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与长安

2017-02-07刘庆柱

月读 2017年1期
关键词:名篇诗篇唐诗

刘庆柱

唐代文化是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顶峰,唐代诗歌则是唐代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唐代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成名于长安。唐诗中开宗立派的伟大诗人,无一不是从长安走向全国或从各地来到长安,在长安曾经留下了许许多多名篇佳作,其中不少诗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长安这座世界名城。这些诗篇犹如一幅唐代长安的瑰丽画卷,成为了长安的史诗。

被杜甫誉为“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初唐四杰,其中卢照邻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诗《长安古意》,骆宾王留下了称为绝唱的《帝京篇》,王勃供职长安时,咏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佳句。

盛唐时期,长安日益繁华,唐诗也达到了它的顶峰,其中的代表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王维。

翰林学士李白,名满京师,被誉为谪仙人,颇受玄宗赏识,以至于皇帝亲自为他调羹。李白在兴庆宫沉香亭,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援笔成文”的《清平调》三章,“婉丽精切”,千古传诵。他在《古风》第二十四首中,揭露了天宝初年的宦官豪奢无度、朝廷政治腐败。此外,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阳春歌》和《灞陵行送别》等诗篇,也从不同侧面描述了长安的风情。由于李白不畏权贵,不愿充当皇帝的御用文人,得罪了杨贵妃和宦官高力士,被排挤出京师。但诗人对长安始终怀有深刻的感情。

盛唐时期,李白未到长安、杜甫未成大名之前,王维曾是长安的文苑霸主,号称天下文宗。王维久居长安,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朝廷命官,经常来往于他的京畿庄园——辋川别业与京城之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经常出入朝廷官府与权贵宅第,曾写下了不少应制诗歌,如《和贾合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等。他擅长音乐,曾任太乐丞,不少绝句成为长安艺苑中的绝唱。王维的山水诗,犹如描绘长安风光的清淡水墨画,如《渭川田家》《终南山》《过香积寺》《送元二使安西》和田园组诗《辋川集》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诗圣杜甫因久居长安少陵原,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为杜少陵,其诗结集就名为《杜少陵集》。长安的生活,是杜甫思想光辉的起点,他在长安留下的200多首诗歌,包括了他一生创作的不少名篇。如《丽人行》《哀江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歌,就反映了唐代长安由盛而衰的社会面貌。杜甫在长安还写出了《曲江二首》《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诗篇。安史之乱以后,他颠沛流离,晚年滞留夔州时,还写了《秋兴》,表达了自己对京华长安的怀念。

从《全唐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唐时期号称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韩翃、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祐、李端和司空曙,他们都留下了歌咏长安的诗作。

中唐诗人名家莫过于白居易,他的诗歌更像是一幅长安的全息摄影作品。属于这方面内容的名篇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杜陵叟》《宿紫阁山北村》等,或以唐玄宗和杨贵纪的悲剧故事,揭露社会复杂而尖锐的阶级矛盾;或以弹奏琵琶妇女的不幸,抒发自己对社会黑暗的愤慨;或以长安街头卖炭老人的痛苦遭遇,鞭笞“宫市”的掠夺行为;或以京畿老农被贪官污吏急敛暴征之痛苦,为广大农民鸣不平。由于白居易的创作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宗旨,以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而著称,因此他的诗歌在长安“士人争传”,一般庶民、僧徒、妇女,都能吟咏白居易的诗歌。

唐诗之中有不少描述长安人文景观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名家之外,诗坛上还有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诗篇。如宋之问的《长安路》、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高适的《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岑参的《登总持阁》、韦应物的《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孟郊的《长安春早》、李贺的《过华清宫》、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王建的《春日午门西望》、元稹的《杏园》、刘禹锡的《曲江春望》、贾岛的《题青龙寺》、杜牧的《长安秋望》、温庭筠的《杨柳枝》、李商隐的《乐游原》等。

唐代长安是座诗城,京都的博大清新,为诗人提供了写不完、咏不尽的素材。数以百计的著名诗人,被长安所陶醉,在这里诗兴大发,产生了名篇佳作千千万万。这些闪烁着时代智慧的诗句,书写在长安的官衙、寺观、民居、亭驿等建筑物上,王公、贵妇、士卒、牧童争相吟咏,誉满长安,传遍天下。

(选自《地下长安》,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

猜你喜欢

名篇诗篇唐诗
童心里的诗篇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静待绽放
唐诗赏读
雪峰山诗篇
美好的开始
“囫囵吞枣”讲名篇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