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采样器“戴口罩”,开创造假“新境界”
2017-02-06
杜绝数据造假,除了零容忍,还要消除病态政绩观
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空气采样器用于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按规定,作为国家直管的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却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目前,5名涉事者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这又是一个“连故事都不带这么编”的奇葩事儿。给采样器“戴口罩”,开创了造假“新境界”。而这么做竟然是为了政绩。一段时间以来,让新环保法“长出牙齿”,推动环保问责,已然成为共识。尤其是近几年,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地方官员会被通报、约谈,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直接与官员乌纱帽挂钩。或许正是环保问责的存在,让权力感受到压力,这才有了弄虚作假。
事实上,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已屡见不鲜。据统计,仅在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问题,有17省区市立案78起。诸如“戴口罩式”的造假术,在很多地方也有不同版本,有的将采样管插入矿泉水瓶,有的在监测软件上留“后门”……以前造假主体多是企业,这次西安环境数据造假事件之所以让人震惊,在于本该为数据真实性把关的环保部门监测人员,竟然也成了“内鬼”。这不仅让人怀疑一些地方环境治理的决心,也对环保部门公信力造成了损害。“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就像层窗户纸,捅破了容易,维护、修复是很难的。”“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必须严加惩治。
●媒体评点:当前,我们正走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上,而科学准确的数据能够极大地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杜绝拍脑袋决策的窠臼。数据造假的行为不仅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还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对此类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更重要的是,除了惩处几名涉案公职人员,更要端正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绩观,消除造假冲动。唯有让实干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让数据造假的恶行真正从我们身边走开。(王健,央视新闻)
◎话题拓展:现实版皇帝的新衣;公信力之霾;弄虚作假的行为比空气污染更可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治理;消除病态政绩观;公众生命健康与国家环境安全;确保公众自由地“深呼吸”;人无真不立,国无真不宁;警醒与反思……
(资料来源:《华商报》《工人日报》、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