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运算

2017-02-08李高峰

文学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除数交流探究

李高峰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运算

李高峰

教师要善于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学习。勇于打破课堂结构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探究空间。乐于探索数学学习中的交流艺术,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课堂将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富有个性。

体验 情境 探究 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而且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较多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将学具操作活动引进教学课堂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教师的重视,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数学运算是运算教学的有效方式。尝试在数学运算教学中,探寻学生新旧知识链接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渗透转化、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探索多维体验性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索算理,体验思维的跨越,从而达成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三维目标。下面以《有余数除法》一课为例来诠释。

1.善于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学习习。《有余数除法》的传统的教法是先复习表内除法,接着,练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教师出示例题:有11个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每个盘子有几个苹果?还剩几个?教师边演示边领着学生说,每个盘子有2个,还剩1个。这个还剩1个的1,我们就叫它“余数”用算式表示:11÷5=2(个)……1(个),1比5小,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读几次后,教师出大量的题进行操练。让学生要掌握计算法则只进行反复操练,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但不少学生“掌握”水平,常常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主动性并未发挥,长此以往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可以给学生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感兴趣的学具,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通过分学具,真真切切的感受平均分。分东西时,有时刚好分完,有时“不够分”有剩下,这些都是来源于学生生活,让学生经历余数产生的经过。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信息,要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探究、交流、体验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因此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分水果呈现信息直观形象的特点,先将操作过程与教学竖式呈现,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到有余数除的特点,回忆操作过程,明白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2.勇于打破课堂结构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探究空间。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树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在探索中体验重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自尊、交流和成功等方面的心理要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构建了一个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代的教学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给予,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用说,学生能通过探索而得到的,教师就不用提示,学生能通过集体讨论而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如:学生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时有困难,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再组织学生分学具,在这里老师不仅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中介性的工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上面一系列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述,叙述问题,还就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全过程,从具体情节中抽象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有余数除法的规律——余数比除数小。从尝试思考到成功验证,不仅获得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出来,不仅学生的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乐于探索数学学习中的交流艺术,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触及人们思维触角的作用,没有交流就没有人类活动。课堂中的这一变化就是交流带来的效果,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方法与策略的固有的特点获特性,学习群体在交流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要学生努力能达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教师努力创设情境,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把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再抛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讨论和质疑,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学会理解探究他人的想法,学会批判的回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不仅发言的学生得到锻炼,其余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不知不觉中,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这些知识的获取不是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来自学生的探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课堂将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富有个性。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市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除数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