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7-02-07何正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深度

何正东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牧院”)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符合江苏现代畜牧业发展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进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造就了一批青年家庭农场主及新型职业农民,为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一大批生力军。

1 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机制贯穿高职农牧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激发人才培养主体、客体、载体活力,同时也是促成人才培养诸多环节无缝对接的核心,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对农牧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培养、输送大批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农牧人才。

1.1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引擎

近年来,以“政行校企”联合培养高职人才为主要形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克服了以往高职院校单一人才培养主体的弊端,为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了全真的岗位技能操作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大幅度提升了其职业与敬业精神,以及岗位实操能力,对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功效[1]。例如,“牧院”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制订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联动、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厂中校”形式的多功能育人平台,共同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及“双创”实力,为“牧院”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3]等重大荣誉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呈现出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有序推进,成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引擎。

1.2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是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从组织及制度层面重新设计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运行模式及管理方式,其焦点是多方共建的育人平台产权界定及获利分享,生产经营、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多功能融合,兼具多重身份的管理人员、教师、员工、学生的岗位责任及薪资核算,理顺责权利关系,既激发参与各方活力,又化解了分歧与矛盾,形成强大的合力,确保育人平台多个功能有序推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例如,“牧院”聚焦农牧产业,紧扣农牧专业特色,实施PPP模式,累计投资8亿多元建成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等多个股份制生产经营性育人基地,可同时满足2 000余名学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活动。教师以育人为主,兼具生产经营、研发推广等角色,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邀请第三方、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紧密贴合,实现了“生产”与“教学”的一体化。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企业、专兼职教师、学生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

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契合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

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4],当前,我国畜牧业虽然呈现出量质并重、适度规模化等发展态势,但仍存在着规模化发展与环境保护、消费水平升级与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矛盾,又使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挑战[5]。近年来,农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青年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但仍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相关中央文件特别指出,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定向培养职业农民,支持大专院校毕业生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4]。在此背景下,农牧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争取政府支持,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不仅壮大了办学力量,还能促进教育教学过程对接行业标准及岗位技能要求,又使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动态发展保持一致,契合了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农牧人才的新需求。

2 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牧高职院校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进行集团化办学、分段与衔接培养人才,初步构建了区域农牧业现代职教体系,有力推动了高职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但在产教融合深度、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瓶颈。

2.1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目前,农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业已全面铺开,在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实习、定向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其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专业覆盖面不全、专业之间程度差异较大、产教融合的稳定性欠缺等方面。究其原因,农牧高职院校专业相对较多,有主干专业与非主干专业之分,主干专业往往是热门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为了用工难题,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强烈,人力、财力以及技术的投入较多,高职院校同样也是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干专业。所以,与主干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层次相对较高、稳定性相对较强,最终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局面,甚至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高职院校以专业集群为单位整体开展校企合作,是解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的有效途径。

2.2 企业育人主体作用不明显

目前,虽然有不少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了农牧高职院校的育人过程,但离“双主体”育人目标的差距还很大。企业的育人过程偏重于岗位技能的培养,忽视对职业与敬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这种状况有诸多诱因,一是多数企业参与育人的动机是为了招徕后备员工,或暂时使用廉价劳动力,属于短视行为,鲜有企业将育人视为自身的责任;二是鲜有企业参与全程育人,普通的形式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高职学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学制短,在学校的时间偏长,在企业的时间偏短,客观上不利于企业承担育人主体的责任;三是校企共建的“校中厂”有利于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功效,但“校中厂”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规模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2.3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校企协同育人,牵涉到高职院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等多方主体,参与各方权利与义务各异,容易引发矛盾,只有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才能有效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减少纠纷与争端、形成凝聚力,激发协同育人活力。目前,农牧高职院校已开始探索与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明确高职院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的责权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未形成涵盖动力机制、管理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在内的完整、完善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尤其是企业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享受什么权利,责权利如何平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当前制约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育人过程的瓶颈所在。此外,建立健全独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协同育人管理组织机构,是实施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

3 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举措

农牧高职院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紧扣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趋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常态,紧跟行业发展新动向,紧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对症下药,采取得力举措,着眼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建设,着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着重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构建,不断创新高职农牧人才培养机制。

3.1 建立校内外“双层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双层面”发展机制涵盖校内校外2个部分,校内以“双元一体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典型,校外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机制为代表。例如,近10年来,“牧院”联合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等近百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动物医院、宠物医院、苏姜猪种猪场等一大批“厂中校”形式的校企合作企业,探索出一套较成熟“双元一体化”校企合作机制。“牧院”还与中牧集团总公司等中央企业、行业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地方产业园区共同建成中牧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等经营实体,紧扣泰州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着重生产经营、项目集聚、在岗培训,形成了规模化的“三区三基地”,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载体,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制订了集团章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集团化办学发展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

3.2 固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实现这种组合结构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推广价值。近年来,“牧院”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群,探索出“双元一体化”“工学研融合”“前店后厂”“现代学徒制”等合作育人模式,其中,“双元一体化”模式荣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6],“工学研融合”模式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7]、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6]。这些育人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现代畜牧业发展、学生学习及职业成长规律,形成了集文化、技术、研发及实训为一体的“四元融合”课程体系,为学生配备了来自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实现了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同时,部分学生当店长,所有学生轮岗实训,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推行创业项目。扬长避短,整合这些模式,“牧院”又探索出“产教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学生在生产经营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创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又培养了其创新创业能力,为现代农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该模式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内因。

3.3 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新机制得以实施的组织、制度、人员保证。近年来,“牧院”从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采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举措等维度构建了人才培养保障体系。首先, 选派了近200名教师

到企业锻炼,既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又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使教师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动态及行业企业的新需求,增强其业务能力及专业教学水平。其次,针对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的复杂情况,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主要有《开放式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习考评质量标准》《实训室项目管理制度》等,对基地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了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研发等多功能实训基地的有序、高效运行。最后,依据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规范》《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制定了以技能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生学习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吸纳行业企业、家长、毕业生等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符合行业企业要求。

[1]郑永进,徐建平. 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4):107-11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通知[EB/OL]. (2013-05-31)[2016-03-07]. http://www.huaue.com/jy/2013531110226.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EB/OL]. (2016-08-16)[2017-02-03].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7063/201608/t20160816_275060.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 (2017-02-05)[2017-05-11].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

[5]成都畜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成都经验与启示建议[J]. 农村经济,2016(11):38-45.

[6]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EB/OL]. (2014-09-17)[2016-05-07].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00/201409/174749.html.

[7]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EB/OL]. (2013-12-13)[2016-05-07]. http://www.ec.js.edu.cn/art/2013/12/13/art_4266_140665.html.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深度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