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陈冬的星空梦
2017-02-06
2016年10月17日之前,陈冬还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普通的名字。10月17日之后,这个名字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神十一”飞行乘组航天员。
陈冬生于1978年,上初中的一天,他和几个伙伴躺在地上看夜空,发现有一个会动的亮点。他好奇地问哥哥:“那是流星吗?”。
“卫星。”哥哥告诉他。好奇的陈冬专门跑到图书馆,找来有关卫星和太空的书看。这也是太空第一次闯进他的世界。从此,这个曾经想当老师的少年,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天空。曾教过陈冬3年物理的张钦,对他的钻研精神印象很深。一次,张钦刚讲完失重、超重的概念,陈冬下课后就来问失重是啥感觉。张钦说,就是人浮起来的感觉,具体啥感觉,要到太空中才能体会到。“没想到,现在陈冬真的去太空感受失重了!”
1997年,陈冬考入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飞行员。2003年,杨利伟出征太空的雄壮一幕,让时年25岁的陈冬热血沸腾: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也想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去那里看看什么样。”这样的心情,也随着“神六”“神七”的陆续飞天,变得越来越强烈。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陈冬顺利进入面试。想不到的是,考官竟是他的偶像杨利伟。“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我更加坚定了当航天员的梦想。”
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似乎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新知识,陈冬直发懵。所幸,他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两年后,他顺利通过了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没有明显短板。从初选到定选,陈冬的成绩都是第一。
“我能做到的,我就要做到最好!”陈冬说。
如今,这个一心想飞得更高的航天员,终于抵达了心中的梦想地。出征前,他对喜欢看星空的双胞胎儿子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热议锐评:在许多人看来,“梦想”似乎是一个已经被说烂了的词儿。可对另一些人来说,“梦想”仍然是闪闪发光的,它会激发你的勇气,让你面对挫折失败,也绝不放弃,只为有一天,能真正抵达“心中的梦想地”。就如同陈冬,他的成长经历,他为成为一名航天员所付出的全部努力,正是对“梦想”一词的最好诠释!(南亭)
■素材运用:心中的梦想地;星空梦;想要飞得更高;要做,就做到最好;执着;坚持……
(资料来源:《新京报》、腾讯新闻等)
陈慕天:用“美”改变教育
还记得小时候的课本吗?风格中规中矩,充满了年代感,引不起半点阅读的欲望。你能想到,这样的课本也会变成艺术品,让人忍不住细细品读,爱不释手吗?
做到这一切的人,是24岁的台湾交通大学学生陈慕天。当我们都在默默忍受传统教科书的无趣时,他已经让台湾的教科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四那年,陈慕天参与了丹麦和英国的交换计划。在参观一所医疗企业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一群人花很长时间开会,竟是为了讨论“如何把产品设计得更好看”;走在街上,大到建筑,小到广告牌、店徽,“什么都很漂亮”,这在台湾是很难想象的。欧洲之行结束后,他到清华大学交流,在学生创业大赛上,陈慕天发现学生们提出的虽然都是顶尖的想法,却很难勾起他的兴致──因为PPT做得太无趣了。“就是套模板,放几张照片。”
这些差别,给了陈慕天很大的触动。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优秀的设计,为何没有体现在大众生活之中?陈慕天问欧洲朋友是否有特别的美感教育,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一刻他才意识到:是全民美学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确盖了很多美术馆,但问问我们身边的人,在最有创造力的18岁前,多久你会去一次美术馆?我们的时间都花在念书上了。”
回到台湾后,陈慕天联系了两个曾同在欧洲作交换生的伙伴,三人一拍即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至少让台湾的设计发生改变。”但要如何改变教育现状?陈慕天想,既然读书是最重要的事,为何不能拥有一本好看的课本?“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然而这个颠覆传统的计划让很多人都觉得无法接受,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没人愿意投资。但几个人不想放弃,靠着众筹来的资金,决定先做再说!他们选定台湾国语5年级的课本,抛弃千篇一律的图文,重新用孩子的目光去看待世界。“我们不是要定义美丑,我们只是想让孩子知道,只要有心,生活环境都可以赋予美感!”“教育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知识技能,还有美感设计思维能力。”耗费了一年多时间,累计30多位设计者的无偿设计,陈慕天和伙伴们终于拿出了满意的教科书。
当第一批新课本送到新竹乡大湖国小学的时候,陈慕天有点忐忑。但一拆开包装,孩子们都兴奋了起来,“画面和人物对比都很强烈。”“字的排列变了!”原来小孩子并非只要颜色夸张的儿童画就够了,他们对设计、审美,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懂得美。
试验大获成功。如今,陈慕天和他的团队已被委托设计了一到八年级的教科书。可以想见,十年后,当看着这样的教科书的孩子长大,他们对美的欣赏与理解必然会发生改变。
“曾经我觉得我们是一群傻子,只有满腔热血。可当第一本书做出来,看着小朋友开心的表情,老师也投以赞赏的眼光,才发现自己就这么做到了。”“未来不知道还有多少的挫折在等着我,但我仍会充满勇气,面对每个挑战。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步!”
■热议锐评:蒋勋曾说:美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忙得无暇感受周遭,更无暇思考如何为下一代创造美。庆幸有陈慕天和他的同伴们,他们靠着一股“傻劲”,实际展开行动,让美感教育有了新方法。他们不仅改变了教科书,也在许多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美的种子。对陈慕天他们来说,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虽不可测,但只要付诸行动,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南亭)
■素材运用: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改变;影响;勇气;挑战;梦想……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物道”、搜狐教育等)
编辑/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