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修复问题的刍议

2017-02-08虞正平朱林兴王爱国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产地耕地农药

■虞正平 朱林兴 王爱国

关于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修复问题的刍议

■虞正平 朱林兴 王爱国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和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及其冶炼排放,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原因,造成了许多土壤和产地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尤其是大都市周边和矿产开发区边缘的土壤和产地环境更是严重,甚至出现了“镉大米”和“金属蔬菜”等事件。这就使土壤和产地环境修复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现代农业如何有步骤、有条件地建设,土地和产地环境如何有规划、可持续地修复,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进新的台阶,连续登上5500亿公斤和6000亿公斤的新台阶,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效应对了国际粮食和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波动,有力支撑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付出了巨大的污染透支。虽然,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需关系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长期性偏紧”的格局,这就是说我国农业的继续发展已经进入“瓶颈状态”,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重而道远。基于我国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及其膳食结构迅速升级,工业用途拓展和结构扩张,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将超过7200亿公斤,其中饲料用粮要占到5000亿公斤。完成按目前6000亿公斤的产量基数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起点发展到2020年的7200亿公斤以上的农业发展战略任务确实非常艰巨的。还有一些农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也是非常难以解决的,并且还存在短缺继续扩大的问题。例如大豆,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7100万吨,强筋小麦、啤酒大麦等专用、优质品种也需要从国际农产品市场进口调剂。此外,与世界上高消费水平的国家生活习性相比,我国现行谷物、乳类、牛羊肉等人均消费年占有量也相对较低,尽管我国居民饮食习惯、消费水平和结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所差异,但缘于土壤和产地环境的限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偏紧在以后相当长一段农业发展时期客观存在是无可非议的。这是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问题的提出。

虽然土壤和产地环境问题极其重要,但空气、阳光、水和土壤一样,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也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东西。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土壤和产地环境中的速度和数量超过了土壤和产地周边的空气阳光和水之中,导致土壤和产地正常净化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影响到依赖土壤和产地生长的各类动植生物质量数量生态平衡。污染物还会在植物体中积累,并且通过食物链富集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所以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土壤和产地环境保护问题。在推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时,更加强调强田、惠田、富田措施。在不断修复和改善产地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三类技术,重点解决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还原土壤更多的自然力。

二、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我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一连增”,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当前支撑粮食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环境生态已经达到极限。这种状况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大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物资资本——工厂、矿山、办公楼、商店;公路、铁路、机场、汽车、卡车、飞机、船只;水坝、炼油厂、电站;住房、冰箱、洗衣机,等等——的积累对经济增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物质资本的积累,我们决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经济发展。不维持代代传下来的资本,一代的所得就会被下一代花光。”由于美国拥有绝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上世纪中期就能只用不到5%的劳力就能养活2.2亿居民并提供大量的剩余粮食。其实,自然资源才是人类首要传承的财富,如果世界上自然资源被人类消耗殆尽,人类的其他一切财富都会化为乌有,如果中国农业土地资源的自然力如果被掠夺殆尽。那中国农业的一切劳动成果也将为零。我国既然是地少人多的国家,更应当有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的保护土壤和产地环境。也就是说,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问题就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保护和提高农业土地自然力的任务是重中之重。

三、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的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协调,利用不合理。

我国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仅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而且可耕地已经基本利用,后备资源很少,且条件差,开发利用难度大,投资回报率低。据估算,目前全国仅有50000多平方米可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后备耕地。

土壤和产地环境质量明显不高,年平均农业缺水量达300多亿立方米,而且总量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未来农业用水约束将会继续加大。此外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井越打越深、水越打越少,并且出现日益严重的漏斗区,例如华北和东北西部等部分地区。

农业配置不协调,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47.6%,却拥有全国90%的耕地,而西部干旱、半干旱或高寒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2.4%,但耕地只占全国的10%;从水土资源匹配看,存在“有水无地”和“有地无水”的矛盾。例如,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但耕地不到全国的2/5,而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1/5的北方,其耕地资源却占全国的3/5。近几十年,全国粮食生产重心已经逐步从水热资源丰富的南方转移到了缺水的北方。目前,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的53%,其中,商品粮占全国的66%。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5%左右。

同样,在利用不合理问题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我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生产了21%的粮食、52%的蔬菜和22%的水果,养活了19%的人口,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的事实,我国农业资源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问题日趋严重。从耕地利用强度看,我国是美国的2.2倍、印度的3.3倍。相对于美国每年大量耕地实行强制休耕,我国则是采用增加复种指数等方式来保证以较少的耕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长此以往,农业资源自然力越来越少,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越来越低。

四、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我国农业资源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土壤和产地环境的严重污染主要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或者吸附于土壤等而引起的水体、土壤、大气的污染过程。例如号称“稀土王国”的江西赣州,根据记者有关调查发现,这几年通过整治,大部分稀土矿都已停产,但开采矿产留下来的污染让当地农民叫苦不跌。初步计算,仅赣州一地,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而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稀土开采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其它矿业开采都存在相似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到1/2。不仅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农产品安全、人体健康乃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障碍。在农业污染源的诸多成因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兽药以及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中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管理不力等都是重要因素。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严重。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4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46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1%。我国耕地的面积不足世界的1/10,但氮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倍。使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公斤(太湖流域曾经高达600公斤),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使用标准。

在我国种植的农作物中水稻消耗氮肥数量最多。根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我国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氮肥全国总使用量的24%左右,每公顷水稻使用的纯氮肥平均为199.3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94%。氮肥使用过程中,未被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变化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调研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同时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由于多数农民不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发达国家为60%-70%)。在蔬菜、花卉、水果等非粮食作物上,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氮磷肥利用率仅10%的现象。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而到了2003年,仅仅是经过10年时间,全国农药使用量就达到了132.5万吨。在一些农业作物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使用量高达300多公斤,有的甚至超过450公斤,过量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严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研究证明:我国农药过量使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达40%,在棉花生产过程中超过50%。农药使用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有机磷等高毒农药比重过大,在我国生产的260个农药产品中,杀虫剂占60%(发达国家为30%)。具体地讲,有机磷农药占70%,而其中又有70%的高毒农药。在一些农业主要产地,农药施用次数过于频繁已经令人担忧,更为忧心的是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仍然以10%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使用已经被国家所禁止的农药现象依然存在,劣质农药,冒牌农药的使用现象屡禁不止。

其次,我国农业也是塑料大棚及地膜最大使用者,截至2003年,农膜和地膜的消费量达到153.9万吨,居世界之首位。由于目前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膜为不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时间。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0万-40万吨,残存率达40%之多。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无疑是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天长日久,农膜、碎片不断积累中土壤中,土壤的结构和可耕性遭到破坏,地力下降,必将对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以小麦为例,每亩地残留2.5公斤,小麦亩产将减少7%。如果连续使用5年,每亩地将残留12.5公斤,小麦亩产将减25%。大量残留地膜难以降解,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将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严重污染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五、我国土壤和产地环境面临的迫切任务

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受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影响,已日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一方面,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下降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内部,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都加剧了土壤和产地环境的污染问题。再加上我国农业土地超负荷生产也是众所周知的。例如欧美一些国家农产品是限量生产的,欧盟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限定欧盟各国的粮食和农产品产量。美国更是著名的农业轮圃制耕种国家,只有我国一直强调一年几熟的农业耕种法,用增加复种指数等方式来保证粮食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中国为50%左右,远低于欧美等国70%-80%的水平,这个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欧美等国两年轮作一次生产农作物,那么,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相当于中国50%左右的两倍100%左右,超过欧美等国70%-80%的20%-30%的水平,中国农业耕种方式严重掠夺农业土地的自然力。再加上小农经济的耕种方式,缺少强制性的和规范性的管理,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和产地环境恶化也是正常的。例如我国东北地区一些农场长期使用氮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由原来的5%-8%降低1%-2%。江西红土壤表土ph值由5.0降低到4.3,土壤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毁坏,有的甚至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一个仅向自然索取而不向自然回报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一旦这个国家农业资源自然力毁灭,就会给这个国家致命的打击。

我们认为,我国应当将保护环境和恢复资源自然力定为基本国策。创造农业生态文明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社会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代是国家资本和私有资本共同发展的时代,社会资本不再是私有资本的总和,而是国家代表整个社会经营的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是有社会分工的。国有资本主要为国家安全和民众生活保障服务的。保护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和保卫国土同样重要。所以,土壤和产地环境的修复作为战略任务去完成。不是不断去提高农民科学意识,在基层县设立监督站,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而是学习欧美国家的大农业公司管理方法,国家通过大公司采购粮食和农产品,对销售的农场和农户强制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并且推广各种粮食和农产品的良种,并且培育他们农闲时养田的习惯。列宁早就指出,小农经济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问题的关键是让滋生的资本主义迅速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既要让农户有稳定的饭吃;又要给农户稳当的工作。例如云南红塔山集团对烟农的经营方法值得学习,我国有令不行的现象不能持续下去了。小农经济盛行的地方,法律的威严显得更有其必要。

同样国家要支持一些有能力改善土壤和产地环境的大公司。让他们在土壤和产地环境保护和改善过程中起到先锋队作用和样板作用。开展典型农业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在典型耕地污染区开展治理和修复应用试点工作,分类分批实施受污染水田、菜地、旱地治理和修复试点项目。根据试点情况,必须形成一批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适用技术,编制和发布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推荐技术目录;以典型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地质元素高背景区等土壤污染高风险地区为重点区域,针对典型农作物和污染物,建设耕地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区,因地制宜选择外源污染隔离、灌溉水净化、低积累品种筛选应用、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替代种植、秸秆回收利用等技术、综合利用有关政策和相关措施,逐步实现农作物安全生产。总而言之,保护土壤与产地环境和保卫国土同样重要,我们要仅将它作为基本国策贯彻下去,每个国民都应当做到:时时考虑土壤和产地环境的保护,事事认识土壤和产地环境的重要。因为土壤和产地环境的破坏会毁灭我们的未来。□

上海谭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产地耕地农药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警惕“洗产地”暗礁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耕地时节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