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心病”
2017-02-07卫秦洛
卫秦洛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心病”
卫秦洛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地方相继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然而,在平台建设实践中,笔者却发现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农户“留土守家”,流转热情不高。目前,在农村种地和留守生活的大多数是50岁以上老人和照顾老人、孩子的妇女等,这些人群的就业和生活依然离不开村集体发包的“一亩三分田”。加之,现阶段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高,耕、种、管、收等用工量较少,而且自己生产经营的收益还比流转租金多,尤其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收益更为可观,导致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性不高。据笔者初步调查,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不到25%,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不足10%。多数农户不愿流转交易,影响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繁荣发展。
农村产权确权不到位,权属不清晰。目前不论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还是集体 “四荒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等都存在着一些确权登记颁证不到位问题。虽然这并不影响集体和农户对其拥有实际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但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各类产权权能的逐渐放活,没有一个完整清晰体现权属的“身份证”,就会成为农村产权进入市场规范流转交易的“绊脚石”。据不完全统计,在笔者所处的地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是以合同形式体现,权证发放不到半数,新一轮确权还在艰难地进行中。这种状况确实成了交易市场发展的一块“心病”。
相关部门配合不力,推进困难。目前,在交易的农村产权中,既有土地经营权、养殖水面经营权和“四荒地”使用权,也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他们隶属于不同权属管理部门,纳入产权交易市场统一交易之后,由于市场建设主要依托于农经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受职能限制,产生了各部门融合不力的问题,造成交易品种权属和性质的确认、查询很困难。另外,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属信息平台没有统一联网,资源不能互通共享,也给权属审核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交易效率。
抵押融资渠道不畅,吸引力不强。目前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四荒地”使用权和养殖水面经营权等。这些产权的受让者大多数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流入产权主要从事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许多流入产权的投资者在农业生产经营前期和扩大再生产中,因投资较大、自有资金不足、贷款授信额度低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作为抵押物等问题,造成了生产经营发展困难,同时这种状况也给新的投资者进场交易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规模经营者普遍面临着生产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甚至有的已将原流转的土地返回农户。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经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