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舞蹈表演常见问题的训练刍议

2017-02-08胡雨琦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智舞者舞蹈

胡雨琦

舞蹈表演为舞蹈训练的最终呈现形式。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往往影响了表演的效果和受众的观感。例如舞者动作僵硬、身体颤抖、跳错舞步、跑错队形、道具运用失误、表情与情绪处理不当、完成作品吃力、缺少表现力,从而让观众质疑舞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甚至使得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受伤……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或预防舞蹈表演中出现的问题。

一、 加强舞蹈专业“缺失”的能力训练

显然,表演出现的问题往往来自训练存在的问题,因而,反思训练过程中的失误,是我们有效解决演员表演中的问题的前提。

一般认为,舞蹈专业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和心智能力。[1]18以此来看,当下舞蹈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演员比较偏重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表演能力和技术能力等训练而忽略基本能力和心智能力的训练造成的。因为舞者表演时往往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注意力放在对技术的发挥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用在处理内部及外部干扰因素上—例如对表演环境的适应、对音乐或灯光故障干扰的排除、道具的负担、临时状况影响出现的心理反应、舞伴失误或自我不自信等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欲解决舞蹈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基本能力和心智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训练。

(一) 加强基本能力训练

基本能力由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久能力等方面构成。[1]23当前舞者的训练大多对于其中的力量、柔韧、速度能力训练比较重视,而对灵敏能力和耐久能力训练重视不足。

然而,加强灵敏能力训练之于解决表演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光、影像、声音等发生在舞蹈作品中的时间非常短,舞蹈动作虽已预先设计好,但发生速度依然可以快到一个手指尖延伸0.1秒之后就必须立刻变换舞姿,舞蹈中常说的“心理节奏”非常不好把握,提高动作转换间所需的灵敏能力才能具备提前捕获身体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可多一些反应性训练,例如在掐准陌生节奏的同时训练神经对肌肉控制的灵敏度。也可利用迁移理论选择训练动作(例如侧手翻和侧空翻)。[2]284教师可在讲解其灵活变换的可能性后让舞者在舞蹈表演中随机切换,并对单一动作进行不同状态的“加花”,提升舞者在表演时迅速适应快速动作的切换能力,以适应从训练调整至表演状态的动作转换。还可适当为舞者设置需要在舞台上即兴发挥的场景,如应对道具突然脱落或随机开启部分音乐,使演员迅速进入特定状态以避免表演时可能出现的失误。

加强耐久能力的训练之于解决表演存在的问题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长达数小时的舞剧演出中,耐久能力决定舞者能否保持舞蹈应有的表现力直至谢幕。在短剧目的表演中其决定着舞者的身体素质能否有效又及时地控制自我损耗。对其训练可设计为在保持一定间歇时间的基础上,科学地增加表演内容的训练量;也可在舞者对某一舞蹈动作完成度低时,增加其所涉及的基本能力(如力量)的训练,张弛有度地结合基础体能与舞蹈动作训练,使得舞者体能保持在表演所需能力之上。

(二) 加强心智能力的训练

每个学生在晶体智力①与流体智力②的表现上各有不同,这提醒教师应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使其最终发挥至舞蹈表演中。在很多舞者心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应着眼于舞者心智的最近发展区③,关注其潜力,在训练课中对学生表现进行观察,使教学行为随时受学生反应调节,巧用强化手段。[2]218教师应及时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找到自我认同感,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单独为每个人分析适合表演的角色(独舞和群舞)。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根据演出情况调整剧目中角色的分配,让舞者有警惕感,以此来激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次表演,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对于那些过于看重舞蹈表演机会的学生,应教育其不把名利看得太重,多让他们参与大小不一的演出以适应演出情景,保证学生在舞台上不因想要出风头而肆意发挥……预告舞者在舞台上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以及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控等,也应是教师对其进行心智能力培养的范围。

二、 重视舞蹈表演前的“特殊”准备

(一) 重视规划训练,保证演出所需的状态

舞者常因假期休息使需要持之以恒训练才有长进或保持的基本功退步,而舞蹈表演的任务往往无法由舞者控制,不期而至,因而,舞者常为恢复基本功而进行密集的集训,但因训练的科学性不足而导致演出过程中发挥不稳定是常见的情况。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可控因素对舞者进行假期中的训练管理,如通过采用照片或视频汇报的方式监督学生保持应有的训练量,并在开学时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进行检查及给予评价。另外,对于舞蹈表演前排练的时间安排也应错开学生的疲惫期,以保证演员表演时具有足够的体力;同时,在紧张的排练间歇,亦应注意安排演员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得舞者身体一直保持在能够完成表演的状态。

(二) 以模拟演出场景帮助演员熟悉和习惯舞台

利用情景相似性[2]373进行彩排,让演员提前适应舞台环境,以强化演出过程中的注意点,在头脑中形成预期的经验,从而避免临场因环境突变产生的失控行为。彩排中不仅应重视走准队形,调控音响、灯光,更应为了让舞者适应新环境,让其把注意力集中到舞蹈动作的控制方面,以使其在演出中能够及时调动相关经验和信息。

心智能力的训练不仅可应用于训练课上,也可体现在舞蹈演出前。舞者不仅能用身体事先模拟演出场景,还可利用知识表征[2]254在头脑中进行预演训练。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舞蹈表演过程涉及的动作、印象、符号性表征虽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但仍会因环境变化而临时阻碍表演者对表征的回忆。在演出前舞者可在脑中过一遍即将进行表演的动作,通过这种对表征的回忆和预演,调动适度紧张的情绪与肌肉神经的兴奋。

(三) 充分利用候场时间进行演出准备

舞者历来很珍惜上台表演的机会,他们因身边人的高度期待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而处在高压状态,上场前会因紧张而产生焦虑,反而会过多关注与舞蹈表演不相关的事物,如化妆眼影的颜色、场上幕布的情况、朋友的行为举止……并因在舞台上表演时无法像平时练习时那样大声喊出节奏,或因平日习惯面对的镜子由观众席取代而感到突如其来的手足无措,都会引起不自觉的分神,而把导演或教师所要求的最佳心理状态忘到一边。对此,候场时让演员进行有目的的“热身”活动十分重要。例如,教师可组织舞者进行打坐、冥想等活动,使其安静下来;而一些动作接龙类的热身游戏,例如十秒快速高抬腿,以及增加团体凝聚力、制造轻松氛围的身体活动,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而个人因表演需要充分活动关节与刺激肌肉兴奋的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演员心理因素形成的紧张,教师温暖的拥抱将会给舞者带来一种信任与安全感;而让舞者把双手紧握在一起,或上场前用“加油”“好好发挥”等正面鼓励话语代替“不要紧张”等带有敏感词语的句子,都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能够让舞者自己树立起成功表演的信心。让舞者吃一块甜度适中的巧克力,给离家很久的舞者看一张全家福照片,对情绪的调节都有积极作用……而舞者通过预想演出完毕自己放松的情绪或者期待已久的庆功宴都会成为表演的动力。同时,对于一些过于亢奋的情绪也需要进行调节,因为表演时用力过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让舞伴猝不及防,这都会影响演出的顺利完成。还有,舞蹈表演服装因舞美需求往往异于平时训练的服装,因此,演员对其样式、色调以及舒适度的适应,亦属于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范围。

总之,一次舞台表演可以见证舞者“十年磨一剑”的努力,而舞台表演亦常常暴露出训练中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舞者就会习惯性地、周而复始地重复错误,纠正起来更有难度。因此,对于舞蹈表演容易出现的问题,应是预防与解决同步,台上表演与台下训练一体,这样才能够奏效。

【注释】

①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②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③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 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心智舞者舞蹈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舞者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风中的舞者——蜡梅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舞蹈课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