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回路结构表冷器的变工况性能分析

2017-02-06冯梦怡曾炜杰

流体机械 2017年9期
关键词:干球温度冷量制冷量

冯梦怡,曾炜杰,谷 波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符 号

NDIS——水路数

NV——垂直气流方向的管排数

Qi——单元体的换热量,kW

Q——换热量,kW

Vai——单元体的循环风量,m3/h

Va——循环风量,m3/h

α——传热系数,W/(m2·K)

j——j因子

GC——最小流通面积处的质量流量,kg/s

Cp——比定压热容,kJ/(kg·K)

Pr——普朗特数

ΔPad——干工况下空气测压降,Pa

A——表面粗糙度的修正系数,本文中粗糙表面A=0.0113,光滑表面A=0.007

L——表冷器管长,mm

Deq——当量直径,mm

ρ——空气密度,kg/m3

wmax——最小迎风面积处风速,m/s

ΔPaw——湿工况下空气测压降,Pa

ξ——吸湿系数

Nuw——水侧努赛尔数

Rew——水侧雷诺数

Prw——水侧普朗特数

f——摩擦因子

μ——动力黏度,Pa·s

Le——有效管长,mm

di——表冷器内径,mm

μs——按壁温计算的动力黏度,Pa·sΔP——水侧压降,Pa

ω——水流速,m/s

ρw——水侧密度,kg/m3

1 前言

目前,针对常规工况下表冷器内空气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已有大量研究[1~8],而对高换热量、大风量工况下表冷器的性能研究仍有所欠佳。例如,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夏季热湿负荷大,烟雾废气需要大量的新风带出,空调箱往往作为首选的空气处理装置[9]。基于空调箱的应用需求,表冷器可分为半回路、全回路和双回路表冷器。本文以空调箱中表冷器的模型为基础,对表冷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模型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试验验证。重点研究进风量、水流量、进风干球温度、翅片间距对不同回路结构表冷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可为空调箱表冷器的结构优化及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2 模型建立

以8排管表冷器为例,半回路表冷器是从第一排隔一根管道送水,在盘管内流经16次后进入出水集管;全回路表冷器是从第一排的每根管道进水,在盘管内流经8次后进入出水集管;双回路表冷器是从前两排的每根管道进水,在盘管内流经4次后进入出水集管,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表冷器结构示意

从不同回路结构的8排管表冷器可以看出,回路结构的差异体现在水路数的不同。水路数是表冷器计算单元体的划分依据。

半回路表冷器水路数:

全回路表冷器水路数:

双回路表冷器水路数:

换热量及进风量按水路数均分至每一个表冷器单元体,对每一单元体而言,换热量为:

进风量为:

以表冷器单元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稳态集中参数法建立仿真模型,为了简化研究,做出以下假设:

(1)表冷器工作在稳定工况,水侧和空气侧各参数的变化与时间无关;

(2)表冷器管壁吸热或散热均匀;

(3)不考虑表冷器管壁和水的轴向导热;

(4)表冷器与环境的辐射换热忽略不计。

2.1 空气侧模型

2.1.1 空气侧传热系数

表冷器表面几何因素对空气侧换热系数有直接影响,表冷器的翅片可以破坏空气边界层的发展,增加扰动,强化换热。本文采用Colbum和Hougen 总结出的关联式[10]:

根据机器露点温度和空气进口温度的关系,表冷器外侧的换热类型分为干工况模式和湿工况模式。不同的工况模式对应相应的j因子关联式。

2.1.2 空气侧压降

空气在表冷器的翅片间流动时,翅片表面的粗糙度对空气有扰流的作用,空气侧压降受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对平直片而言,表冷器的压降为:

2.2 水侧模型

2.2.1 水侧传热系数

以雷诺数为划分依据,水侧传热系数分3个区间求取。

当Rew>10000时,管内流动处于充分发展的紊流阶段,水侧换热的努赛尔系数为:

当2300<Rew<10000时,管内流动属于过渡区。在过渡区内水侧换热的努赛尔系数为:

其中f=(0.79lnRew- 1.64)-2

当Rew<2300时,管内流动处于层流阶段,水侧换热的努赛尔系数为:

2.2.2 水侧压降

管内水侧阻力由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组成,其中局部阻力又分为弯头局部阻力和进出口局部阻力。水侧压降按下式计算:

2.3 计算逻辑流程

针对表冷器单元体,首先假设水流量的上限和下限,根据水侧能量方程,计算制冷量及表冷器壁面温度。其次根据空气进口温度和机器露点温度的关系选用合适的工况模型,进而计算空气出风状态。最后判断制冷量的收敛公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迭代结束;否则,调整水流量的上限或下限,重新计算直至收敛。

3 试验验证

为验证模型,在焓差实验室中进行空调箱表冷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如图2所示。测试仪器如表1所示。表冷器选用半回路结构,铜管铝翅,沿气流方向管排数为8排,垂直于气流方向的管排数为28排,平直片,方向管间距25 mm,翅片间距2.5 mm,翅片厚度为 0.12 mm,成正三角形排列。验证时保证进风干球温度为27℃,湿球温度为19.5℃,进水温度为 7℃,进风量从 2000 m3/h变化到8000 m3/h。

图2 试验台示意

表1 测试仪器精度

制冷量、水流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如图3所示。

图3 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从图可见,制冷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为9%,平均偏差为2.8%;水流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为2%,平均偏差为0.5%。计算值与试验值能够良好吻合,适用于空调箱中表冷器的模拟仿真。

4 表冷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性能分析选用的表冷器的参数:铜管铝片,铜管为 9.52×0.35 mm,垂直气流方向管排数为28排,沿气流方向管排数为6排,平直片,翅片厚度0.11 mm,垂直气流方向管间距25 mm,沿气流方向管间距21.65 mm。模拟工况如表2所示。

表2 模拟工况

4.1 进风干球温度的影响

图4列出了进风干球温度对不同回路结构表冷器的影响。在不同回路结构的表冷器之间,制冷量的差异平均可达18%,显冷量的差异为10%,空气侧阻力的差异为3%。从曲线趋势可以看出,进风干球温度从23℃增加到27℃时,制冷量变化趋势平缓,显冷量上升趋势明显,空气侧阻力显著下降。

图4 进风干球温度对不同回路结构的影响

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保证湿球温度相同,当干球温度增大时,相对湿度会减小,显冷量会呈上升趋势,同时潜热量在逐渐降低。半回路表冷器因其结构布置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空气侧阻力。同时半回路表冷器水流速较大,增强了冷却水与空气的换热,从而使制冷量得到提高。

4.2 水流量的影响

图5所示为水流量对不同回路结构的表冷器特性的影响。

图5 水流量对不同回路结构的影响

从图可见,水流量增加1倍时,半回路表冷器制冷量增大23%,水侧阻力增大169%,空气侧阻力增大4.6%;全回路表冷器制冷量增大26%,水侧阻力增大104%,空气侧阻力增大5.9%;双回路表冷器制冷量增大31%,水侧阻力增大24%,空气侧阻力增大7.3%。出口干球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空气侧阻力的差距缩小。半回路表冷器的水侧阻力曲线陡峭,且其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全回路和双回路表冷器。水侧阻力曲线的变化率和水流量的变化率远大于制冷量的变化率,从经济性能考虑,半回路表冷器很少选择调节水流量来提高换热性能。表冷器的除湿能力与水流量密切相关,低负荷小流量时,表冷器除湿能力会显著下降。

4.3 进风量的影响

从图6可看出,进风量从12000 m3/h 增加到18000 m3/h 时,半回路表冷器的制冷量平均比双回路高16%,出风干球温度高6.7%,空气侧阻力高3.8%。进风量增加50%时,制冷量增加15%,显冷量增加20%,空气侧阻力增加93%。制冷量的差异增大,出风干球温度的差异缩小,空气侧阻力的差异无明显变化。显冷量的变化率高于制冷量的变化率,空气的除湿作用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强。闷热的夏季,房间冷量负荷大,增大风量能够保证较好的冷却除湿效果,满足人体对舒适度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室内对换气量的要求,进风量也不宜过小。以半回路表冷器为例,大风量工况下换热明显增强,又因冷却水的流程较长,表冷器结构布置特殊,其阻力增幅也明显。调节回路结构、调高换热性能须结合阻力情况综合考虑。

图6 风量对不同回路结构的影响

5 结论

(1)空调箱表冷器的模型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制冷量的偏差平均值为2.8%,水流量偏差平均偏差为0.5%,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空调箱表冷器的传热与流动性能。

(2)进风干球温度增大,显冷量增大,潜冷量降低,全冷量保持不变。半回路表冷器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满足更大的冷量负荷,同时具有较高的空气侧阻力及水侧阻力。

(3)水流量变化时,半回路表冷器水侧阻力变化率大于水流量变化率。调节双回路表冷器的水流量来提高换热性能是可行的。风量较大的工况下,半回路表冷器具有更高的制冷量和更低的出风干球温度。

[1]张杰,谷波,方继华.受限空间中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分析[J].制冷学报,2014,35(2):36-43.

[2]Jingcheng Liu,Shu-you Zhang,Xin-yue Zhao,Guodong Yi,Zhi-yong Zhou.Influence on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aused by different fin arrangements in inlet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2015,16(4):279-294.

[3]韩维哲,丁国良,胡海涛,等.湿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热质传递的数值模型[J].上海交大学报,2013,47(3):385-391.

[4]李闯,谷波,郝源成.空调箱表冷器性能仿真与结构优化[J].流体机械,2012,40(3):71-75.

[5]王磊,谷波,冯梦怡.组合式空调箱中盘管热回收 的 性 能 分 析[J].流 体 机 械,2016,44(7):63-69.

[6]李文,冯毅,涂盛辉.球突翅片强化换热性能的数值研究[J].压力容器,2016,33(12):20-27.

[7]卢芳,苗刚,张向南,等.翅化比对扁管翅片管性能的影响[J].压力容器,2015,32(6):61-64.

[8]Zhang Z,Mehendale S,Tian J J.Fluid flow distribution and heat transfer in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J].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2015,36(9):806-819.

[9]刘刚,刘华清.组合式空调机组现状与节能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3,29(4):28-31.

[10]A.Vardhan,P.L.Dhar.A new procedure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coi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1998,21(1):77-83.

猜你喜欢

干球温度冷量制冷量
液化天然气冷量综合利用改造
定色后期干球温度对烤后中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冷却塔免费供冷节能改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冬暖式大棚蓝莓需冷量管理
浅谈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症结及应对措施
热泵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响应研究
湿球温度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多温制冷的冷藏车标准分析
某型有轨电车空调系统制冷量计算
樱桃在广西灵川的引种表现及其需冷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