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襄垣县:坚持特色引领 再谱合作新章

2017-02-08山西省襄垣县农经中心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户农民农业

山西省襄垣县:坚持特色引领 再谱合作新章

山西省襄垣县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辖8镇3乡1个园区,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耕地面积57万亩。截至2017年6月底,襄垣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87家,其中种植业591家,养殖业295家,其他类101家;入社成员9776户,带动农户1.9万余户,成员户均收入比非成员多1000余元。

襄垣县在第一批合作社建立之初,就突出强调了其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民规避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分散经营、农民难以把握市场千变万化的信息、在市场中缺乏保护能力、难以产生规模经济等问题。通过多年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县合作社共为农户联结基地面积2万多亩,年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农产品5000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襄垣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因地制宜,强化特色发展

长期以来,襄垣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市场优势,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创立了一批知名品牌,使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以来,襄垣县大力推广种植春秋大棚和暖式大棚,目前全县大棚种植达4万余亩,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蔬菜、苗木花卉、瓜果等主要产业。在小杂粮种植方面,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合作社收购原料,提高了农民入社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也为合作社自身发展赢得了机遇。另外,全县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面积2万多亩,初步达到了连片种植。合作社依托于特色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特色产业的壮大而壮大,同时又发挥着稳定原料供应、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是依托大户、农村能人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襄垣县现有的9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经营效益较好的有600多家,其中由各种农村能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的有400多家,占66%。此类合作社,能够利用能人效应、种植大户的丰富经验和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方面优势,组织农户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市场营销,与广大农户结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帮助农户较好地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如王桥镇米坪村的襄垣县米氏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小萍拥有县人大代表身份和多年经商的丰富经验,以及广阔的销售渠道,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生产加工规模不断壮大,而且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标,产品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同时带动全县小杂粮种植户300余家,种植面积达1700多亩,带动种植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使种植小杂粮的农户真正尝到了合作经营的甜头。

三是依托品牌优势把合作社产业做大。近年来,襄垣县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合作社开展深加工,通过做优做大品牌,最大化地发挥品牌效益,坚定不移引领襄垣县“一县一业”健康有序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襄垣县林盛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晋襄林盛”张林梨王(晚秋黄梨)种植、销售及深加工为主,流转土地种植“晋襄林盛”梨3000余亩,涉及大黄庄村、西里村、向家庄村,吸纳近800个农户参与种植管理。在博士工作站专家指导和“五统一”生产管理下,实现了当年栽植,两年挂果,四年亩产梨2500公斤的示范效果,经农业部果品检测中心鉴定,襄垣县生产的梨糖分高、口感好、风味独特。在中国绿色农产品青岛博览会和杭州展会上,荣获“最佳畅销产品奖”,为引领襄垣“一县一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

清晰定位,查找制约因素

襄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在全市位于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合作社的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合作社发展列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有的片面强调专业大户的作用,忽视组织农民和大户联合才是当前推进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有的把合作社等同于一般企业、公司,不按合作制原则引导发展;有的村干部只是为完成任务,被动地发展合作社,使合作社这一为农增收的平台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才匮乏,自身能力弱。近年来,一是由于襄垣县煤炭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60%—7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现象严重。由于劳力不足,出现了带头人难寻。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合作社基本上都依靠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培训传授技术,自身技术力量缺乏,难以具体指导到一家一户。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四是合作社自身服务能力弱,在通过联合与合作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上,缺乏主动性。五是资金缺乏,融资较困难。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虽比单家单户强,但由于规模小,实际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强。一方面,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是相对的弱者,积累财富手段单一,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农业本身受气候、市场的双重制约,抗风险能力很弱,导致合作社借贷融资困难,难以把产业做强做大。

品牌意识淡薄。由于传统农耕文化思想的影响,农户片面注重生产,忽视了产品商标注册和包装等。襄垣县共有900多家合作社,有注册商标和包装的仅有30家,通过QS产品质量认证的就只有3家,无法实现“农超对接”,严重制约合作社产品的销售,影响了销售收入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因势利导,推动合作发展

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凡是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经济成分和经济所有制组织形式,都应该加以引导和扶持,促其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构建长效机制。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目前,襄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形式上有“合作社+农户”“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一社”等。在管理上,可按照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充分协商、投票决定,做到民主决策;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二是开放“绿色”通道,不断营造宽松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在产业政策、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建立合作社贷款担保机制,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覆盖合作社。同时,培育建立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镇银行,把农村闲散资金聚集利用起来,发挥调节余缺作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注重打造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有信誉、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同时,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山西省襄垣县农经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农户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