

3 栽培管理

3.1 丰产指标

3.1.1 仁用杏生产区域划分根据生态条件、培养目标和水平,仁用杏生产区域可以划分为经济栽培区(Ⅰ)、半经济栽培区(Ⅱ)和生态栽培区(Ⅲ)3个产区。经济栽培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年降水量较大,有灌溉条件,为水浇地,以培养经济林、收获杏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培养目标。半经济栽培区,土壤条件一般,年降水量较少,为半水浇地或干旱地,以培养经济林为目标,兼顾生态效益。生态栽培区,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年降水量很小,无灌溉条件,为瘠薄石质山地、干旱地或沙地,以培养生态林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具体产区划分见表3。

表3 产区划分

3.1.2 生长指标仁用杏生长指标见表4。

表4 仁用杏生长指标

3.1.3 杏仁产量指标以株行距2 m×4 m,按每公顷1 250株仁用杏计算,杏仁产量指标见表5。

表5 杏仁产量指标

3.2 土肥水管理

3.2.1 土壤管理

3.2.1.1 树盘管理定植以后,在树干周围修埂筑盘,树盘的大小依定植穴而定,树盘要大于定植穴,新植幼树树盘直径在1~1.5 m,以后随树龄增大逐年加大。3.2.1.2覆盖每年春季用粉碎的秸秆或杂草覆盖树盘,厚度为10~20 cm,并覆土2~3 cm,以不被风吹走覆盖物为度,秋后将覆草翻入土中。

3.2.1.3 间作建园后3年内树盘以外空地可进行间作,间作物种类为矮秆浅根作物,即薯类、豆类或葱、药材、牧草等,或沙打旺、草木犀等绿肥作物。

3.2.1.4 生草提倡生草栽培,当草长高到30~40 cm时可进行刈割,留茬高度10~15 cm,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内;无生草栽培的果园,行间或树盘内的杂草亦可进行刈割覆盖。

3.2.2 施肥

3.2.2.1 基肥在果实采摘后施入。基肥种类以腐熟的厩肥、粪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幼树期每公顷施基肥1.5万~3万kg;盛果期每公顷施基肥4.5万~6万kg。施肥方法以穴施、环状沟施为主。

3.2.2.2 追肥在开花前15 d左右追施第1次,以氮肥为主。硬核期追第2次肥,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少量配施磷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150~225 kg。采收后追施第3次肥,以磷、钾肥为主,加入适量氮肥。盛果期施肥量应该按肥料种类和结果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产100 kg杏仁,需氮(N)15 kg、磷(P2O5)7.5 kg、钾(K2O)12 kg,不同树龄施肥量不同。

3.2.2.3 叶面喷肥在果实膨大期、硬核期、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0.3%~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单独喷肥,也可结合喷药进行。

3.2.3 浇水和排水

3.2.3.1 浇水一年可进行3次浇水,第1次浇水在花前12 d,第2次浇水在硬核期,第3次浇水在上冻前。3.2.3.2排水雨季来临前,修好园内排水沟,保证果园内雨后积水不超过24 h。

3.3 花果管理

3.3.1 预防晚霜

3.3.1.1 涂白或喷白2-3月中旬对树干、骨干枝进行涂白,树冠喷8%~10%的石灰水。

3.3.1.2 灌水在大风寒潮来临前灌水。

3.3.1.3 熏烟花期和幼果期,及时准备好熏烟堆(由作物秸秆、落叶、杂草等堆成,每堆用料25 kg左右,上面压一薄层细土防止明火发生)或烟雾剂(用硝铵、柴油、锯末按3∶1∶6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熏烟堆和烟雾剂要堆放在园地的上风头,堆间距30 m左右。当距地面2 m高处气温降至-1.5℃且0.5 h以内温度仍继续下降时,要立即点火放烟。

3.3.2 保花保果

3.3.2.1 人工辅助授粉喷粉或液体喷雾。喷粉时,花粉与滑石粉或淀粉按体积比1∶100比例混合均匀后用喷雾器喷粉。液体喷雾时,花粉、葡萄糖、尿素、硼酸、水按1∶1∶1∶1∶500质量比例配成混合液,加少量豆浆,均匀混合后加入清洗干净的喷雾器内用于喷雾。人工授粉要选择在盛花期(花量开放到50%时)进行,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喷粉或喷雾要随配随喷,喷布要均匀周到。

3.3.2.2 喷水或喷硼盛花期,向树冠上均匀喷水或喷洒0.4%的硼酸水溶液。

3.3.2.3 喷植物激素10月上中旬,向树冠上均匀喷洒50 mg/kg的赤霉素溶液。

3.3.2.4 花期放蜂每公顷放蜜蜂15箱,蜂箱间距不超过300 m。于开花前2~3 d将蜂箱放在杏园内,放蜂前和放蜂期停止使用农药。

3.4 整形修剪

3.4.1 整形

3.4.1.1 自然圆头形树高3~3.5 m,主干高60 cm左右,无明显中心干。在主干上着生5~8个主枝,除最上部一个主枝向上延伸外,其余主枝错落着生,向外围斜上方伸展。主枝基部与树干呈45~50°角,每个主枝上每隔40~50 cm选留1个侧枝,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

3.4.1.2 自然开心形主干高60 cm左右,树高3 m左右,无中心干。全树有3~5个主枝,错落着生在基部主干上。主枝基角50~60°,呈开心状排列。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各类枝组本着合理利用空间、均匀分布的原则配置。

3.4.1.3 疏散分层形树高4~4.5 m,主干高60 cm左右,有明显中心干。全树6~9个主枝,分3层错落排布在中心干上。第1层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3个侧枝。第2层2~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2个侧枝。第3层1~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1个侧枝。第2层主枝与第1层主枝层间距离80 cm左右,第3层主枝与第2层主枝的层间距离60 cm左右。3层主枝形成后,去掉中心枝头,树冠顶部呈小开心形。

3.4.2 修剪

3.4.2.1 幼树修剪修剪以培养树形为主。定干高度为60~70 cm。萌芽后25 d左右,当新梢长到45 cm以上时,选3~4个不同方向均匀分布的枝条作主枝,在长35~40 cm处摘心,其它枝条拉平。冬季对主枝延长枝留外芽短截,侧枝开张角度缓放,竞争枝和过密枝疏除。第2年对主枝延长枝留外芽短截,夏季在侧枝上通过摘心培养结果枝组。

3.4.2.2 初果期树修剪主枝、侧枝在40~60 cm处留饱满外芽短截,疏除竞争枝、直立枝、过密枝和内膛交叉枝,短截部分中庸枝,缓放冠内萌发的较旺盛且方向、位置合适的徒长枝,培养成结果枝组。夏季对有营养空间的枝条及时多次摘心,促发副梢,培养结果枝组。

3.4.2.3 盛果期树修剪以回缩为主,短截为辅。对过密枝、直立向上枝、重叠枝、无空间的徒长枝、交叉枝进行适当回缩或由基部疏除。对树冠外围和上层的强壮枝,疏密留稀,去旺留壮,对延长枝中度短截,继续扩大树冠和维持树势。对结果枝组的修剪,应疏弱留壮,去老留新,并分批回缩复壮。

3.4.2.4 衰老树修剪重点是复壮更新。去除冠内多余、分布不合理、有病虫害和受损害的枝条,回缩衰弱多年生枝,一次性回缩到3~4年生枝基部。大的剪锯口要削平并涂上保护剂。

3.5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的基础上,搞好清园,减少病源。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的种类按GB4285和GB8321规定执行。

4 杏果采收及采后处理

4.1 采收时期杏果由绿变黄、果肉自然开裂达到10%时即可采收,严禁采青。

4.2 采收方法手工采摘;摇晃树体,震落果实,然后捡拾。过高处可用木竿轻轻敲落,少伤枝叶。

4.3 杏核加工及晾晒果实采收后,将果肉与杏核分离并分别晾晒。杏核晒干至手摇有响声(杏仁含水量5%)时,即可贮藏。

4.4 破核取仁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破核。破核前需用筛分选杏核,然后分批破核,并捡出霉烂变质及破碎杏仁。

4.5 贮藏晾晒后经过严格检查,达到标准含水量时,才能包装,贮藏,避免因含水量过高而造成霉烂变质。贮藏库要干燥、通风、无异味、无鼠害,禁止与有异味、有毒害的物品共运、共贮。

S662.2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1.012

2016-10-31

邮箱:glf213@126.com

猜你喜欢

侧枝杏仁主枝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纺锤形桃树如何整形
苹果树的主要高产树型
苹果树的主要高产树型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果树冬剪论平衡
杏仁糖小兔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
番茄整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