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项目型舞蹈社群”的资源共享机制

2017-02-08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群舞蹈艺术

颜 煌

都说中国舞蹈演出市场是小众市场,在不断分析演出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在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这个方法应该能够牵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因此,只有聚集全社会相关的力量,才能够逐渐让人们广泛参与,从而使得舞蹈市场慢慢地拓展。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地区性文化中心和艺术场馆承载着服务、教育和治理的三重功能,必须在其宏观管理与微观执行层面有清晰认识,并且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查,以切实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治理并重的目标。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必须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所作为。

一、 “项目型舞蹈社群”资源共享机制的提出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室转发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此后,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部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发布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目录。

民众对舞蹈活动的参与是舞蹈市场培育的关键,这里面关乎的是舞蹈艺术教育及舞蹈向民众普及。项目型舞蹈社群,能够为民众提供自主创造、诠释自我的机会,让参与者通过身体体验行为的互动,使情感、精神及智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从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参与者。作为艺术体验的一种有效形式,该项目的意义在于:赋予民众更好地欣赏、参与舞蹈的权利。让观众参与的做法,既可以被“绑定”到特定的演出,也可以独立地进行。其实,从项目市场和观众拓展来看,从业者可见,观众的参与度亦可作为艺术创作本身。

随着政府管理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其结构已由一元向多元发展,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和市场竞争有机结合、多元共治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1]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让政府实现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专业的社会机构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单一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本项目组提出舞蹈公共文化服务与治理优化的“三开放”(即“3O”)模型,即:开放接近(Open Access)、开放知识(Open Knowledge)和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并重的发展模型。

(一) 开放接近—舞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及信息的可接近性

开放接近即总结相关“项目型舞蹈社群”等特色社区治理项目的经验,在现有文化社区和信息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朝阳区舞蹈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并开展与属地相关场馆的长线合作,最大限度实现区域舞蹈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全覆盖和创意全导入。借助“互联网+”文化模式,构建区域社区文化治理的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系,实现政府舞蹈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可接近性。

(二) 开放知识—知识与资源的可获取性

开放知识即梳理区域现有传统文化、社区文化和艺术文化资源,并借助相关文化场馆的社会影响力,整合区域内外、北京市内外以及国内外的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资源;借助已有节事活动品牌和新设活动项目平台,完成生活服务项目向创意提升项目的提升,并面向公众开放。发挥区域文化馆在公共教育和社区认同方面的传统优势,将“项目型舞蹈社群”项目打造为具有综合创意价值的示范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社区认同文化活动品牌。

(三) 开放创新—创意与创造的可参与性

开放创新即在区域已有文化创意项目展示平台的软硬件基础上,开创具有更高参与度的基于居民生活的高端创意活动项目。优化、提升、整合一批具有可操作性和强辐射性的高端创意活动品牌,并借助北京地区高校和艺术机构云集的区位优势,以“田野调查”“影像记录”“创意展示”和“实践研究”为抓手,增加项目创意与创造的可参与性,以获取区域公共艺术文化项目与公众艺术素养的标杆性成果。

在打通生活服务和创意提升的基础上,打造具有舞蹈创意特色的项目型舞蹈社群,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及社区综合治理的共享、共建模式。

二、“项目型舞蹈社群”典型案例分析

舞蹈艺术观众拓展的模式,需要通过受众的舞蹈参与,成就一种立足于民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项目型舞蹈社群可以借助政策支持的共享平台,通过舞蹈艺术专业师资关注与介入,拓展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更有效地发挥社会综合作用。通过沟通舞蹈艺术和舞社会蹈活动之间的联系,激活社群的潜力。

(一) 惠民工程与北京公益性文化设施机构

我们都知道政府支持下艺术教育机构的重要性。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馆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从2015年起,其中的史密森尼学会的全部亚洲艺术藏品开始登陆上线,共计超过4万件藏品,其中约3.5万件是首次对公众开放的。藏品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上传至网络,非商业用途将不受版权限制,一些受欢迎的藏品还将提供图像免费下载服务。该学会下属的其他博物馆也将陆续推出数字服务。国外的经验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政府决策与大众参与是公众艺术建设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经验亦是如此。以北京市公益性文化设施机构为例,文化艺术类的群文馆类、美术馆类、图书馆类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阵地。本文所述的惠民工程也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舞蹈热情可以通过文化民生政策、文化惠民工程而不断拓展。

参与的层面可以是多元的、广泛的,如挑选创作者、建设基地、选择艺术形式等,均可以为社区艺术管理发展提供空间。

让我们以北京市朝阳区这一典型的案例—也即北京市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来进行“项目型舞蹈社群”的案例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2003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其从改革体制入手,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立以项目负责制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其开展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调研、社区一家亲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朝阳分中心、社区电影管理、基层文艺辅导、老年文化活动基地、演出设备服务等。

该区成功的文化馆或工作室的经验,是将制造体验作为文化馆群与百姓之间的连接点。除此之外,该区还在社群结构方面建设了如下组织:“馆中馆”的民生博物馆、平面设计工作室、图片工作室、土蜂现代舞团、文化馆咨询台、编辑部、凤朝阳合唱团。而在市场运营方面,朝阳区同样做到了以下四个层面的专项市场建设:北京9剧场、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八里庄社区文化中心、电影市场。

(二) 惠民工程与“项目型舞蹈社群”的拓展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①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舞蹈家协会、国家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重要文化艺术机构和院团纷纷行动起来。例如,中国舞蹈家协会2010年“文化惠民”重点项目—“百姓健康舞”,在党中央“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以“文化惠民”为工作出发点,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群众舞蹈事业为工作目标。再如,国家大剧院从建成开始便坚持用高雅艺术进行艺术普及教育,坚持以名团名家名师和优秀作品培养观众。并且,国家大剧院专门成立了艺术普及教育部、艺术资料中心等部门,负责常态化艺术普及教育及活动的开展。近年来,中央芭蕾舞团也坚持在国内举办“走进芭蕾”等一系列公益性演出活动。“舞计划”是一个以促进舞蹈文化普及为核心的公益计划,即“城市流动儿童舞蹈艺术普及项目”系列活动之参观中央芭蕾舞团。

(三)“项目型舞蹈社群”的馆校结合探索

“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教室之内。”这是“为全体而教”(Teach for all)首席执行官、“为美国而教”创始人温迪(Wendy Kopp)的观点。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事,学校应当扎根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2014年1月,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正式签署以跨界互动和观众拓展为要旨的系列实践活动协议,并于2014年6月13日与中国美术馆成功联合举办了项目“舞 · 动—中国美术馆之夜”。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及其邀请的“青年艺术户外营地”的年轻艺术家们在美术馆起舞,与在场400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一道,拉开了馆校互动大学生项目专场序幕,也标志着馆校联合实践机制的落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传播系大学生通过观摩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策划同题表演项目、北京舞蹈学院大学生现场舞蹈表演,依靠专业智慧和操作实力,切实体验到了促进观演互动、跨界创作交流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坚定了专业信念。2014年底,青年艺术户外营地公共微信平台投入运营,为新的跨界互动和青年艺术家推广构筑了一个高效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信息平台。

另外,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馆校互动创新实践机制又在北京市“炎黄文化艺术节”上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这个艺术节特设的“青年艺术家展演周”就是由艺术传播系研究生牵头组成的学生团队,通过与炎黄美术馆、朝阳区文化馆和北京洛和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合作的单位的合作完成的。在完成过程中,他们带领的大学生工作团队,充分发挥了创意策划能力、沟通实施能力以及新媒体拓展能力等专业技能。其中,他们还将新媒体专业毕业实践项目“新媒体舞蹈短片《九歌》”成功带到了校外,并将青年艺术户外营地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带向了社会。

(四)“项目型舞蹈社群”艺术家实践资源共享

艺术家驻场项目旨在为青年艺术工作者提供与世界知名艺术家合作的机会,并为艺术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在碰撞交流中相互促进。如北京中间美术馆运用艺术家驻场项目吸引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到场馆创建工作室,定期举办工作室参观与交流,并进行艺术家作品成果展示,活动均采取国家级、国际化标准。驻留项目成为中间美术馆为推进中外艺术交流、提携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公益项目,同时使得艺术家实践资源共享。

开展大师班讲座及研讨会系列与创意艺术工作坊系列,是实现艺术进驻社区、走进民众,艺术家资源共享的另一有效途径。北京市于2014年9月1日起,在50所中小学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素质教育舞蹈课一改舞蹈教育只面向少数人的传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型舞蹈美育。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是2006年开始,由吕艺生教授领衔,由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相关学校联合,经过几年实验教学所形成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创意教学设计,打破了舞蹈教育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推进了舞蹈教育由少数精英向全体学生的历史性转变;同时,该课程的特色教学促使舞蹈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优势。

2013年6月20日,全国第一个舞蹈家名师工作室—潘志涛教授舞蹈名师工作室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揭牌。这是全国教育系统首次为一名舞蹈家成立工作室。该工作室负责指导学校舞蹈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来自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小学等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的16名教师现场拜潘志涛为师,这将有效推动学校的舞蹈教育。

三、 城市公共文化观众拓展及惠民部落资源共建

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主要侧重于全面建设社区和村社图书馆、科技馆、小剧场,并且不断提升相应的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而项目型舞蹈社群的构建,需要引导和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文化体系等。目前,在文化事业的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但需要避免出现重视硬件设施、缺乏内容投入以及花费巨资维护场馆等现象。

“资源共享”是惠民的最佳着眼点,也是探索“项目型舞蹈社群”惠民模式的最终目的。随着艺术的职业化独秀的局面逐渐被共享打破,职业独享和共享之间的“距离”愈加缩短,愈加能够建筑共享化的艺术生态圈。[2]

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举办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可谓打造了公共文化消费的新平台。从其网站可以了解到,在北京地区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组织策划实施能力和相关业务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可参与推荐、报送相关活动项目。“惠民文化消费季”有着创新的工作思路及运作方式,秉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节俭务实,惠及市民”原则,整合各界资源,进一步规范活动举办,提升活动品质,丰富活动类型,在文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更为健全的文化消费平台,推动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更广泛和更深程度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显然,舞蹈社区通过项目的形式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设立专项基金,能够支持现有艺术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公共艺术教育职能拓展;同时,可以推出一系列全民艺术素质提升项目。例如,设计一批诸如全民阅读、全民舞蹈等政府主导型全民艺术项目;设计一批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的推动青少年艺术参与项目;设计一批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文化共享项目;等等。因此,欲将舞蹈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服务事业推向前进,重视项目型舞蹈社群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至关重要。

【注释】

①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参考文献】

[1] 包晓光.“书香社会”:中国网络文学出版新追求[J].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2015,6:94—101.

[2] 张朝霞.舞蹈世界城市项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85.

猜你喜欢

社群舞蹈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社群短命七宗罪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