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职语文课堂变得温暖有效

2017-02-08田红玉

文学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语文

田红玉

让高职语文课堂变得温暖有效

田红玉

大学语文》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高等母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探索如何激发或唤起学生爱进语文课堂、爱上大学语文、爱读人文经典的热情。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与考核,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人文基础课的核心课程,要更好地发挥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高职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

怎样的老师算是好老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课堂?在信息时代,对于教学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温暖、有效传递!不温暖,就难以获得学生的情感忠诚;不有效,就难以获得学生的理性归属。在多元选择时代,很多约束只会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权威,无论师尊,无论规章。

一.向学生展示课程与教师的魅力

1.要让学生能感觉到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和钟情所教的课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师生皆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没有兴趣和热忱,或只是为着完成任务,甚至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无关痛痒的话,那么在课堂上要想能营造一种思想碰撞、气氛活跃的效果实在太难。如果老师这份对自己职业的热情能自然而然、潜以默化感染学生,相信课堂的气氛和状态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像《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学生已经有了12年的语文学习经历,麻木不仁,审美疲劳。爱恨交加的现状之下,如果老师自己对课程也没有热情的话,肯定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要让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在课堂上绽放的激情和梦想。

与学生的父母同龄,经历过高考,也曾有过大学时光。这些正是与学生可以交流互通的情感基础。一个对文字没有感觉的人,与作者情感难以引起共鸣的人,想成为一个学生接受或喜欢的语文教师也许更难。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堂上的老师应该是比较容易激动和兴奋的。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非常愿意与学生分享其中的文字之乐。遇到自己有感触的,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想法。那些青春与梦想、师生相似的、共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有时也会成为课堂话题。虽然师生之间总是有些代沟与不同步,但只要是真诚、真实的,总能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互动。

3.要让学生能感觉到他们是被理解和尊重的。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老师,特别是人文学科的老师应该永远记住这句韩愈的忠告。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许在学习成绩或高考分数上暂时有些弱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方面绝对比老师能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对学生自然也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如今的课堂,正越来越考验师生相处之道。现在的学生信息量大,敏感,在课堂上不愿说话。网络世界的吸引力无法阻挡的前提下,学生的手机问题、旷课问题便成了师生之间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让学生把手机放进口袋,让思维回归课堂,刺激着老师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魅力,怎样与学生能平等交流与对话。可以肯定的是,当一名教师能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很需要学校与老师对他的尊重与关爱时,有些隔膜便不复存在。

4.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在我们这样的校园里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像《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教学是不能唯课本、唯教材的。生活处处有语文,阅读、写作、沟通无处不体现语文应用能力。有学校提供的平台,朗诵、演讲、辩论更能展现个人听、说、读、写、辩风采。通过课堂展示、课外实践让学生有成就的感觉,有进步的喜悦,甚至从来没有过的自我突破。除了这些,平时在课堂上也会及时介绍本校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比赛获奖成果,这样的案例多少也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觉得一所电信类的高职院校竟也能出播音主持人才,也能够去北大参加比赛,也能够有取得幼师资格证的同学。一定要相信,大多数学生在进大学之前,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所以,作为老师,如果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天空,至少也不要折断他们飞翔的翅膀。

二.向学生呈现课堂与教材的吸引力

1.这样处理教材

教材体现着编著者的教学理念与思想,选择一本什么样的教材,也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在没有能选到最合适教材的情况下,具体做法是:

已经在中小学学过的课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或二篇,可以参考以前老师的讲授方式或自行设计,在课堂上派一名代表对课文进行讲解(总约2课时),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提炼,并评出若干优秀小组进行奖励。

篇幅较长,文字比较浅显易懂的,要求学生选择一、二篇目课外自读,届时在课堂上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对于无法当堂完成的,可以在QQ、微信平台交流共享。

已经在中小学接触过的作家,结合其生平事迹或创作风格,自行对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并将自己的理解或感悟用书面的形式写在作业本上。

其他经典名作,根据课时数进行分解或组合。选择最具代表性或学生最喜爱作品进行课堂解读。

2.这样处理文本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整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道、授业、激趣、解惑的场所,也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具体做法是:

对于相对而言比较难的课文,一般会安排二课时。即在前一次课的第二节布置新课文。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二十分钟后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可以相互提问。师生沟通时间,要求其他同学根据阅读提示或导读材料设计问题。老师根据个别交流情况确定若干对文章理解比较深刻或能提出有代表性问题的同学,给一周时间进行课外深入研究,于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进行讲析,之后是学生相互提问阶段。老师对学生的自读、交流等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并对文本及相关内容提炼升华。

如果是篇幅比较短小的课文,一般会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如果是诗词或赋,除进行简单的讲解外,要求学生当堂在指定小组长处背诵,并计入平时成绩。对于延期完成的,则按折扣计分。

三.帮学生打通课程与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的通道

1.“走越地、寻古迹、品文化、激诗情”课外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历史文明古城绍兴,是人们向往的文学圣地,绍兴的文脉是任何一个地方也比不了的。流动在绍兴的空气 都充满着文学味道,这些正是高校人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弄堂,体验、感受古城浓厚的人文积淀与文化气息,推荐学生走访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七大历史街区,要求收集图片、编辑文字或是诗文创作,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编辑精美的,整理出版,发表在学校宣传橱窗或其他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并加分奖励。

具体做法:1、每班按寝室或小组分成七个团队,每个团队完成对一个历史街区的走访。2、将采集的图片、照片进行编辑,注入原创文字。每个团队派出一名代表用课件PPT或其他方式在课堂展示、汇报。3、每个团队派出一名代表对其他团队的成果进行点评。4、选派或事先选定一名学生对本次课堂展示进行小结。5、团队打分互评,选出三个优秀团队,加分鼓励。6、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点评、总结。7、挑选优秀团队作品,在教学园地发表。

2.“爱母校、发现母校之美,传递正能量”课外作业展示

与其他高校相比,我校的硬件设施确实差强人意,与学生的期望值有着相当距离也是不争的事实。有学生因此无法静心地学习与生活。如何在细微处让学生发现母校之美,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母校之爱,作为教师亦要负着责任。一般会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一次课时间,让学生用原创照片、文字或视频,并用“一句话赞母校”来展示。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学生目前常用专业制作软件,采用小组合作或班级内部分工的形式,编辑图片与文字,链接到微信平台、贴吧、QQ等媒介。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宣传了母校,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变化。

具体做法:1、各小组自由组队(或指定的男女合作),用照片或视频采集校园景象或课堂风采。2、各小组将采集的素材筛选后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后期制作。3、成品后通过校园微信平台发送至朋友圈,以点赞或评语质量作为选拔优秀作品的重要依据。4、团队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作品形成过程心得体会。5、团队间互评,按比例选出优秀作品,加分奖励。6、最佳作品由任课老师向学校推荐、推广。

四.帮学生找到一条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的路径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等方面是有着客观存在的不足,但也有不少同学在实践操作、文体活动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潜力,如何把学生的这些优良品质激发、唤醒,如何利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呈现学生的自信、优秀的一面,如何实行课堂内外互通的听、说、读、写、辩、评、议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亦是《大学语文》应当承担的教学义务。多年来,得益于作为社团指导老师的有利条件,一直尝试着将学院主持的重点文化品牌——经典诵读、团委领导下的精品团学活动等带入课堂,形成经典作品的书写、诵读、解析以及校园应用文的实训与指导等新鲜实时的教学内容。在发动、宣传、实施过程中,不仅能让那些具备这方面素质与能力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与平台,也让一部分学生有了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具体做法:1、在院经典诵读资源库或历届省大学生汉语口语比赛题库存中,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摘抄或读书心得,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选代表在课堂上报告(一学期安排一次)。2、小组(不超过三人)或个人选取诗文诵读或备稿演讲。由推荐或自荐的学生评委和任课老师打分、点评。优秀者推荐参加省汉语口语比赛训练团队。3、通过对学院或团委网站发表的有关学院工作或团学活动的新闻或消息进行点评,修改。4、为学院或团学活动进行模拟策划,并撰写相关文案,并于事后进行对比、分析。5、指导团学干部编写活动方案,并适时作为教学素材或案例在课堂上推广应用。

五.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以能力评价为主,开发开卷与闭卷、笔试与面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课堂评价等多样性考核形式,形成以综合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高职《大学语文》考核测评模式、程序、标准等考核体系。这是多年来一直坚持对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也是开发、研究评价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多元化的途径。因为不再是传统的考试方式,也不再单纯以知识掌握、客观题型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它涉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学习态度、自主研究等多种因素。试图通过这种考试方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过滤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互动。要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在一个开放、发展、创新层面上的高等母语教育。

具体做法:1、第一次课即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考试方式和内容,模块构成及分值比例。列平时成绩一项(特别强调学习态度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按计划分模块、分阶段进行考核评价(口头表达、书面写作、朗诵与演讲、课外实践活动、课程作业、期末考试或考查等)。3、各项成果或得分按比例计入总分,各项均列前五名者,可申请本课程期末免考。

目前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对考试、考核方式也提出了不少改革与创新的举措,但真正的实践成果还有待于广大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持续不断地探索和证明。同时,语文应用能力考核与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如何能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尤其是考核评价实践中,如何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转岗能力等等紧密结合,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保障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等等都将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和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

1.周金声,张金祥《大学语文的本质追求与改革途径》,《教育评论》2014年第7期,102页

2.刘新英.《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05年第2期,38页

3.杨建波.《坚守我们的母语教育阵地》,《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9期,5页

本论文为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编号Y201636463)成果。

(作者介绍:田红玉,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宁波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