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网络流行语的批评语用分析
2017-02-08孙梦芳汪文娴
孙梦芳 汪文娴
不良网络流行语的批评语用分析
孙梦芳 汪文娴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有的流行语因其新颖性,创造性被收入字典中,成为汉语言的一部分。而更多的网络流行语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再被人们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低俗的。本文旨于从批评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不良网络流行语本身存在的特点,运用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这类不良用语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
不良网络流行语 批评语用 话语分析
一.研究背景
批评语用学诞生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丹麦学者Mey在其著作《语用学引论》中正式提出“批评语用学”的概念,他坚持运用语用学去帮助人们认识语言运用方面的权力不平衡问题(陈新仁2013)。国内学者在批评语用学方面有所建树的当属陈新仁教授,他认为批评语用学就是运用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去进行话语分析(陈新仁2013)。就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而言,国内学者从语用的角度去分析网络流行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简单探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带来的语用问题(韦唯2012,林贇2011),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某类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陈礼权2012,杨青2012)以及从模因论的视角去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崔颖2010)。
从批评语用的视角去分析网络流行语目前并不多见,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可以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促进人际和谐。本文选取了近五年的不良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通过揭示其语用特征,然后从顺应论视角探讨了人们滥用不良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最后就正确引导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问题及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的选取主要来源于网页,收集了近五年的网络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以及当年流行范围较广的网络用语,然后从中筛选出了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不良网络流行语有何语用特征?2)不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以下是收集筛选出来的一些不良网络流行语:
人艰不拆 喜大普奔 蓝瘦香菇 吃瓜群众 我开始方了比心 猴赛雷 撩妹 一言不合就开车 然并卵 我去年买了个表 不明觉厉 累觉不爱 屌丝绿茶婊 狗带 因吹斯听 一颗赛艇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你妹
三.不良网络流行语的语用特征
通过分析,发现不良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一些语用特征。
1.表义晦涩
很多不良网络流行语就是因为它本身难以理解,或者说对于不知道该词来源的人而言,比较难以明白其意义。这样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一方使用该类词汇进行交流,若是没有语言背景的一方将难以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含义,造成困惑和不解,这样说话者还需要再对该词进行解释,这样就不能算是用最少的词取得最大的表达效果,反而增加了交际过程中说话者这一方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如以下词语“人艰不拆、我去年买了个表、不明觉厉”,这类词语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跟实际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是两个意思或者听话者本身就不能明白这类词语。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来看,这样说话也违反了其中的第四条原则即说话要有序,简洁,避免歧义。
2.低俗粗鄙
这类不良网络流行语本身就含有一些敏感字眼,是不符合说话过程中该遵守的一些原则的,比如礼貌原则。这类语言的使用违反了汉语用语规范,对汉语系统造成了较差的影响,对日常交际以及人际关系的维护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屌丝、绿茶婊”等字眼属于禁忌词汇,本不该用于日常交际中。这类词的使用会造成被提及者面子的损失,用“屌丝,绿茶婊”等指代他人本身就极具侮辱性。一方面,在说话过程中使用到这些词语的人,本身也是没有遵守礼貌原则的,既没有维护对方的面子,也没有对对方慷慨宽容一些。这样的交流势必是无法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另一方面,用到该类词语的人自身的修养也需要重新审视。从整个社会来说,这类低俗,侮辱性流行语的传播会影响大家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维护不利,应当摒弃。
3.谐音乱用
在网络流行语中,不乏谐音词,有的谐音词来自于各个地方的方言而有的谐音词则是直接从英语中转化而成的。谐音词在理解程度上要比第一类晦涩词比较好理解。但过多的使用谐音词对于汉语系统的维护和发展也是不利的。从各个地方的方言转化而来的谐音词比如说“蓝瘦香菇,偶稀饭你”确实比较诙谐,但在构词法和汉语规范问题上却是非常不妥的。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不利的对比其本来的说法“难受想哭,我喜欢你”。混淆了一些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方式,对于年幼的学习者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各地方言本身就各有特色,不必将其与普通话完全重合。而那些从英语中转化而来的词语,比如“狗带、因吹斯听、一颗赛艇”则是过于追求新奇性的表现。学习英语或者是学习国外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确实是无可厚非。但将英语词汇的读法写成汉字,则是有些过度求新了。并且对于那些并不知道这些英语词汇的人而言,同样也会造成误解。
4.隐性歧视
部分不良流行语隐含有一些歧视意味,不管是地域的,还是职业的,性别上的,或者是贫富差距上的。比如“城里人真会玩”,“城里人套路深”。虽然这些话本来是用来调侃,但实际上也隐含了对城乡地域差别的不同对待。“城里人会玩”暗含的意思就是乡下人不会玩,只有城里人会玩。或者说你若是会玩,对方就会将你定义成城里人。“城里人套路多”指城里人有手段,心机。乡里人是比不过城里人的,他们更加淳朴,那么“套路”自然就少了一些,这也是一种对于城里人的隐性歧视。另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则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意味,比如说“你妹”含有对女性的侮辱和歧视。但这些词语现在仍然被使用,而且是在整个社会人群中,无关性别差异。此类暗含隐性歧视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会让人们无意识地感受到城乡,职业,贫富差距的存在,扩大性别歧视,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该杜绝使用此类流行语。
四.不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网络使得语言的更新和传播更为迅速,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有很多值得摒弃,但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们的使用范围仍然在扩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得人们继续使用这些不良的网络流行语,顺应论作为语用学领域的一大理论,可以作为批评语用依靠的理论工具,因此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分析人们使用这些不良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何种意识形态使得人们继续使用此类网络流行语(陈新仁2009)。顺应论自提出之后,应用的范围越来越为广泛,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度不断的增强,人们在交际中使用何种交际策略和手段,实际上是在顺应不断变化的语境,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语言语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而交际语境中有三个世界,分别是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参与者的个性、情感、信仰、愿望、动机和意图等;社会世界,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风俗文化等;物理世界,包括交际的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等(Verschueren,2000)。本研究将主要从语言的使用者在谈话过程中是如何使自己的语言顺应这三种世界来探究此类不良网络流行语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的原因。
1.使用者求异求新的心理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新的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大多数都是出于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蓝瘦,香菇”仅仅是一名男子在失恋后于微博上上传了一段简短视频用方言诉说自己苦闷的心情。有心人在听到后将其方言谐音化了就得到了红极一时的“蓝瘦,香菇”。实际上很多的此类网络流行语都是使用者为了传递幽默,追求新颖。人们不满足于使用规范的语言去进行交流,过分的追求新奇,所以网络流行语才层出不穷,那么其中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自然就继续发展下去了。使用网络流行语较多的人群是每天都会接触网络的人,比如学生,每天对着电脑工作的人等等。网络给了这些人机会去接触新奇的事物,那么求新求异自然对于这类人也不足为奇。使用网络流行语也成为这类人将自己与其他阶层的人区别开来的方式,用语言为自己打上标签。所以年长的人以及不经常使用网络的人自然不能理解那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不良网络流行语使用的背后可以看到人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标新立异,人们乐于接受或者说基于接受新东西,忙于抛弃旧东西。人们使用不良网络流行语的动机就是使自己看上去很跟得上潮流,能区别于他人,作为自己身份的一种证明。
2.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去形容,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感受到变化的迅速发生,那么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也能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的速度之快。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更新速度快,也是整个社会迅速发展的体现和结果。人们追求新意的说话方式也是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这是一个活跃而开放的社会,它允许语言的更新,允许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允许人们不断创造新的词汇。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互相理解,对于新输入的语言会在理解消化之后进而转化成自己的储备语言,随后被用于与其他人的交流中。这个过程同样适用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一开始并不是人人都掌握某个网络流行语,但是经过口口相传,这些网络流行语就会被吸收进而得到利用,这样它的使用范围就在不断被扩大。而不良网络流行语即使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符合语言标准规范的地方,但仍然被使用与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是脱不了关系的。开放的社会给了人们自由选择说话方式的权利,那么说话方式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无法得到强制性的约束,只能通过引导去提倡好的风气,改正不良的语言使用习惯。
3.空间上的非面对面
网络流行语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也体现了时间的非及时性,空间的非面对面性。一种情况下,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是非面对面的,是通过一些虚拟的交流平面进行的,这种间接交流给了使用不良网络流行语的一方逃避责任的机会,比如说使用一些晦涩或者有歧视意味的网络流行语,来故意愚弄对方或者是故意让对方不明白其意思,实际上也是没有遵守合作原则。而这种间接交流使玩弄文字游戏的这一方逃脱了有意破坏双方关系或者是损害对方面子的责任。使用不良网络流行语的另一动机则是为了避免在场的第三者进入交流过程或者是有意规避第三方的存在,使其不能参与交流过程。尤其是晦涩,不符合说话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可以有效规避在场的第三方进入交流过程。因为该晦涩的流行语只能被说话双方所理解,两人具备语言语境或者说相关背景知识。
五.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
不良的网络流行语因其晦涩,低俗,具有歧视性的特点理应被摒弃,这类流行语是不符合说话规范的,本研究希望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一个社会的风貌风气是可以通过民众使用的语言来体现的,所以规范语言的使用和说话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一些建议。
1.避免过分追求标新立异
很多不良的网络流行语都是人们追求新颖的产物,比如从英语或者汉语各个地方的方言中通过谐音变化转化过来的词语。英语跟汉语方言本身自成系统,语言使用者不应该因为追求彰显个性或者是新奇的东西,或者是为了抓住别人的眼球来利用谐音创造新的词汇。这样会使得学习英语或者是学习普通话的人对该语言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追求创新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创新是值得思量的。
2.避免使用低俗的流行语
语言使用者应该端正态度,使自己的说话方式尽可能地符合汉语说话规范。不符合说话规范说话那不叫追求新颖,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类似“逼格,然并卵,屌丝”这样的词汇实在不应该被继续使用。这些低俗词汇的使用对规范的汉语语言系统本身也会造成损害。使用低俗的流行语也会在交谈过程中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破坏了双方已经建立的友好关系。
3.避免从众心理
大多数人使用网络流行语都与从众心理有一定关系,某个网络词汇在一夜之间流行起来,使用网络的人会无意识地继续将这个词汇进行传播,原因除了新奇以外,也有从众的心理,即附和大多数人,跟上大众潮流。为了符合他人而去有意地使用某些网络流行语是毫无意义的,与他人交流重要的是传递信息,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而不是附和大众品味。
4.传播优秀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中优秀的部分理应被保留下来并且进入到汉语语言中去,比如“给力”等等。优秀的网络流行语诞生体现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对汉语语言进行补充并且继续发扬光大。这些网络流行语在进入汉语语言中之后,会被后代人所知悉,进而继续传播下去,成为汉语语言文化的一部分。
六.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概括不良的网络流行语的特点,运用语用学理论对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了批评分析,最后关于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给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引导人们对于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应用的态度,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流行语。
[1]陈礼权.网络流行语“我不是X,何必Y”的认知语用解读.高等函授学报,2012(06):43-47
[2]陈新仁.批评语用学:目标、对象及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3]陈新仁.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4]崔颖.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34-37.
[5]林贇.从近年流行语看社会用语的语用问题 [J].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44-45.
[6]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
[7]韦唯2009至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语用问题 [J].英语广场,2012(07):46—48
[8]杨青.新认知语用学对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的阐释力.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2(04):103—106
(作者介绍:孙梦芳,汪文娴,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