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药桑黄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2017-02-08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吉林吉林13201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桑黄吉林真菌

●于 淼 郑 州 (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2

●张燕燕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吉林 吉林 132001)

●任 婷 孙 新※(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2)

满药桑黄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于 淼 郑 州 (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2

●张燕燕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吉林 吉林 132001)

●任 婷 孙 新※(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2)

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满族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宫廷秘方,又涵盖民间偏方,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也是可供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目前搜集到的满族常用药物中,具现实临床应用价值的有180余种,其中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药用真菌桑黄被归为植物药。

桑黄(Phellinus)常见于东北各原始森林,是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的一类药用真菌,多在桑属植物上生长,子实体呈黄褐色,在满药和中药典籍中被称为桑臣、桑耳、桑黄菇、胡孙眼等。《中国药用真菌》一书中写到桑黄,指的是寄生在桑树树干上的一种大型真菌,而目前对于桑黄的真正归属存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裂蹄木层孔菌、木层孔菌和鲍氏层孔菌。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生长在我国的桑黄属于前两者,因此国内主要对这两种真菌进行研究,而日本与韩国主要集中在对鲍氏层孔菌的研究上。桑黄在整个东亚地区的传统医学中都得到了重视,被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中医药和满医药中,桑黄多被用于治疗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血崩、血淋、脐腹涩痛等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研究者们对桑黄这一满药瑰宝的有效成分和相关功能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 桑黄的有效成分

1.1 桑黄多糖

桑黄多糖是桑黄中最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一般对于桑黄多糖的功能性研究都集中在抗癌能力上。桑黄多糖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不但含有葡萄糖,另外还含有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牟珍珍等在东北桑树、东北白桦树、甘肃桑树及湖南桑树桑黄中提取的总多糖均含有半乳糖和葡萄糖;白日霞等用0.1%NaOH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提取得到甘露聚糖,经鉴定,此种多糖是由1-6甘露糖的主链结构和1-3连接的葡萄糖的侧链结构组成。杨焱等对人工栽培桑黄中的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的系统研究,对桑黄多糖中的单糖组分3-O-甲基-半乳糖进行了鉴定,发现桑黄子实体分离的各纯多糖和发酵菌丝体多糖的糖组成中均包含这种成分,而在其他药用真菌中尚无此单糖组成的报道,认为其可能是桑黄菌多糖中含有的一种不同于其他药用真菌的特征性单糖。

1.2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叶子中,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和抗衰老等作用。于翠翠等通过对5种不同桑黄浸提液进行定性检测,证明桑黄浸提液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对桑黄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莫顺燕等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从桑黄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二氢黄酮衍生物,经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6-邻羟苄基二氢黄酮和5,7,4'-三羟基-8-邻羟苄基二氢黄酮,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合成。

1.3 其他成分

1.3.1 甾体类成分

甾体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种类很多,但结构中具有环戊烷多氧菲的甾核。桑黄中的甾体主要是麦角甾烷类甾体。

1.3.2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是桑黄属真菌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有软木三烯酮、-乳香酸、熊果酸等。

1.3.3 吡喃酮类化合物

近年来,桑黄吡喃酮多酚类化合物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了一些新化合物。毗喃酮类化合物是桑黄多酚类色素,主要有苯乙烯基吡喃酮骨架和苯并吡喃酮骨架。

2 桑黄的药用价值

2.1 抗肿瘤功能

在药用真菌中,桑黄是目前公认抗癌效果较好的,常规治疗中化学疗法的抗癌剂对癌症患者正常体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而桑黄多糖则几乎没有毒性,这也是桑黄用于抗癌的一大优点。温克等以小鼠为模型对桑黄、灵芝、阿加里斯茸、PL-2PL-5的抗癌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4种抗癌药物中,桑黄对小鼠胃癌的抑制率和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效果均为最好。汪雯翰等用不同浓度的桑黄醇提物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使MCF7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对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引起MCF7凋亡细胞数量升高、降低S和G2/M细胞数量,并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桑黄能够通过激活T、B淋巴细胞、增强了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转移等几种方式,对肿瘤进行抑制。

2.2 增强免疫力

桑黄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通过增强宿主免疫调节功能,而进一步提高宿主抗肿瘤能力。多糖可通过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大量免疫实验证明,真菌多糖不但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活化补体,并且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金培勇等研究了桑黄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桑黄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与吞噬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溶血素水平,并能提高血清中细胞因子TNF-的含量,但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含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林希等研究了复方桑黄口服液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认为复方桑黄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 肝纤维化抑制作用

多种药用真菌都被应用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桑黄也被证明有这方面的功用。张万国等研究了桑黄对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桑黄能提高肝损伤大鼠的蛋白质合成能力,显著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胶原成分含量。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桑黄可以预防组肝细胞变性减轻,肝脏纤维增生减少。

2.4 抗氧化能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的作用。王钦博等对桑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对桑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及其他相关活性的评价。乙酸乙酯相桑黄萃取物在清除NO、超氧阴离子、羟基、DPPH自由基实验中表现了很好的活性,能够使2.5mmolH2O2刺激4小时损伤后的PC12细胞恢复到细胞原有存活数量,表明从桑黄中分离纯化的产物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桑黄抗氧化的活性化合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修复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

2.5 调节血糖能力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等的防治也成为新药开发的热点。周长文等以桑黄菌丝体多糖为实验材料,处理链脲佐霉素所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结果表明桑黄菌丝体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且高剂量组降糖效果要优于中、低剂量组。

2.6 其他药用价值

除了以上的一些热点研究外,也有其他一些对于桑黄的研究证明,桑黄可以用来抗炎、制造VD和雌性激素等。

3 桑黄的应用开发

桑黄在东亚,尤其是日本及韩国一直受到大量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天然的桑黄数量非常稀少,无法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现已开始小批量人工栽培。目前,已有韩国公司开发出桑黄菌丝体培养法新技术,用先进工艺提取桑黄活性物质,并用冻干法将其提取物加工成粉末。由于抗癌效果显著,桑黄提取物干粉在韩国市场的售价高达每克两千三百多美元。日本的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生产的胶囊每瓶售价高达3万日元。我国桑黄的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有医药企业和生物公司生产、销售桑黄的各种产品,包括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复方胶囊等,但总的说来,我国在桑黄产品应用以及种植技术上与日本、韩国仍有明显差距。

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括满族医药在内的诸多古代经典方剂在现今的临床应用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桑黄作为一种药用真菌,无论在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都体现出巨大的价值,这也提示我们包括满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科学工作者们进一步去发掘,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于淼,男,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通讯作者:孙新,E-mail:sunxinbh@126.com

猜你喜欢

桑黄吉林真菌
《桑黄》一书简介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吉林卷
吉林卷
真菌造房子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