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程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

2017-02-08陈苗苗

文学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优化人才

陈苗苗

优化课程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

陈苗苗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又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则是课程体系。本文以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课程体系现状,寻求适合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优化课程体系,切实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培养 课程体系 优化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及课程体系,是顺应计划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从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应打破过去老套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就必须从我国的高等教育特点和基本国情出发,针对课程体系的各种关系进行质和量的分析,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同时,优化课程体系还应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人才与课程体系的内涵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而取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从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作出创新性的贡献和服务。培养创新人才,关系到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

课程体系是指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各门类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方式,即依据各门类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整合,形成课程的整体体系。课程体系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优化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蓝图,也是师生双方开展共同活动的依据。课程体系是指在整体联系上达到最佳的状态,且在整体上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课程的教育功能。具体而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课程组合框架。【2】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创新上,创新人才培养依赖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也就是说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推进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是从课程结构设计和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应当以创新人才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兼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把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放在重要地位,构筑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努力探索课程体系优化的有效模式及对策。

1.加强基础课程的力度

在当今社会,加强基础课程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知识结构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坚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等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3】基础课程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重要性、相对简约性等特征。就知识体系而言,基础必修课即包括公共基础课,如语数外物化生等课程,也包含以往被作为选修课的课程,例如在人才培养中,基础课程除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应包括人文、社会学科等领域的基础课程,尤其是有关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课程。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化视野,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创新人才,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和谐发展。

2.支持核心课程的推进

在以往计划经济下的课程体系,通常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复合知识。课程设置应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重新将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组合,打破以往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设置跨学科领域、边缘学科领域的课程,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一些具备综合性的新专业,开设相关的核心课程,就必须推进核心课程的设置,它是实现通识教育的有效的课程模式,我国的核心课程要真正成为促进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4】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就更应重视学习人类共同知识的核心内容,注重课程的基础和广博性,并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主体部分来强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等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使学生能够自由和谐的发展。

3.鼓励选修课程的增设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中增设选修课,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个人专长及兴趣爱好,同时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因此选修课的增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当前各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课时所占比例较少,且涉及内容不够广泛,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所开设的选修课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用。面对这一现状,高等学校除应大幅度增设选修课及第二课堂的课程,编写新的教材,更应注重选修课的质量,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放宽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条件限制,实行选课制、主辅修制、素质学分制、双学位制等,鼓励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应变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培养出更多掌握广博知识的创新人才。

4.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

实践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理论课程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上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发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5】当前我国高校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的机会并不多,这无形中削减了学生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机会,同时阻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及培养。高校是学生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场所,那么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知识理解透,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5.鼓励研究课程的开设

研究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及兴趣特点,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最佳的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多选择的研究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研究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地进行选题、探究及创造,进而培养了学生善于自主进行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的灵感,挖掘独特性的见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潜能。【6】高校普遍往往只重视基础课程的开设,刚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却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那么高校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开设学生喜爱的研究课程,切实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术自由氛围。

总而言之,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全面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应制定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做到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精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社会培养输送“厚基础、宽知识、新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黄岩,谢嘉梁.《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其评价原则》[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4);

【2】姚群秀.《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学术期刊投稿网,2010(2);

【3】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J].广西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2);

【4】万琼.《我国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优化途径分析》[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7(4);

【5】杨日晨.《强化实践教学,加快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6】徐守坤,汪英姿.《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人才培养,2009(4)。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优化人才
人才云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