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的现代意义
2017-02-08袁栋洋
袁栋洋
汉中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的现代意义
袁栋洋
石门栈道作为汉中一道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风景线,地处优美自然风景的褒河石畔。石门摩崖十三品镶嵌于褒斜栈道褒谷口壁,使作为遗址的褒斜栈道蓬荜生辉。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进程中,石门栈道的承担与重任,实事实录地刻在了历史书上。而生发于石门栈道的历史典故,发挥着自己的文化余热。这些因素作为现代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的能指,共同作用于倾向接收者接收行为的符码编制意向上,因而汉中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具有了对现代消费社会出现大量闲暇阶层文化引导的现实意义。
石门栈道 自然景致 历史 典故 旅游文化 符号
在炎热的夏天,乘着一叶扁舟,游弋在褒河清彻的江水中。低头,青山绿水映,抬头,景色秀丽,翠峰林立。这就是被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的石门栈道。石门栈道位于汉中北,历史悠久。悠久而厚重的历史造就了汉中独特的旅游名胜风景,一脉传承的汉水、汉中、汉朝、汉字、汉族、汉文化的纵深渊源关系,无不凸显出汉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历史贡献。位于汉中褒谷口七盘山下的石门,是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人们用火烧水淬之法开凿的长15米、宽高各4米的穿山隧道,褒斜道出此而进入汉中盆地,北进而经栈道进入关中。据载,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开始修建栈道,褒斜栈道是秦惠文王最早修建而成。秦惠文王讨伐蜀时修了金牛道,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由此“汉中”与秦惠文王发生关联,并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十三年,秦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之前,汉中属于楚国的领土,由于位于旬阳以东的汉水中游,所以称之为汉中。汉中由汉水而得名,所以傣族称汉中为水又族。而发源于太白山的褒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褒斜道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战国以降,它就以通行艰险、地位显赫而著称于世,秦汉之际的许多重大政治与军事事件都与此高度关联。因此后人常在此驻足凭吊,在石门石壁及其附近山崖镌刻有自汉魏到明清的石刻百余方,是我国古代摩崖石刻荟萃之地。其中《鄐君开通褒斜道》、《石门颂》、《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李苞通阁道记》等号称“石门汉魏十三品”,不仅是罕见的书法瑰宝,而且也是独特的文化珍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汉中北靠秦岭南托巴山,独特的地理风貌,又因刘邦建汉朝而中国被称为大汉民族,所以汉中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至古,汉中为兵家之争的要地,从夏禹为了成功治理长江流域的水患,使褒斜二水分流,到蜀国相助武王伐纣,使武王经褒斜二谷到秦川,后来顺利成王。秦惠文王、刘邦等也多次利用褒斜道走上统治地位。褒斜道的开通,不仅是军事要地,更为汉中、巴蜀等地打开了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通道。所以,在现代人的眼中,“褒斜栈道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在中国政治、军事、商贸、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它在古代建筑、邮驿、书法、碑刻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影响也闻名遐迩。被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中国古代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大古建筑’”[1]。1961年,“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栈道历史使命的完成,石门栈道的军事、交通、商业等实体化意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成一座雕刻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丰碑。历史发展至今,“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存现于我们的面前。我们似乎在“肆意”地搬弄历史文化的各种符号来修饰这座不朽的丰碑,传达出我们对辉煌历史的敬仰。当我们欣赏着青山绿水的风景时,那景、那人、那事、那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与快乐!此时,“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不仅是美景的现实地,更是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优美符号。编织一道文化的盛宴,就是叙述一个优美的故事。石门栈道作为了解古代军事、政治文化的通道,她的故事是怎样编制传达意义的呢?故事的编制需要内容的支撑,石门栈道的故事要素纷繁复杂:实地的景致与遗址,历史记载,经典典故,古今诗词铭文,建筑、书法、碑刻,民间文化的交流等等,这些文化要素纵横交错地组织与书写,谱写着汉朝、汉族、汉服、汉人、汉文化这个大汉民族的辉煌历史。石门栈道作为最早、最险、古代最为重要的一条栈道,势必,她的故事更加动人心魄。
一.实地自然景致与遗址的现实意义
唐代杜甫曾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名句,讽喻成都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花天酒地,僭用天子音乐的奢侈生活。而用这样优美的诗句,换作对现代仙境的比喻,不乏恰当之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经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经典之笔。石门栈道作为一道旅游文化风景线,其自然风光美景,道路千回婉转,绿草成茵,晨云起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她的现实美景更为直接与美妙。其他不言,就百度输入“石门栈道”四字,成千上万个相关词条的内容映入眼帘,作者随意摘录一段,“景区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风景区山势险峻,怪石嶙峋,翠峰林立,石门水库的建成更是锦上添花,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怡人美景;仿古栈道独具一格,凌空飞架于褒谷陡峭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的缩影。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2]自然山水,绿树成荫,山道婉转,美景尽收眼底,这里风景独好!是旅游不可多得的美景之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天然大氧吧,珠联璧合,组成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坐落实地的现实基础。实景作为实实在在的景致,是人们感知中的存在。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经感知,并改造成为有目的地的风景时,它的符号意义就显示出来。现代社会的自然美景,更多地成为旅游胜地的符号构成。旅游以此作为宣传,美景带着实地的存在留下太多的商业气息;而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带着文化的韵味,穿梭在历史的时空,让人回味着虚构历史从此走过的道路。这里的风景承接着石门栈道的地基,石门栈道这道辉煌的历史雕柱同样以昂首的姿势“卖弄”着自己独领风骚的魅力。
石门栈道不只有现实风景地基作为存现的基础,它本身挥洒自如的构成才能使这里风景独到。现存的石门栈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石门的遗址,这主要是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一部分是栈道遗址。石门存留下的主要是摩崖石刻,内壁上的石刻共104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石门十三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历代的研究者都认为“石门十三品”“不仅是中国书法史宝库中罕见的瑰宝,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学的多晶体文化品。”[3]“石门十三品”只所以具有如此之高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成功在于书法家们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把对于时代精神的审美领悟融入笔端,体现文化选择上趋优创新,并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并对现代艺术家和作家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而栈道遗址,有的由于年代悠久,长久不使用而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遗址。如古代真正的褒斜道,基本已经损坏,现在拾阶而上的褒斜道是后来修建而成。1936年国民政府沿褒斜古栈道修建鸡中公路(宝鸡至汉中),后来的国道316,108国道,西汉高速,这些贯穿秦岭与巴山的公路,接通了大西北与大西南,使汉中逐渐走出“夜郎自大”的封闭之地,同时这些交通要道为其他地方作出了贡献。如2012年汶川大地震,西汉高速在运输与救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是后话。栈道作为遗址,现代公路的柏油大道修建完全失去古代栈道的意义。它的遗址存活于褒河两岸石阶而上的石条台阶上,内侧依山,外侧铁索相连,行人踏在颤悠悠的台阶上,仿佛行走在历史长廊,探视着先人的足迹,仰天长叹。
如果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5],那么,石门栈道文化符号的感知就是褒河实地的自然景致与石门栈道遗址。因为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褒河实地的自然景致与石门遗址作为能够感知的实体,成为石门栈道文化符号编制的再现体,再现那山、那景、那故事的载体,传达出这道文化大餐自然风景与遗址的魅力,实体就具有了“引诱”千千万万“读者”来接收的现实意义。当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具有了现实意义的能指时,它再通过怎样的意蕴,让石门栈道的游览胜地饱含着丰满的韵味呢?那就需要历史的真实点缀,典故的动人激情的指示意义,古今的诗情画意美化等因素增添石门栈道文化符号编制的意义。
二.史书记载“实用物”的指示意义
任何表意行为,必须通过某种中介才能进行,而中介并不是中立、被动的。史书是中国文化文类等级最高的叙述文类,它的绝对意义地位对中国文化的一切文化都产生压力。诗歌以典故的形式增加其专业性,小说以“信实如史”[6]为最高评价。而其他无论何种文体或文化的表意行为,因史而正名,名正言顺,名扬中外!历史,正如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所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作用大耶!张若虚在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以诗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总结代代人不同,历史曾相似的规律。似曾相识的历史,可以明鉴,也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魂所在。历史存活于民族文化、艺术、哲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在追溯历史中繁荣昌盛,国家在追溯历史中欣欣向荣,个人在追溯历史中充满荣誉。一处风景,一处旅游胜地,同样在追随漫长、豪壮的历史而昂首阔步!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实景中,正因石门栈道有史以来史书“史”证,使得石门栈道景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史正名,名高八斗。
石门栈道实处褒河之畔,无论在历史上经历多少次修复与改线,其在当时是具有交通、军事要道的实用价值的实用物。《禹贡》、《史记》、《战国策》、《三国志》、《通典》、《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志》等历史著作中,均对石门栈道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所记载。史传作为社会文化规约的文化集合,本身规定着自身“实事实录”的信实性。所以,这些历史的相关记载指示出栈道在当时作为实用价值实用物的实际情况。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栈道产生的时间与地点在此史书中概括性地的被描绘。《三国志》对汉中与关中、蜀中五条通道作了全面介绍,“入关之道有三,而入蜀中之道有二”。其中三道就是现在所说的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褒斜道、金牛道使用之较之其他之道较多。《史记》中蔡泽列举范雎之功时,提到秦昭王为了解决进入巴蜀的交通问题,得到范雎的谏言开始修建栈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这些记载基本都是从栈道的实用用途,及其相关栈道本身的特点所作的记录,也就是栈道作为使用物的意义记载。用符号学“‘物-符号’二连体原理加以解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都可能带上意义而变成符号,而所有的符号也可能被认为不再携带意义而变成物。”[5]作为使用物的栈道,在当时也具有携带意义的符号特点。如秦国大力开凿褒斜道,楚威王将秦的这一举动视作将被统治的战略符号而忧心忡忡。《史记·张仪列传》载“寡人之国西与秦接,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就是楚威王焦虑的原因。再者,栈道的修建,不仅贯通了大西北与大西南的地理通道,同时,它也会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符号携带着一定的意义留在史册的记载中。《华阳国志·蜀志》记“工商结驷连骑,家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妇女有百辆之徒车;送葬必高墙瓦椁;祭奠而羊豚牺牲……原其由来,染秦化故也”。其实符号-物总是在表意性与使用性之间滑动,尤其是历史文物最胜。石门栈道在古代是用于交通、军事要道的实用物。使用性不是符号的实用意义,但是一向注重历史血统纯正性的中国思维,追根溯源的历史回溯带来符号意义编制的现实效益,尤其是作为旅游境地文化宣传的符号意义更是如此。历史“实用物”的指示意义,增强了符号意义编制的庄重感,给旅游带来“回顾”期盼重历叱咤风云的幻觉。
三.典故意义的意向性
典故基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典制和掌故。这个名称最早记载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传》中记载“熟于朝廷典故”,指的是典制。典故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在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7]。旅游文本的编制,引用典故主要鉴于第二种意思。典故的运用,使得文本意义丰富,格调高雅,增强文本的意动性,达到要求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的意向。
“烽火戏诸侯”或“千金一笑”称呼不同,虽属同一个典故内容,但是讲述的角度与针对性有所区别。前者从统治者的角度指责周幽王不把诸侯当诸侯,昏庸无道,他那不惜千金,博美人一笑的行为所产生的国灭人亡的历史后果。后者从褒姒的角度,写出她远离故土,难以适应天王的宠爱,整天郁郁寡欢的心境。千金买的一笑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当褒姒懵懵懂懂地看着忙乱的士兵,呵呵地发出一声冷笑时,天王以为美人“心领神会”而心旷神怡。在不同的历史故事讲述中,褒姒虽非祸由的罪魁祸首,但她以倾国的美貌难以摆脱带给天王的引诱,因而也担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屈原《天问》里“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可谓对褒姒的态度。历史无论如何,“烽火戏诸侯”或“一笑千金”因褒姒而得其名,褒姒也因“烽火戏诸侯”或“千金一笑”这个典故而名传千古。同样出于美貌的王昭君因其出塞而“生长明妃尚有村”,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因其出生地,而成了湖北首批国家AAA级旅游区——昭君村。那么,作为褒姒的故里,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将又如何运用这些历史典故的意义呢?
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汉中,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空气质量好,资源丰富,是出美女的好地方。因其美貌而受到周幽王宠爱的褒姒,正是家乡形象的大使。褒斜栈道的发祥地,定位于古代美女的故乡——褒姒故里。褒姒出生于褒国,实姓姒,取名褒国之姓而称褒姒。褒国、褒姒、褒河、褒谷口、褒斜道,不约而同地组合成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符号。或爱、或恨、或悲、或喜,这些意义带着美女柔情的体态,扣开石门栈道这道旅游胜地的文化大门,即将展现这个曾经出过美女的地方现在的情景将会如何?历史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而那些曾经发生在此处的历史故事,旅游接收者若能以宏大的胸怀开启这道旅行文化的盛典,时光隧道会给我们现代人浮躁的生活留下些许久久不能平静的情怀。
当褒姒引领我们走进石门栈道,另一个具有军事谋略的著名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入我们的眼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史记》,被列为《孙子兵法》中的第八计,是指以示之以正、攻之以奇的特点,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历代诗词歌赋中有所引用,宋代释慧性颂古七首之一首直接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诗,《古今杂剧·韩元帅暗渡陈仓》二,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九回,或指军事战略,或通过军事战略的方法处理日常交际行为而引用之。诗文中典故的引用,是为了文本意义的丰富性,而作为石门栈道这道文化大餐的这个典故引用,与其他的文本有何不同呢?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的意义的又何在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实指的就是石门的褒斜道。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时利用这个符号本身就是指向自身,以自己的行为表现自己。从符号编制的意义来说,这个典故构成了石门栈道旅游文化指示符号的能指。由于石门栈道旅游文化符号编制具有广告的意指性,所以符号编制的目标不是引向意义的多项性,而是定位于这个能指上,希望接收者体验、“购买”这个符号的对象。当然,军事战略的重要性,刘邦之所以听信韩信的这个计策而打败项羽,一统天下,有了大汉王朝,有了汉中,汉族、汉字、汉朝等等相互联系起来的意义解读,包含在旅游文化符号编制的意向期待中,通过体验栈道的游历与历史的穿针引线共同获得的。
从符号六因素的构成来看,旅游文化符号表意侧重于接收者接收的意动性。旅游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意动性的叙述文本,其主要目标是动员一切现实与历史的因素促使接收者做出某种反映。这样符号编制的主体多采取具有现实性、具有历史价值与情感上打动接收者的意图,从而在符号编制中突出了符号能指的指向性,最终达到旅游者也就是接收者作出旅游的行为。这种意图一方面促使旅游业的商业效益,另一方面带动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播与继承。尤其是对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大量闲暇阶层的文化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汉中市旅游[DB],http://www.sohu. com/a/144904564_205409。
[2]互动百科[DB],http://www.baike.co m/wiki/石门栈道。
[3]冯岁平.近年来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2).
[4]李锐.石门摩崖石刻文化价值再认识[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
[5]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引论1,30.
[6]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94).
[7]李景新,王吉鹏.典故词对典故因素的摄取——典故词的形成之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3).
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项目“汉中石门文化内涵与特征研究”(14JK1116)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袁栋洋,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叙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