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2017-02-08马利云
马利云
陶渊明《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马利云
【设计理念】
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①那么,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领进这种诗境,让学生看到这幅画,用眼睛看、用鼻子嗅、用耳朵听,用指尖去触碰它,沉浸其中,并激起心灵的回荡。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诗》 二十篇中的名篇,编入人教实验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遐思,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是千古流传的佳句。全诗语言平淡质朴,情感自然流露。然而,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与这份“悠然雅思”的闲雅逸趣却有不小的审美距离。如何感受这首诗的审美意境,领悟诗人的“悠然”形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教师抓住“有”和“无”,“远”和“近”,这两组关键要素,通过反复朗诵,把学生领进诗中,沉浸其中,并最终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陶渊明内心的选择,领悟他吾心安处于田园的孤高,感受陶诗恬淡旷远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心中的田园
1.师:老师向大家请教一个词语的含义:田园。
(教师板书:田园)
学生互动、自由回答。
2.看到“田园”这个词语,大家会联想到哪些景或物呢?请同学到黑板上写下你所想到的富有“田园气息”的景或物。
学生自主到黑板上写下自己心中的田园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板书,梳理同学板书共性,初感田园氛围。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田园”。
3.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大家大声朗读《〈饮酒〉(其五)》,看看你心中的田园景象,与大诗人笔下的田园,有没有共鸣之处?
学生自由读诗两遍。
二.田园世界中的“有”和“无”
1.田园里有什么?(学生读出诗中景物,教师在黑板上圈画出词语。把同学心中的田园与陶渊明身处的田园略做比较。
板书:庐、菊、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田园里没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车马喧嚣,官场应酬等等。
2.师生共同朗诵《〈饮酒〉(其五)》,感受诗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读读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
结合读《〈饮酒〉(其五)》内心感受,为黑板上的“庐、菊、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词语,配一个合适的修饰语。
教师示范:简陋的草庐、疏疏落落的篱笆……
学生互助,完成任务,并说明理由。
3.描述画面:请大家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看看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图画。
用两种人称描述画面:
A:用第三人称,诗人……
B:尝试用第一人称,“我”……
教师点评、小结。
配乐,教师组织、设计朗诵。
三.心灵世界里的“远”和“近”
1.刚才我们欣赏到了陶渊明“田园世界”中的一幅幅优美图景,在这样美丽的场景中活动和行走,诗人的心情如何?
学生回答:“悠然”;
悠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有过“悠然”的心情体验吗?
《辞海》词条:
悠然:①遥远貌;②闲适貌。
请大家试着读出诗人悠远闲适之情。
3.“悠然”,除“闲适,安闲”之意;还有“深远、遥远”之意。
在诗人身处的世界里,什么离他远?什么离他近?
在诗人的心灵世界里,什么离他远?什么离他近?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助回答。
教师小结。
四.吾心安处,欲辩忘言
有一位哲学家说:“人执双重态度,因而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
如何理解双重世界?
人的世界中,分为“我—你”的世界以及“我—它”的世界:
“我”与“你”是亲密的、对话的、非对象化的关系;
“我”与“它”是疏远的、利用的、对象化的关系。
1.“我”和“你”
在田园之中,采菊东篱、见南山、望飞鸟,诗人的内心是悠然的,这种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
诗人沉醉田园,视之为归宿。不仅是安身之所,更是心灵归宿。内心涌起的感受,是不能用一般的话语来表达的,到了“忘言”的地步。
我们还可以欣赏一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找出这首诗体现一个“归”字的意旨所在。
链接1: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我”和“它”
在世俗官场中,诗人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和内心的自适?
链接2: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官场中的诗人,内心的感受是一个“羁”。
对比总结:诗人的“心远”,实质上是诗人对“官场”(“它”)世界的疏远和对“自然”(“你”)世界的回归。
诗中的“真意”,是由“庐、菊、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一系列景物组成的一个浑然天成的平和之境。诗人身处其中,悠然地,从容地、不为任何动机,也不为自身内在欲望所役的一种心境里,这就是“吾心安处”的境界。
五.作业
讨论1: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要做一个隐士,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离群索居与林泉为伴?
讨论2:推敲练字,古今推崇,更是诗家必备功夫。诗中“悠然见南山”句中一个“见”字,有人认为应该用“望”,这一纷争由来已久,说说你的意见。
①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2011年第6版.54页
(作者介绍:马利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五十多篇教科研论文案例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德育》《中学语文》《文学教育》《写作》《语文教学与研究》《德育报》等刊物上。所写论文有一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著有散文集《行走与思考》《爱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