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可买品牌增多滞销农产品变"网红"
2017-02-07人民日报
农村电商:可买品牌增多滞销农产品变"网红"
农产品触网,滞销商品变“网红”
纸皮核桃、葡萄干、柿饼、红枣……这些都是陕西武功西域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有了电商,以前愁销路的农产品,如今都成了抢手的网红。”在该公司的备货仓库,创始人李春望打开了话匣子。
李春望说,在陕西,不少县市都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富平柿饼。但长期以来,明明很好的柿饼,就是卖不上好价钱,甚至滞销,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春望打算在电商上做文章。他带着团队搞营销、创品牌,慢慢把富平柿饼的名字做了起来。以前收购价格6元一斤可能还没人要的柿饼,现在收购价达到15元左右。“农村电商像是在供需之间修通一条高速路,让产品更好匹配市场。”李春望说。
在甘肃环县,农村电商也带来类似的变化。在樊家川镇,记者见到了樊家川庆州小杂粮合作社理事长李涛。“去年6月上线,不到一年就卖了500多万元,今年计划完成2000万元的销售额。”李涛说,从触网前发愁没人买到触网后发愁会断货,合作社经营的网站不仅解决了本镇小杂粮的销路问题,订单多时还会从邻镇收购。
在合作社的销售店门口,写有“大量收购”的告示板很显眼:红小豆每斤3.2元、绿小豆每斤3元、谷子每斤1.3元……“价格高多了,农民也更愿意种粮了。”李涛说。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行方面,2016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8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0亿元。农村网店超过800万家,占全网25.8%,带动就业超过2000万人;农村网络零售单品数达到2.93亿个,占全网20.3%。农产品借助电商上行,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让想要品尝各地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电商带动品牌化,产业附加值更高
全年光照时数2100小时、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武功猕猴桃品质上佳,如果卖成大路货,实在可惜。但以前没有电商的时候,线下打品牌可不容易。别说高昂的推广费,就连大超市进场的门槛都不一定迈得过去。
电商一来,有了变化。依托电商,武功县推出“武功小子”作为猕猴桃品牌主形象在线上推广,并规划到2020年,发展优质猕猴桃15万亩,通过农产品品质化、品牌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网上销售农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还能反向改变农业产业链条,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清楚地里种什么可以赚钱,让农业生产由政府引导推广转变为电子商务引导农业产业化;由随意化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环县。去年以来,依托“小杂粮之乡”的良好形象,环县小杂粮网上销售1760多吨,实现线上销售额2280万元,带动1000多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2万多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动物流、包装、分拣、客服等岗位实现就业5800多人。
农村电商助力农业产业化,也需要有成熟的物流配套。以前,我国农村地区物流基础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商发展。如今,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各地也都展开了不同模式的尝试。
单件配送成本高,为什么不能抱团配送?在这个思路指导下,环县“最后一公里”配送新模式诞生了:在县城建立快递分拨中心,快递包裹在此整合,然后由邮政统一配送到乡镇、村。回县城的车也不闲着,利用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将上行的邮件统一收集后发往县城分拨中心,然后再进行分拨发货。初步估算,这个创新让物流配送成本平均每单至少降低5元。
农村电商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展壮大,我们期待农村电商给农村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