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2017-02-07钢夫
钢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海西州外来少数民族到海西州就业谋生、寻求发展的人口正不断上升。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不仅活跃了经济,繁荣了民族文化,也给民族团结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上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群众对流入地的不了解,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社会安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和民族团结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西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
我们以少数民族在枸杞产业种植、经营和劳务采摘来作为考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一个视角。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柴达木枸杞产业上,主要有三类:一是枸杞种植户;二是枸杞经营户,以青海、甘肃、宁夏的回族为主;三是枸杞采摘工,大多结伴在农村、城乡结合部从事枸杞采摘的体力劳动,以藏族、回族、土族为主。
2015年,海西州枸杞采摘实现劳务收入5.17亿元,带动了海西、海东、海南、海北等省内外劳务市场的流转。枸杞采摘工需求量以2012年的2.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6万人,三年时间增加了2.5倍,增速明显。
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认同感等原因流入海西州的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喜欢以家庭、亲朋好友为主或以同乡、同民族为主的聚居现象十分普遍,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枸杞采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快、多的特点对流动人员的建档登记工作一时还无法做到及时准确。目前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登记也只局限于有固定租住地和经营地的少数民族。对那些无固定租住地和经营地以及在枸杞地等从事打工的少数民族很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枸杞经营户,没有办理正常的合法手续。作为“外来者”他们大多是小本经营而且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往往是临时租个门面添置一些简单的经营用品即开张经营。不愿主动到当地有关部门申办手续,无照经营现象较普遍,而在执法检查中他们常常又不服从管理。
(二)增加了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
枸杞采摘人员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当中多数人文化素质偏低,政策法规意识淡薄,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案件时有发生。
(三)增加了民族团结工作的难度
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习俗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加上我们一些执法部门和当地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的习俗、禁忌不大了解,因而在执法和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影响民族关系的事情,而这类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影响较大。
三、加强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意识,加强民族团结创建
民族工作不仅包括本地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服务,也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必须提高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意识,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做好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睦的良好社会氛围。民族团结带来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海西州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田间地头,在广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的基础上,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维权意识和履约意识,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由单位责任人与辖区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指定一名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内部务工人员的登记工作,确保及时掌握务工人员的动态情况。
(二)加强综合治理,积极做好疏导工作
在处理和解决涉及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的问题上要做到一视同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考虑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特性,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尤其要警惕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突发事件进行造谣、煽动及制造事端。坚决反对和制止采取非法、违法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强化社会面管控,积极开展涉恐涉爆涉毒重点人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扫黄打非、清查收缴管制刀具等治安整治行动。集中警力重点对自建房、出租房屋、枸杞采摘企业、用工单位、沿街铺面及娱乐场所等部位进行地毯式清查。以派出所、社区、采摘工居住板房等为抓手,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以网格管人、以网格管事,格尔木建立了“以站管教”和“以外管外”机制,通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采取由流动人口推选代表来进行统一管理。
(三)加强服务理念,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各相关部门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为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做好服务工作。尤其要针对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语言和生活习俗不同的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合法经营手续,提供指导和帮助,真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服务。同时,积极向有关企业推荐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使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架起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让在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
(四)加强沟通联系,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根据辖区道路交通特点和车流量变化,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时段及枸杞销售点的巡逻管控力度,确保枸杞销售点及人员密集处道路交通安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居住地、销售点、储存地的日常用火、用电行为,防止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完善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修订完善灭火作战预案并开展演练,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做好林木火灾灭火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五)加强信息反馈,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为了不断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应建立和形成快速、有效地信息反馈制度。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遵循“信息共享、依法管理”的原则妥善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同时,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处理突发事件工作正常运行。使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切实维护全市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六)加强引导,提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适应与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有些与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关系。因此,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城市的教育培训体系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放,并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和城市管理的需要,对其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城市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规范教育。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专业知识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拓展就业领域,主动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注重质量的原则,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对商业经营者开展法制、诚信、遵纪守法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遵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诚信守法、文明经营、自觉融入当地社会,自觉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失信、失范行为的发生。
(作者单位:海西州扶贫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