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73岁主掌中纪委
2017-02-06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十年动乱”中被破坏的中纪委,已经73岁的陈云当选为中纪委书记。
18天会议出台两份重要文件
1979年1月上任伊始,中纪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一开就是18天。会上拟定讨论了两份重要文件。一份是中纪委的文件,即《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工作任务、职权范围、机构设置的规定》;另一份是全党的文件,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陈云在组织拟定和讨论《准则》过程中慎之又慎,凡是重要问题,都亲自把关。1982年9月,陈云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建立和健全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县以上单位的党委,过去凡是没有建立纪律检查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有些还要加强力量。一般说来,凡是没有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组的地方,都应当有专职的纪律检查干部。”在陈云的领导下,仅用5年时间,全国县级以上地区和单位的纪检机构基本建立。
“杀几个可以挽救一大批”
陈云出任中纪委书记后,面临的是改革开放的新环境,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情况越来越突出。1980年1月,中纪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纪检工作的重心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转移到应对现实中的大案、要案上来。
1981年底,中纪委经过实地调查,将广东部分地区走私情况写成简报,上报陈云。陈云看后勃然大怒,他激动地对秘书说:“这样搞下去,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要亡党!告诉王鹤寿同志要严办,杀几个可以挽救一大批。”陈云在简报上批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
此后查处的“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就是有关走私的。广东省海丰县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走私活动猖獗的地方,被海关等查缴的走私货在汕尾镇堆积如山。时任海丰县县委书记的王仲经常跑去汕尾镇“视察”,把大量缉私物资,如手表、电视机、收录机、电风扇等据为己有。尝到甜头后,王仲又开始大量收受、索取港商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等,再转手卖出。在王仲的纵容和影响下,海丰县一些干部和管理人员乱拿私分缉私物资成风。
陈云多次听取案情汇报,又派人亲赴海丰督察。当时有人认为,王仲是老同志,为党做过一些贡献,应该从轻处理。但陈云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一个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王仲起了非常坏的作用, 必须严惩。1983年1月17日,王仲被判处死刑,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枪毙的县委书记。
不能当“老太婆纪委”,要做“铁纪委”
陈云说,对涉及领导干部的案子要大胆地搞,纪委不能当“老太婆纪委”,要做“铁纪委”。
第一个撞在枪口上的高官是时任化工部副部长杨义邦。当时,杨义邦贸然同香港某皮包公司负责人柯某签订了6亿美元的贷款备忘录,其后,他又给了柯某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顾问的头衔,使柯某能以中国大企业代理人的身份在国际上招摇撞骗。杨义邦还指定北京某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柯某出售塑料原料,柯某又一再以低价将这批塑料原料在香港、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抛售,扰乱我国出口贸易秩序,造成我国外汇收入的损失。
中纪委在查办杨义邦案件时遇到的阻力不小,陈云不得不亲自出面找有关领导谈话。1982年2月1日,中纪委给予杨义邦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月,时任中央统战部顾问的刘澜涛致信邓小平、陈云、胡耀邦,认为处理得太轻。陈云看到刘澜涛的信后当即批示:“这件案子书记处讨论了两次,不作决定,我是退无可退,才由纪委作出决定的。一部分参加书记处讨论的同志顾虑重重,我看没有必要怕那些负责同志躺倒不干,要讲党性,不怕他躺倒,谁要躺倒,就让他躺吧。”
陈云的批示推动了对杨义邦的重新处理。经过进一步核实材料,7月22日,中纪委报经中央书记处同意,给予杨义邦留党察看两年和撤销党内一切职务的处分,并建议撤销他在党外的各种职务。8月1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杨义邦化工部副部长职务。他成了改革开放后受到查处的第一个省部级官员。
其后,在陈云的主持下,又有一批经济上有问题的干部被揪了出来,包括时任江西省省长倪献策,时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洪清源等。
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大上,82岁的陈云将中纪委书记的接力棒交给了乔石。(转摘自2016年11月25日《作家文摘》朱东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