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2017-02-06唐云凯李延香辛强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

唐云凯,李延香,辛强伟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唐云凯,李延香,辛强伟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项关键性人才战略需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该文分析了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当前本科院校工科教育体系为依托,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保证措施等多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教育改革;校企合作

针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我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1]。而制造强国的建设必然需要一大批的具有坚实工程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而高等教育应当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导向,这就要求高校重新审视当前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法,对传统的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1 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总目标

所谓卓越工程师,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同时兼具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当以自身的优势专业为依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打造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总体而言,一个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而全面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强,能够及时吸取国内外本行业最新的知识技术成果。

2)能够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拥有国际视野的前瞻性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创造和开拓。

4)具备较好的工程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组织纪律性、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在制定具体教育目标和培养标准时,高校还应当以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为依托,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参考相关行业需求,与产业界、企业界共同探讨,制定出面向社会需求的,可行性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标准。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式

2.1 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

作为一名卓越工程师,首先应当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工程基础知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领域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行业法规和政策[2]。因此,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决不能忽视或简化,而应当从低年级开始,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制定完备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此外,可以考虑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紧盯行业动态,帮助每位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就业方向,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使其能够高效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完成知识准备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2.2 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工程教育的根本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专业课知识的讲授应尽量与工程项目和相关课题加以结合,按照具体的工程问题、案例和项目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着力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学习方法,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鼓励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团体协作、实践反馈等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加强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2.3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当前的大学生的生产实习仍以参观实习为主,很少能够深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工程过程中。实行学校与行业相关企业的联合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到企业或工厂中参与工程项目。学习期间可以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实践课题,并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此外,还应不断探索建立校企间人才培养、研发等多方位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产学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高校的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深度融通。

2.4 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新时代的工程技术人才应当顺应国家战略,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拥有国际竞争力。作为高校,就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与国外同类高校结成教育联盟,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去海外企业实习,鼓励其参与中外合作共建的教育项目,了解本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标准和法规政策。

3 保障措施

工程技术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突出工程教育特色,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必然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这就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程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来,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锻炼和提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策和正向激励的保障。当前,重科研轻教学,唯学术化是目前高校职称评审和考核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改革和完善工程类专业教师的考核与技术职称评审制度[3],适当提高教学在教师考核以及技术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是提高高校教师对卓越工程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政策保障。

同时,卓越工程师培养还需要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首先,除日常教学运行经费外,还需要支持各项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专业建设工作。此外,需要大力加强各种工程实践中心等实验室建设,保障每位学生的实验实践机会和学习效果,在保障正常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采取学分置换、奖励评价等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项目和企业实践。最后,应根据培养计划,聘请企业中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进行教学辅导和讲座。

4 结束语

本科层次院校实施“卓越计划”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定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建符合“卓越计划”的教学体系,重视产学研融合,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特色,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带动和促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工程人才储备。

[1]中国制造2025[EB/OL].(2015-05-08).http://baike.baidu.com/item/中国制造2025.

[2]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3]辛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114.

G424

A

1009-3044(2017)24-0097-02

2017-05-30

唐云凯(1983—),男,山东齐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李延香(1981—),女,陕西武功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辛强伟(1980—),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校企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