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为国家储备林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7-02-08王硕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世行木材储备

王硕

各地实施集约高效经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针对国内对大径级材和珍稀树种材旺盛的消费需求,各地纷纷把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集约培育高价值树种林种,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广东全省珍稀树种造林已达61.7万公顷,2015年将发展到66.7万公顷以上。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将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计划“十二五”实施基地营造林333.3万公顷,年提供木材5000万立方米以上,用1/4的全国基地规模,生产超过1/2的全国基地木材产量。

湖南省2009年起实施的优材更替和培育无节良材、珍稀用材树种和优质家居装饰树种造林,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实践为开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积累了经验。

实施大型世界银行贷款林业资源培训项目

自1985年开始,我国连续成功组织实施了七个大型世界银行贷款林业资源培育项目,已竣工的六个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均获得世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通过实施世行项目,积累了开展跨行政区域项目布局、多层次协调管理机制、引导多种主体参与造林的经验,学习掌握了国际先进的林业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推广“造林模型”核算的成本管理体系、报账支付办法,以及招投标制、竣工后评价制等方法和制度。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具有借鉴、引领和指导作用。

开发银行贷款100亿元国家储备林项目

2015年,国家林业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规字〔2015〕117号),首个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0亿元国家储备林项目在广西落地。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分别签订了《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合作协议》和《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开发了迄今为止国内最适合林业、最优惠的长期贷款(还款期27年、宽限期8年、基准利率)。

截至目前,已在广西、湖南、福建等15个省(区、市),建设国家储备林近千万亩,落实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当前,大规模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时机已经成熟,请各地抓紧编制方案,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优惠政策,与有关金融部门衔接项目融资方案,确保国家储备林建设顺利开展。

欧投行项目助储备林一臂之力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营造用材林1400万公顷、年增加木材供给能力9500万立方米的目标,建设期内年投资规模在266亿元以上。

建设规模大,资金需求高,要想顺利实施,必然要利用国际国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兼收并蓄、形成合力。

结合国内外木材储备的通行做法,2013年,我国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随后,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南方15个省(区、市)首批划定100万公顷国家储备林。结合各地省情、林情,正处于中、近、成熟龄林,长势旺盛且管理严格的世行贷款项目林,自然成为木材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经验来源。

在欧投行林业框架基础上,国家林业局世行中心(速丰办)争取到欧投行气候变化框架结余贷款1.5亿欧元用于林业项目,连同之前林业框架贷款2.5亿欧元,欧投行林业贷款达到创纪录的4亿欧元,成为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结合最紧密的国际贷款项目。新争取的全球环境基金赠款800万美元,也用于支持河南、福建、广西和海南4省区开展国家储备林试点。

据统计,仅2013年,7个国家储备林试点省木材基地利用国际金融贷款投资3.27亿元,建设面积24384公顷。

深度融入国家木材储备基地建设

国家储备林建设之初,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就在项目设计、建设范围、培育目标上与之全面对接、深度融合,优化调整各项目省(区)布局安排、建设内容、资金投向,引导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各种资源向木材储备生产基地集中,为国家储备林发展“注入”新模式,提供新动力。

欧投行项目主动与国家木材储备基地建设规划靠拢,突出木材安全这一主题,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这一重点,在目标上与国家木材基地建设规划同向而行,同力而为。

欧投行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其中,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和珍稀用材林建设分别占项目总投资的51%和25%。在布局上,欧投行项目所涉及的13个省143个县(区、场)与全国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县、建设面积、投资规模融合度分别达98%、87%、86%。项目范围内有113个林场为国家木材储备林场,占欧投行项目林场总数的48%。

木材储备基地建设实行项目活动单列,国际贷款资金和中央投资集中投入,联合使用。木材基地建设的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源监测分别纳入欧投行贷款项目能力建设和监测体系,共同设计,同步安排,一体建设,为木材储备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信息支撑。

“内资项目引领外资项目,外资项目促进内资项目”,这种集成式协同发展道路,不仅有力推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也促进了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示范项目经验在各地开花结果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与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融合发展”的思路、理念得到各省区的广泛认同。我国中部地区利用林业国际贷款项目较多的湖南省,在稳步推进德援二期、中欧天然林、世行贷款、法国开发署等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欧投行贷款、德国复兴银行贷款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覆盖全省71个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县。

除资金支持以外,以世行经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经验,也为我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了范本。

作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示范省区,广西参照世行贷款项目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设计做法,在木材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过程中由建设单位提出建设规模、建设模式及树种,使项目建设更具可执行性;借鉴世行项目“先垫付、验收合格后再支付”的造林报账办法,采取了分期拨付的方式,保证了木材基地建设的质量;引用世行项目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造林时采取免炼山、带状挖坎、保留部分原生植物,营造混交林措施,项目的生态效益更为突显;马尾松混交乡土阔叶树种,楠木、红椎、红椿等珍贵树种栽植,以及松杉等主要用材树种施肥等一系列世行项目技术成果,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建设中广泛应用,促进了基地建设质量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江西是亚行和欧投行贷款项目最早实施的省份。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中,江西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验,对项目工程质量各个层次(县、场、工区、实施主体)、各个环节(设计、施工、验收)、各工序(种苗、清山、整地、打穴、表土回填、栽植、抚育、施肥、管护)都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指标与要求,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全局意义的重大任务,通过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统筹内外资融合发展,补齐了短板,为实现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战略目标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世行木材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世行管理项目”提升养管水平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世行行长连任遭工会阻挠
严格木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