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的声律之美(一)

2017-02-07胡迎建

老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声律律诗仄仄

文 胡迎建

诗的声律之美(一)

文 胡迎建

诗是美感的产物,与音乐相伴而生。其他艺术也有节奏美、音乐美,但诗之美的特质,建立在汉字独体、方块、单音、双字词组基础之上。当代诗词理论家李汝伦在论及诗词格律时,把中国诗词的特点誉为“四大美人”,即:声韵美(读来抑扬顿挫)、整齐美(成双成组,字句同样多少)、对称美(对仗,词性相同)及参差美(参差错落,特别表现在词上)。

诗词由两音节组成一个节奏,每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一词组,其音乐节奏与意义单位一致。五言诗每句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四个节拍。

律诗中,上下句要对仗。即出句和对句之间,相对应的词做到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而且又把各种词等(特别是名词)分出许多小类来,力求从这些小类里选词相对。如过去蒙学老师教学童背诵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但并非必须按工对的要求“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这只是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说明类似这样的词相对才算工对。如《声律启蒙》(明·朱铣)也是过去流行的发蒙本。卷上一东韵中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笠翁对韵》(清·李渔)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语、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平仄

平平仄仄,平长仄短,调有转折,句有停顿。声调的抑扬顿挫,有停顿转折。《后汉书·孔融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此前有五古,盛于汉魏南北朝,气韵深厚,宜发调高远,愈转愈深厚。无剑拔弩张之习气,用力大而火候纯。陶渊明诗尤杰出。也有七古。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平平仄仄,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利用。南朝齐梁时,有一达官名沈约,受佛经唱经启发,注意到字音的平上去入。唐代武则天时,实行科举考试取士,由上官婉儿制定规则,将上去入简化为仄声。8句为一首律诗,讲究严格的平仄格律。此后将按格律写的诗称为近体诗,不讲平仄格律的称为古体。

写诗要讲平仄,其实平仄很简单。发音只要读得上去的是平声,读不上去的是仄声,很好区别。为什么诗要讲平仄呢?比如为什么叫张三李四(平平仄仄),而不叫张四李三,就是因为平仄律的问题。风调雨顺、阳春白雪、朝三暮四等等,均是平平仄仄,古代成语典故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此才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格律诗有两大类,即绝句与律诗。绝句仅四句,有五绝、七绝。律诗共八句,有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不受句子多少的限制。

基本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他各种格式都可以从这一格式推导出来。先将此“基本格式”背熟,再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这种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从上面所举例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反,这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就叫作“失对”“失粘”,是作诗的毛病。

平仄格律仅两种格式:平起式和仄起式。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它是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仄起式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责编/清风

猜你喜欢

声律律诗仄仄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声律启蒙
偶感
学诗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