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现代学徒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2017-02-07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秦学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职专业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王 伟 ,秦学明

1 课程体系概念的界定

课程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课程体系构建中的最小单元。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条件。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

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2.1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同时期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有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知识、岗位职业技能3个方面。

2.2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政府为主导,第二类以企业为主导,第三类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基于我国现有国情,现代学徒制多采用的是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深入企业调研,从学校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召开行业指导委员会,结合本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能力分级递进培养的特点,在配合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情况下,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表1)。

表1 “211+”人才培养模式

(1)“21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剖析。“双轴联动、一线实践、工学轮换、一体教学”是学校“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现代学徒理念下,学校和企业作为教育的两个场所既要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又要实现有效衔接。学校“21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交替式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育效果,交替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第一学期在校进行理论教学和参观认知学习,第二学期在校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和初级技能训练,第三学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岗位轮换教学实践训练,第四学期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鉴定培训,第五学期在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其目的在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现场教育的互补、互助,而保障这种交替式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依托项目组的全程跟踪和全程服务。

(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要为“211+”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可执行的目标。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师徒制培训,技工在技能及其他能力上的提高,以达到企业需要的标准。具体可执行目标应该是在企业培训过程中,每一个特定时间段上,通过师傅的口传手授,技工能力所应达到的一个水平,是阶段性的目标。要确定师徒制培训的正确标准,即经过师徒制培训,技工是否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要形成对培训者的一整套标准要求;要确定师徒制培训的内容,设计师带徒实施的环境;要根据受训年轻技工的特征,由管理者与师傅一起研究培训策略;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内容分解、步骤细化。

(3)“21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成果初显。学校通过与入校企业共同开办13级“宝和班”探索实践,确定了“211+定岗”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的开展,促进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2014级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进行了企业岗位实践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同学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优于普通教学模式培养的同学,同时在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多方面都优于普通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

3 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作用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围绕企业的要求定制课程,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的要求。

3.2 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专业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社会生存保障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专业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3.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技能人才主要体现在他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掌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重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引入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学生接触和掌握新的维修技术,了解新的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内实训各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衔接,维修任务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完成,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中,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生活共同体中完成自己的责任行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现代学徒制下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措施

4.1 找准定位

职业教育重在就业,从就业方向来看,中职学校的毕业学生大多从事生产流水线和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而很少在研究领域工作,所以,学校应当培养技术人才,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学习能力。

由于中职学校里的学生文化素质有待提升,良莠不齐,而在汽修人才市场中,企业对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招聘中,企业主要会考虑学生的文化修养、生活和学习状态、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4.2 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教学目标,学校对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从中听取了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员工和部分管理人员的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毕业学生提出的建议,对课程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应适当减少基础文化课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其次,加大基础操作课的比重,为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然后重点发展学校的特色专业课程,把重难点知识进行专项教学,同时,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条件下,也要使学生涉猎一些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改进教学方法,融进企业管理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要加强项目教学,将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部分作为项目计划分配给学生进行操作,通过项目合作来引导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由老手带动新手,共同进步,可以直接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优秀学长或学姐去竞争不同类型的岗位,帮助教师辅导新生,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使老生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此外,由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老生及时了解新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以方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最后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引进企业汽车服务流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 改革课堂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过时的教学体制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改革课堂教学体制已迫在眉睫。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不高。二是系统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对企业的利益追求和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通过优势互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赢。另外,建立完善课程改革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职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