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幼儿更好地讲读图画书
2017-02-08蒋朝群
蒋朝群
如何为幼儿更好地讲读图画书
蒋朝群
幼儿图画故事书,被称为学前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无论在家庭还是幼儿园,它都很受幼儿的欢迎。但由幼儿自己阅读会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局限,所以,成年人来陪伴、指导阅读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图画书的赏析和讲读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从读图画书需要读什么,教学提问的层次和常见反馈策略以及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目的是提高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效率,创造出更和谐的师幼互动情境,有助于幼儿从阅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为幼儿养成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图画书 讲读策略 研读图书 提问与反馈 教学手段
图画书的名称源于绘本,绘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最早的绘本指的是德川幕府时代的浮世绘,后来绘本翻译成英文变成了“picturebook”即图画书。图画书和绘本这两个概念大体是可以通用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图画书的涵盖更广。
广义上讲,图画书包括文学类、认知类、玩具类等多个种类;狭义上讲,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主要或全部用图画讲故事的图书。这里指的是儿童文学范畴的狭义的故事图画书。
目前国内幼儿园中大班的语言领域教学以图画书为内容非常多见,经过对本地多所幼儿园的探访和与幼儿园一线老师的交流,发现绘本教学大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绘本是否纳入幼儿园课程,绘本教学有无计划性、系统性;教师是否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对绘本的研析停留在浅阅读,是否有重图轻文的看图讲述;是否只采用问答式讲读形式;绘本教学是否只一次教学活动就完成;绘本教学形式是否套路化(如从“谈话引题——逐页播放PPT,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大意(以多媒体为主要阅读媒介)——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或仿编或渗透故事的教育意义”);幼儿主体地位是否凸显等等。
要解决以上共性的问题,除了需要幼儿园本身的教科研科学化管理之外,幼儿教师个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寻解决的办法,可以先从搞好讲读活动入手进而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一.研读图画书
(一)读故事
1.梳理故事情节。教师先自行理解梳理故事,形成自己第一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情感经验本身就是个性化解读的基础,细读故事、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是讲好的第一步。
2.把握故事氛围。教师进而思考这个故事营造的艺术氛围,每个故事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民族特色,也自有其营造的氛围。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朴素的语言所蕴含的家庭里温暖且深厚的情感,爷爷在孩子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带来的家庭幸福感,这种故事氛围是讲述时需要影响到幼儿的。
3.关注故事类型。像一些诗性或散文化的图画书,讲述时就要注意使用富有情感和诗意的语言;如民间故事风格的图画书就可以用活泼诙谐的口语讲述,用夸张的角色扮演;再如寓意深刻的图画书可以采用相近风格的语言。
4.配合文本节奏。教师应考虑文本的节奏特征和故事整体结构,遵循故事的起伏、走向,对幼儿理解故事进行牵引和推动。悬念的拉伸、高潮的抑扬、艺术化地进行结局的揭示都是有价值的讲读策略。教师在讲读中一定要善于使用留白,在情节的转折处、发展处、结局处、关键句处多一些停顿,构成自然又用心的讲读节律。
(二)读图画
1.人物形象。对故事中人物衣着、表情、动作的观察分析有助于对故事中的所有角色特别是主人公进行形象归纳。
2.核心场景画面。确定这个故事中显见的或不显见的重要的场景并理解它,引导幼儿的思维和情感进入阅读兴奋状态,发掘孩子的创造力。
3.图画细节。能关注到一般读者或有些读者容易忽略的部分并能讲出他们和故事的关系。
另外,画面的构图和布局,造型和形状、色彩和色调,都是具有显示或暗示的符号,如果教师注意到这些,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情绪和主题。
(三)读文字
图画技术的鉴赏、视觉艺术的讲读会让我们对图画书的阅读更高效、更深入,但故事、主题、文字表达所传达的人文情感仍是讲读的重点。注意文字的“不完全叙事”,文字使用与呈现方式非常自由、多元、个性。如全文朗读的好处是能整体感知故事;分角色扮演的好处是能够充分领会不同角色的特征;夸张化朗读的好处是能够将某些和主题有关的东西进行强化引起注意;注意关键句的解读可以养成不放过重点的习惯;对多义性的文字审慎应对可以养成谨慎的习惯,对有歧义处不下断论;读讲结合,以读代讲可以让学生可以自行领会适合其理解水平的内容。
(四)读主题
1.分析主题是必要的而非最主要的。不能将图画书讲读变成偏小学化的主题分析讨论,应是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的,在轻松和谐的师幼互动中完成。应着重欣赏型阅读兼顾学习型阅读和娱乐型阅读。
2.儿童是主题阅读的主体。对于图画书的主题来说,由于理解力、感悟力的不同,幼儿读近点,成人读远点;幼儿读浅点,成人读深点;不必刻意拔高,要耐心引导儿童体验作品情境,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3.与同题材、同系列或同一作家作品的联系和比较。横向或纵向的延伸往往会给老师备课带来惊喜的启发和收获。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和《约瑟夫有件旧外套》、《怕浪费婆婆》、《阿文的小毯子》这些故事形成系列,故事里的人物和生活理念会给年轻一代带来不同的感受。《团圆》这种中国风的图画书可以和《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桃花源的故事》相比较,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4.主题问答要注意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讲读者可以进行围绕主题的问答,但是不宜对幼儿进行不断地提问,要求儿童做出回答,如果与预设的答案有偏差,幼儿会在连续提问中困惑和有挫败感。因此对主题的处理方式也应多元化,如可以鼓励幼儿用多种艺术方式(音乐、绘画、语言)回应,也可以展开小组讨论。
故事、图、文字、主题虽然都可以分解研究,但图画书本身的整体性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既能分解重点突破,又能考虑到它的整一性,对故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统一。
二.提问的层次和常见反馈策略(给《贪吃的小猫》故事起名字为例)
(一)提问的层次
幼儿教师在进行图画书讲读活动时需要优化自己的授课语言,不能套路化、简单化,不通的图画书提出的问题也是很不一样的,教师需用心研读,尽可能穷尽幼儿思考回答的可能性,并加以深化和扩充。教师需注意自己提问的层次性。如以下层次:
1.描述性问题:小猫表情是怎样的?这是简单问题,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并在回答中判断幼儿是否观察全面和细致,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完整。
2.分析性问题:它想干什么?这是对角色进行意图分析,这考察幼儿根据表情推测角色意图,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3.创造性问题:它的体型有什么变化?这需要幼儿对之前的记忆加以整合,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4.评价性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这是一道较综合的问题,也比较抽象。要求幼儿对之前故事中小猫所有的形象特点进行综合,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否准确抓住角色的核心,幼儿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语言整合能力。
教师可以先用描述性和分析性问题做铺垫,待全体幼儿顺利进入图画书故事情境后再提出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问题的有效性和应答的有效性是年轻讲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常见的反馈策略
智慧型教师的应答应有推进性,不能对幼儿的回答一概采用无区别的赏识式评价,将课堂活动简单化。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应答方法:
1.当幼儿回答得很好时,教师可以重复一遍幼儿答案,增强其他幼儿的印象。
2.当幼儿们答案不一时,教师需要整合并进行简单总结,帮助幼儿弄清这些答案。
3.当回答不连贯或者不完整时,教师即刻进行语言的再组织。
4.当回答浅显或单一时,教师可以追问幼儿,使其语言深入或丰富起来。
5.当出现回答困难时,教师当启发幼儿,降低问题的难度。
6.当回答错误时,教师当进行更正。
三.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
(一)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
对于图画故事书中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故事特点、教师个性进行多样组合式阅读。主干式适用于那些情节结构层次清晰的,细节式适用于那些故事中含有感人的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的,整体式适用于常规教学,对比式适用于故事中有对比鲜明的角色或其他对比项的,朗读式适用于抒情性作品。而且各种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搭配,以求最佳效果。如:主干式+细节式+整体式,分段式+对比式+细节式,片段式+细节式,朗读式+主干式+对比式等。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原则
自从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已经受到广泛的欢迎,它的便捷多样、现代、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讲读绘本还是应该务实朴素,多让孩子接触第一手的纸质绘本,多媒体应该用在绘本画面的认知难点,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受纸媒的限制无法完成的任务时,用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时,无需在每节课上都使用。
幼儿园老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图画书阅读引导工作,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儿童观,了解儿童读者的接受水平以及阅读心理,主动研究图画书的文本特质和教学原理,如此一定会大大提高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效率,创造出更和谐的师幼互动情境,有助于幼儿从阅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为养成终身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1]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
[2]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M].北京:接力出版社,2012年
[3]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
[4]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
[5]余耀.由图画爱上阅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姜艺、郑薏苡.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学前教育研究[J].2011年第5期
(作者介绍:蒋朝群,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