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油菜秦优16号的选育与应用
2017-02-07,,,,,
, , , ,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 运城 044000;2.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34)
优质杂交油菜秦优16号的选育与应用
咸拴狮1,贾战通2,俱苏耀2,范建春1,咸丽霞1,杜春芳1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 运城 044000;2.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34)
秦优16号是应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52 A和恢复系5018 C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等特性。经过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的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143.4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2 984.25 kg/hm2)增产5.33%。秦优16号为优质品种,芥酸含量0.0%,硫甙含量19.12μmol/g(饼),粗脂肪含量42.32%。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选育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1-5]。油菜良种科技攻关,是引领油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6-11]。秦优16号是以双低、高油、高抗、早熟为选育的基本目标,要求杂交新组合的芥酸含量和硫甙含量分别在1%和30μmol/g(饼)以下,含油率在42%以上,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对菌核病和病毒病表现较强的抗性,熟期较对照稍早,在黄淮区和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有广泛的适应性。甘蓝型冬油菜双低杂交新品种秦优16号于2006年育成,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2—2014年参加山西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2015年9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秦优16号(审定编号:晋审油2015001)。
1 亲本三系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的选育
1997年,以不育系较好的6152 A为母本,以品质优良的6088选系与6152 B的F3代选系5031、5032、5034、5035和5039-40为改进父本进行测交,并结合芥酸和硫甙的品质检测分析;1998年田间观察发现这些选系可以保持6152 A的不育性,在品质分析和田间综合性状观察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回交,选择出双低优良品系2168进入下年种植;1999年用2168继续进行大量回交,同时进行品质检测和田间综合性状考察,双低优良品系1099进入下年种植;2000年用1099继续进行大量回交和品质分析,结合综合经济性状表现选出保持系和不育系比较平衡的3100优良品系;2001年继续对优良品系3100进行回交,选出表现稳定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将不育系命名为2168 A。
1.2 保存系的选育
1994年,以双低优良品系8008为母本,保持性较好的6152 B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以改进保持系的品质和经济性状,1995年种植F1代(系号5111),从中进行选株,1996年种植F2代(系号1076-1077),1997年种植F3代(系号5031-5040),花期对5031-5040株系选株套袋自交,同时与不育系6152 A进行测交,1998年田间考察发现能够完全保持6152 A的不育性,在选株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大量回交,同时进行品质检测和综合农艺性状考察,选出优良品系2168;1999年以2168为父本继续对不育系进行大量回交、品质检测、田间观察和综合农艺性状选择,2000、2001年选中优系1099和3100继续进行大量回交,选择稳定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将保持系命名为2168 B。
1.3 恢复系的选育
1996年利用双低油菜品系5011与常规品系5360组配杂交组合,1997—2002年进行杂种后代单株选择;2003—2004年进行大量单株自交纯化,并进行品质分析选择;2005—2006年对选中的双低单株进行自交、测交,发现选用的25-5018株系组配的杂种F1代全恢复,优势强,且父本25-5018品质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一致,整齐。遂将其定名为5018 C。
1.4 杂交种的选育
2006年,以优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 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5018 C为父本配置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组合R 0707(秦优16号),进行田间观察和品系比较试验,发现杂交组合R 0707表现长势强、丰产性好、抗倒抗病等优良特性。2007年进行比较试验,表现突出;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油菜区域试验,增产显著;2012年参加山西省油菜生产试验,2年生产试验结果增产显著,2014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鉴定。
2 品种特征特性及性状表现
2.1 特征特性
R 0703(秦优16号)为甘蓝型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叶直立,叶片较大,叶片裂片多,叶缘锯齿,叶片特花,叶脉发白明显,叶色深绿,薄被蜡粉,茎秆中粗、匀称,绿色,杆硬,花蕾大,花粉饱满,花瓣圆,中大,侧叠,匀生分枝,株型紧凑,角果中大,角粒较多,杂种生长势强,整齐,恢复率高,中早熟,全生育期249 d,与对照相同,抗倒性强,抗菌核病,籽粒黑色。
在密度为1.6万~2.5万株/667 m2情况下,株高147.5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9.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7.3个,角粒数27.54粒,千粒重3.82 g。
2.2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组油菜区域试验,平均单产3 796.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9%,居第1位。2009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组油菜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773.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4.1%,居第2位。2年平均单产3 285.15 kg/hm2,平均较对照增产4.0%。2年平均单产油量1 256.8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2.24%。
2012—2013年度参加山西省甘蓝型冬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198.4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24%;2013—2014年度参加山西省甘蓝型冬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088.3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44%;连续2年生产试验结果,共11个试验点,10点增产1点略减。平均单产3 143.4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2 984.25 kg/hm2)单产5.33%。
2.3 品质性状
2008年陕西省油菜区试关中组试验中,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品质测定,R 0703(秦优16号)芥酸含量0.06%,硫甙含量36.39μmol/g(饼),粗脂肪含量43.02%。2014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R 0703(秦优16号)芥酸含量0.0%,硫甙含量19.12μmol/g(饼),粗脂肪含量42.32%。
2.4 抗逆表现
R 0703(秦优16号)在连续2年的山西省甘蓝型冬油菜生产试验中,表现较强的抗病性,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指数均接近于0,与对照秦优7号在同期生产试验中的抗性接近。同时表现较好的适应性,在2年生产试验的多个试验点中,长势强,叶片大,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和抗倒性,适宜在山西及周边黄淮产区种植。
3 种子繁育技术要点
3.1 设置原种隔离
对于三系亲本原原种繁殖应该在90~100目的尼龙网大棚内进行;对于大量制种的亲本扩繁,应保证亲本周围3 000 m、杂交种生产周围2 000 m范围内,不得种植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植物。
3.2 控制微粉措施
在初花期,低温容易引起不育系产生微粉,可结合化学杀雄、早期打顶等方法控制微粉的产生,提高杂交种子的质量。
3.3 促进父本授粉
为使父本有充足的花粉,采用父母本2∶2的行比进行种植,同时在花期进行壁蜂辅助授粉,使授粉结实率增加,提高杂交种制种产量。
3.4 保障制种纯度
从苗期开始到初花期以前,分期分次进行田间检查,严格剔除各种类型的杂、劣株。在不育系扩繁的终花期以后,彻底砍除保持系,确保不育系的产量和纯度。在杂交制种种子成熟后,父、母本进行分收、分打、分晒,避免机械混杂。收获的母本种子经室内检验,清选加工后,即为大田生产用杂交种子。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适度密植
黄淮产区适宜播期水地为9月中下旬,旱地为9月中上旬。留苗密度水地27万~30万株/hm2,旱地32万~35万株/hm2。
4.2 科学施肥,精简管理
在油菜的生产过程中,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并适度进行管理,冬前及时进行中耕培土,浇灌越冬水,春季追肥促早发。
4.3 防虫治病,及时收获
做好蚜虫、菌核病防治,蚜虫用吡虫林2 000倍液防治,菌核病用多菌灵或甲托1 000倍液防治;在全田85%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角果籽粒转色呈黑色时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
[1]傅廷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
[2]沈金雄,傅廷栋.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1-8.
[3]贾利欣,贾利忠,融晓萍.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63-65.
[4]潘勇,吴国志,王树勇.优质双低油菜秸秆、饼粕的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专辑):79-80.
[5]王汉中,殷艳.我国油料产业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3):414-422.
[6]傅廷栋.中国油菜生产和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0,6(1):2-8.
[7]王汉中.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98-101.
[8]涂金星,张冬晓,张毅,等.我国油菜育种目标及品种审定问题的商榷[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50-352.
[9]李殿荣,郑磊,李少钦.近十三年我国冬油菜新品种单产与含油量的变化分析[J].种子,2014,33(2):96-100.
[10]曾令琴,陈德珍,刘垚,等.杂交油菜新品种志远油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2016,35(1):103-104.
[11]董云松,张国建,罗延青,等.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杂交种云油杂12号的选育及其特性[J].种子,2016,35(9):108-110.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Good-quality Hybrid Rapeseed Qinyou No.16
XIANShuanshi1,JIAZhantong2,JUSuyao2,FANJianchun1,XIANLixia1,DUChunfang1
2017-02-27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 AA 10 A 10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1 YZGC 099)。
咸拴狮(1963—),男,山西临猗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推广工作;E-mail:xian1717@126.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6.122
S 565.4
A
1001-4705(2017)06-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