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
2017-02-07李君楼
本刊记者 李君楼
太康县: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
本刊记者 李君楼
河南省太康县农牧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服务与监管并重,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全面实行畜牧工作项目化管理,实现了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新建或规范改造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全县已发展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1个,肉产量12.1万吨,蛋产量5.5万吨,奶产量1.65万吨,继续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
全力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强化生态养殖模式管理。该局党组开办“太康牧业讲堂”,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认真开展政治学习。先后聘请市、县党校老师集中辅导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解决畜牧系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问题,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该局还广泛开展畜禽养殖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改良新技术、畜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培训,使科学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应用。在畜牧系统选聘3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服务,24小时开通畜牧技术服务热线。该局积极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条例》,促使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新建或审批的畜牧业发展项目,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牧业项目、不立项、不批复,不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畜牧业面源污染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全县1098家规模养殖场建立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台账。制定了《太康县畜牧业环境网格划分监管责任制》,各级网格之间签订责任状,责任明确到乡镇、到人到户,实行奖惩措施。加大对畜禽污染投资力度。2016年安排资金306万元,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项目16个,新建储尿池16500立方米。积极引导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推广“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减少污染。利用支农惠农资金,助推养殖场走“畜—沼—农”“畜—沼—果”“畜—沼—菜”的生态良性循环之路。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效显著。该局非常重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6年全县共防疫禽流感1380万羽、猪高致病性蓝耳病78万头次,免疫猪瘟124万头、鸡新城疫1560万羽、牲畜口蹄疫138万头只次、小反刍兽36万只次。应免畜禽防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5%以上。实施检疫工作和瘦肉精同步检测,严把畜禽出栏关口,实施电子出证,建立可追溯制度,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实现了全年清净无疫目标。该局严抓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组。制定全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成立督导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个股室,建立健全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积极开展生鲜乳整治、“瘦肉精”专项治理、生猪屠宰专项治理、“注水肉”集中治理等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效震慑了涉牧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该县连续多年未发生过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创新管理方法,开创良补新局面。该局成立“太康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和“太康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专家小组”,负责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指导、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太康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向项目供精单位资金倾斜,提升项目实施档次。创建太康县畜牧信息网站,确保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高效运行。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种公猪场,公开招标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供精单位。对现有种公猪场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并通过公开招标予以确认。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发种猪管理软件系统,把全县种猪场、项目供精站点、项目采精种公猪和能繁母猪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建立种猪数据库。项目供精单位装备网络监控,实现远程适时监管,做到了项目种公猪站工作运行全覆盖远程智能化监控。做到项目审核监督日常化,监管公开化。制定《太康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审核办法》,成立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审核小组,确立项目审核范围,规范审核程序,限定审核的时效性,严格审核比例及审核结果生成,规避项目审核的随意性,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在太康电视台和太康畜牧信息网站公布补贴政策、补贴范围、补贴标准、供精单位、种公猪耳号、精液价格及监督电话。从源头上杜绝项目实施中的各种漏洞,确保国家补贴资金安全。全县受益农户达5817户,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年新增社会效益3000万元以上。2016年河南省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现场会在太康县召开,重点推广该县在生猪良补项目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到河南省畜牧局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