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西兰赤鹿最佳配种管理实践

2017-02-08李淑杰罗剑通编译辽宁省西丰县鹿业科学研究所辽宁铁岭1124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母鹿公鹿鹿群

●李淑杰 罗剑通编译(辽宁省西丰县鹿业科学研究所 辽宁 铁岭 112400)

新西兰赤鹿最佳配种管理实践

●李淑杰 罗剑通编译(辽宁省西丰县鹿业科学研究所 辽宁 铁岭 112400)

目前正是北半球家养鹿的繁殖期。成功的繁殖驱动鹿育种效益。最佳的配种管理实践会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和最后获得更多的可成活仔鹿。我们翻译整理了来自南半球新西兰的有关赤鹿繁殖的管理实践资料,以期对我国养鹿业的繁殖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1 母鹿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受胎率和怀孕日期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母鹿的体况评分(BCS)。较瘦的母鹿体况评分改善0.5分能使受孕日期提前5天。母鹿在配种前和配种过程中受到应激,则能推迟10多天受孕。母鹿配种前混群时间过晚(临到配种时混群)、反复拨鹿或不断受到人为干扰都可以引起应激。

因此发情前断乳应该至少在配种前两周完成,以允许母鹿在移出仔鹿后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母鹿群的调整工作,特别是从其他鹿场买来的母鹿,应该在配种期到来之前都做好。

1.1 成年母鹿

随着繁殖季节即将到来,哺乳后期母鹿要饲喂良好。如果没有绿色牧场可以放牧,就给它们饲喂优质饲料。对所有母鹿进行体况评分,对那些BCS评分低于2.5的母鹿进行优饲。

大多数情况下,新西兰鹿场(分布在南半球)在2月下旬或3月初(相当于北半球的8月下旬9月初)进行母鹿断乳。严重干旱时,要尽早在2月中旬(北半球8月中旬)断乳,可以确保最好的发情配种效果。断乳较早可加速建立公鹿拨出之前的配种群秩序。

1.2 1岁龄母鹿

在新西兰养鹿场,赤鹿母鹿和北美马鹿母鹿通常在第2年的秋季16月龄时达到初情期,这些母鹿极有可能在24月龄时产仔,所以在1月(北半球7月)给1岁龄母鹿称重和体况评分,就有时间在放入种公鹿之前采取行动。为了达到高受胎率,它们应该有2.5~4分的BCS,并且至少达到繁殖群成年母鹿平均体重的70%~75%。

鹿养殖业中母鹿的遗传有很大变异,但是在一个典型的新西兰商业鹿群中,“平均水平”的母鹿基因型现在含30%~40%的欧洲东部血统,预期成熟体重是125~130kg。在这样一个鹿群中,配种前最低体重为80kg,配种前平均体重应接近95kg。含有北美马鹿血统(比如说50%)的1岁龄母鹿体重需要至少达到130kg。

2 公鹿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2.1 成年公鹿

夏季公鹿要给予良好饲养的管理。如果它们在繁殖期有一个好的BCS,那它们就会专注于配种而不是采食。如果饲喂公鹿谷物类饲料,要将饲料散开,避免个别鹿采食过饱。在它们变得攻击性非常强而不容易管控之前的1月份(北半球7月份),将它们圈到小围栏内,对它们的体况进行评分,检查有无跛行和受伤情况。在发情配种季节前不要迟于3月1日(北半球9月1日),要锯掉所有公鹿(用于狩猎的鹿除外)的硬角(包括再生的),这也是鹿福利法要求做的。

2.2 1岁龄公鹿

1岁龄就用于繁殖的公鹿在夏季要给予优厚饲养待遇。在以黑麦草为主的牧场,需要添加谷物类饲料。当鹿角脱光茸皮或锥角盘变为珍珠状的时候,表明鹿初情期开始并具备配种能力。

锯掉所有再生的鹿茸角避免其骨化成尖状的硬角,以免对母鹿、其他公鹿和拨鹿人造成伤害。

3 种公鹿的配种

3.1 放入种公鹿

最迟在3月10日前(北半球9月10日)将种公鹿放到母鹿群中(最好早些时候)。在2月(北半球8月)下旬放入种公鹿最为适宜。

如果放入种公鹿时间稍有延迟,发情较早的母鹿将被错过,然后直到18天后的第2个发情周期才能受配。

安全的公、母鹿比率是1:30~1:50。一些公鹿能驾驭更多的母鹿,但是有妊娠失败的危险。

种公鹿配种能力个体间差异很大。2~3岁的公鹿配种能力通常低于年龄较大的公鹿。

3.2 配种

配种有单公配种和多公配种两种方式。

3.2.1 单公配种 在种鹿场,知道父本的身份是重要的,因而在集约养殖场小围场内,应该采用单公配种方式。

因为在每一个鹿群中依赖单公配种,所以要留意发情母鹿围绕公鹿转但没有得到该公鹿适时配种的现象。一个精疲力竭的公鹿可能会在繁殖季节爬跨一只母鹿,但不能完成交配。假如公鹿不能很好地配种就要调换种公鹿。

为了把妊娠失败率降到最低,要使用补配公鹿。这意味着主配公鹿配种两个周期(大约40天)后,用其他公鹿把它替换下来。也可以将种公鹿从一个母鹿配种群调到另一个母鹿配种群。

3.2.2 多公配种 在所有进行多公配种的鹿场,为各公鹿配种的母鹿群们提供足够的互不重叠的牧场空间,这将防止持续的公鹿争斗和繁殖群的破坏。

小山和高地区域的牧场是多公配种的理想场地,因为这里有成簇树木的较大围场,将会更好地建立和维持各公鹿配种母鹿群的繁殖领域。

应注意的是,绝不能把带角和不带角的公鹿放到一起。

4 1岁龄母鹿的配种

4.1 与成年公鹿配种

用年龄较大的公鹿配种有时被认为是1岁龄母鹿妊娠率低的原因,但没有经过试验证实。不要用杂交马鹿(即赤鹿与北美马鹿杂交)或北美马鹿公鹿与1岁赤鹿母鹿配种,因为有交配困难和难产的风险。

4.2 与1岁龄公鹿配种

春季将1岁龄公鹿与母鹿分开,然后在2月(北半球8月)中旬将它们放到配种群中以获得良好的交往机会。加入的公、母鹿配比为1:(8~10),这将使发情持续时间非常短的母鹿能被公鹿及时配种。这种配种方法具有简单的优点,并且配种工作从2月下旬开始逐渐展开。

利用超声扫描来确定这些年轻母鹿的胎儿胎龄,然后按照扫描结果分为先产仔群和晚产仔群。空怀母鹿可在春季送到屠宰场或在下个繁殖季节给予第2次(最后一次)配种机会。

5 繁殖群的管理

为了防止不同鹿群公鹿间的顶斗,避免相邻的牧场有配种鹿群,不参与繁殖的公鹿也应该远离配种鹿群。

当用青年杂种马鹿或北美马鹿作为终端种公鹿时,它们会受到较老的公鹿或有攻击性行为的赤鹿公鹿的恐吓。

相邻的围场有公鹿时,会因行走、跟踪而造成围栏的损害和潮湿季节土壤流失的增加。

特别是在第一个发情周期里,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对交配群体造成非常规的外界干扰。有效的工作方式是远距离安静地观察种鹿的交配行为。

6 没有配种表现的种公鹿

在保证最小打扰情况下密切监测公鹿的配种表现。完成交配包括公鹿交配时有“射精推进”动作,通常其后脚离地。找出过度疲惫或不能爬跨交配的公鹿。不要在意有没有发情吼声。过度疲惫的信号包括体重严重下降和爬跨发情母鹿时不能完成交配。

罕见情况下,是单公配种组种公鹿不配种,这可能是公鹿缺乏兴趣、腿瘸或阴茎受伤或感染。无论什么原因,如果公鹿不配种就应该尽快将其移出,更换种公鹿。

7 发情结束后移出种公鹿

为了防止产仔持续到夏季,应在5月10日(北半球11月10日)前(越早越好)将种公鹿拨出母鹿群。为了在冬季开始前很好地恢复体况,从母鹿群中拨出有价值的种公鹿进行很好地饲养管理,这样可以促进第2年鹿茸生长。将拨出的公鹿放到一个群里饲养,因为在繁殖季节结束后很少发生顶斗。

猜你喜欢

母鹿公鹿鹿群
残酷的默契
我是“高速公鹿”,快跑
鹿群赛跑
冰岛雪角鹿传奇
陷阱里的母鹿
生死母鹿情
圆斑鹿的等待
圆斑鹿的等待
泅水的母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