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努阿·阿契贝:描绘非洲的瓦解和新生

2017-02-06邱华栋

星火 2017年1期
关键词:尼日利亚部落非洲

○邱华栋

钦努阿·阿契贝:描绘非洲的瓦解和新生

○邱华栋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在职文学博士。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邱华栋著有大量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随笔集。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发表,并有法文版4种和越南文8种出版。

曾获第10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编辑奖、萧红小说奖优秀责任编辑奖、郁达夫小说奖优秀编辑奖等奖项。

在非洲,尼日利亚是一个文学重镇,她和埃及、南非一起,构成了非洲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个诞生了当代文学巨匠的国家。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处中部非洲靠西一点,和大西洋接壤,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命运坎坷的国家。早在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就入侵了尼日利亚。1914年,英国人占领了尼日利亚,使之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正式独立。这个国家拥有250多个部族,其中,伊博族和约鲁巴族是主要的部族,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20世纪60年代之后,从这个国家逐渐走出一批杰出的、可以直接用英语写作的小说家。在他们中间最著名的小说家是钦努阿·阿契贝。他是尼日利亚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也是黑非洲贡献给世界的杰出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

下面是钦努阿·阿契贝的简要生平:1930年,钦努阿·阿契贝出生于尼日利亚东部的奥吉迪,小学上的是教会学校,后来,他进入到伊巴丹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尼日利亚国家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还曾经到英国广播公司短暂地工作过。他很早就立志从事文学道路,由于有英国文学扎实的底子,加之他很注重积累,因此,在新闻机构的工作也使他获得了观察尼日利亚社会的绝佳视野。当他寻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的时候,他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从1958年到1966年,也就是在钦努阿·阿契贝28岁到36岁之间,他接连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崩溃》(一译《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是钦努阿·阿契贝的“尼日利亚四部曲”,从此奠定了钦努阿·阿契贝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这四本书给他在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使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非洲小说的面貌和可能性。1966年,为了专心从事写作,钦努阿·阿契贝辞掉了国家广播电台的工作,开始专事写作。但是正在这个时候,从1967年到1970年之间,尼日利亚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这场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创伤和裂痕,也带给钦努阿·阿契贝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当时支持的是反对联邦政府的比夫拉政权。

尼日利亚的内战结束之后,1971年,钦努阿·阿契贝创办了在非洲影响很大的文学杂志《奥基凯》,团结了很多非洲作家,发表了他们的大量作品,使之成为非洲新文学的摇篮和集结地。后来他主要在尼日利亚大学的非洲研究所工作,期间还曾经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81年,51岁的钦努阿·阿契贝创办了尼日利亚作家协会,并被选举为尼日利亚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在研究、教学之余勤奋写作。他一直对尼日利亚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生态持有着尖锐的批评态度,他说:“一个非洲作家如果试图避开巨大的社会问题和当代非洲的政治问题,将是十分不恰当的。”他的这个态度使那些掌握了权力的人感到十分不满。1990年,他遭遇了一场可疑的车祸,但是他躲过了一劫。之后,他去美国治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后来,有人怀疑那场车祸是独裁的尼日利亚军政府所采取的暗杀行动。由于他一直受到尼日利亚一些反对他的势力的威胁,此后,他长期客居美国,担任了纽约州巴德学院的教授,很少再回到尼日利亚了。

除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尼日利亚四部曲”,多才多艺的钦努阿·阿契贝在短篇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文学评论等方面都有建树,出版有不少著作。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祭祖的蛋》(1962)、《战火中的姑娘》(1972),这两个集子分别从非洲神话和传说以及尼日利亚独立后爆发的内战中获取素材创作而成;儿童小说《契克与河的故事》(1966)、《蜥蜴为什么有了爪子》(1972)、《笛子》(1977)、《鼓》(1977)等,带有着非洲童话和民间传说的那种神奇、荒诞和原始感;他还出版了两部诗集《小心!我心灵的弟兄》(1971)和《比夫拉的圣诞节和别的诗篇》(1973),诗歌的风格清澈简明,带有非洲歌谣和英国象征主义混杂的风格;此外,他还写下了很多的文学评论和政治评论,结集为《创世纪那一天的黎明》(1975)、《文学与社会:一个观点》(1980)、《尼日利亚的不幸》(1984)等。在这几本文学评论、随笔和政论集中,他首先确认了非洲作家的一个基本的职责,那就是要做一个传送真实声音的解释者,一个人民的教师,要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非洲作家之所以是非洲作家的第一要义。

1987年,钦努阿·阿契贝出版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热带草原的蚁山》。这部小说也可以看做是他的“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续篇。1989年,他还出版了文学评论集《向詹姆斯·鲍德温致敬》。在他贯穿至今长达50年的文学创作中,他总是将笔触放到非洲,描绘出尼日利亚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到20世纪独立之后的混乱和矛盾重重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国家及其所在大陆的沧桑命运的写照。

其实,谈到尼日利亚的小说,我还想起来另外一个作家,他也应受到特别关注。他就是阿摩斯·图图奥拉。图图奥拉的名气不在钦努阿·阿契贝之下,但是汉语世界的读者对他很陌生。阿摩斯·图图奥拉生于1920年,死于1997年,算是比钦努阿·阿契贝早半辈的小说家。我认为他是最有非洲味道的小说家。他只受过6年的学校教育,“二战”期间,他曾经在英国皇家空军中担任技师。战争结束之后,图图奥拉开始用英语写作。他的主要作品有《棕榈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镇的死酒保》(1952)、《我在鬼魂丛林中的生活》(1954)、《勇敢的非洲女猎手》(1958)、《丛林中的羽毛女郎》(1962)、《阿杰依和他所继承的贫困》(1967)、《边远城镇的草药医师女巫》(1981)、《贫民、争吵者、诽谤者》(1987)、《乡村巫医》(1990),以及《约鲁巴神话》(1986)等十多部,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他所走的路子和非洲原始神话、传说有关,和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之路完全不同。

阿摩斯·图图奥拉虽然也用英语写作,不过,他似乎和20世纪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看不到他受到了英语文学的影响。他的创作主要得益于非洲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和尼日利亚约鲁巴文化传统中的神话鬼怪传说。1952年,阿摩斯·图图奥拉写于1946年的小说《棕榈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镇的死酒保》由英国著名的费柏出版社出版了,他那在英国人看来很奇怪的非洲英语、约鲁巴部族神话的魔幻和神奇、小说那天真和离奇的鬼怪故事所散发出的想象力,都让英语世界的读者大吃一惊。这部小说还获得了英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迪兰·托马斯的赞赏,他写了一篇文章大加推荐这本小说,于是,英语文坛开始注意到这个尼日利亚的小说家了。

《棕榈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镇的死酒保》讲述了一个喜欢喝棕榈酒的酒鬼的离奇故事。在小说中,他可以忽然死去,又可以瞬间复活。他能够完成任何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全像神话时代里的人物,穿越时间、空间,穿越生死的界限。但是,你会觉得这个酒鬼又是20世纪非洲的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人物。在小说中,没有任何情节连贯的逻辑,你也不可能去预测下一步小说的情节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女人的大拇指会突然迸裂,里面诞生出一个喜欢吃喝的婴儿;某个小镇上到处都是红色,连食物和水都是红色的;死人镇上的人都是在倒退着走路,而一个巨大的蛋可以让所有的人满足食欲并且从不缩小等等,这些离奇的和神秘的情节,在小说里比比皆是,引领我们进入到洪荒年代的人类记忆深处。阅读这本小说的感觉十分奇妙,那是对另外一种陌生的文化散发出的离奇效果的惊奇。小说里弥漫着原始的气息和童话般的透明,接近了人类口头文学时代诞生的创世神话,风格质朴得仿佛是直接从非洲那些口头说唱艺人的嘴上录下来的,带有着神奇和魔幻的翅膀,在人类的想象力所能够达到的边界飞翔。可以说,这部带有鬼魂、巫师、魔术、幻想等元素的小说,给英语文学增添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样本。

阿摩斯·图图奥拉的第二部小说《我在鬼魂丛林中的生活》,讲述一个8岁的男孩子在部落战争之中被遗弃,然后进入到鬼魂丛林里生活的故事。他后来的小说,大部分都维持了《棕榈酒鬼以及他在死人镇的死酒保》所体现出的风格,并在细部上呈现出运用不同神话原型和传说元素的特点。可以说,图图奥拉的小说世界是一个人鬼不分的世界,充满了魔幻气息和时间的混乱感。时间和空间、活人和死人在不断地自然转换,完全不同于我们所具有的时空感和世界观,是20世纪小说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不过,我觉得图图奥拉的小说也有着很大缺陷,他的小说展示出的是尼日利亚约鲁巴文化的神秘、神奇和魔幻性,但是,小说却没有对非洲历史和当代社会进行清理、发现和批判,尤其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对非洲侵害的历史事实,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反映。他的作品宛如一个超越了一切现实和历史的童话和神话的世界,虽然扩大了非洲民间文学在西方视野中的影响,却属于那种文化奇观性的小说,多少有些剑走偏锋。

和图图奥拉的那种带有非洲部族神话传说与童话风格的小说不同,钦努阿·阿契贝一开始走的就是尖锐批判非洲现实社会的路子。他认为,非洲作家必须投身于当代社会重大的政治斗争当中,不能掩耳盗铃,或者当一个把脑袋埋到沙子里的鸵鸟。所以,他将自己的笔直接对准了遭受西方殖民主义长久侵害的非洲那独特的社会现实,以及非洲国家自身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毫不留情地以文学的方式给予揭示和呈现。

长篇小说《崩溃》是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被称为是“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系列小说的第一部,是钦努阿·阿契贝直接用英语写成的,于1958年出版。小说很快就获得了英语文坛最高奖“布克小说奖”,在随后的很多年里,它被翻译成了5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达1100万册,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之一。阅读《崩溃》的感觉,对于我也是一个极其新鲜和令人惊奇的享受过程。小说的篇幅不大,翻译成中文才14万字,英文版似乎要更短一些,只有148页。这部小说分为25章,每个章节都短小精悍,小说的叙述风格十分扎实有力,前面15章描述的是外国传教士还没有来到非洲大陆之前非洲人的生活状态。在欧洲老牌殖民主义者尚未进入非洲这块古老的土地之前,非洲人,具体说是尼日利亚人,还处在一种原始部落的生活状态里。这种生活形态十分古老,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被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各种原始信仰和习俗所左右。其中,有些风俗是十分有趣的,比如,他们对自己祖先的尊重到了过分的地步,说话和交往过程中喜欢用一些比喻,读起来特别有趣。而有的风俗则十分野蛮,比如,部落人会认为生下双胞胎是可怕的坏事,要把双胞胎扔到树林里去,等等。

《崩溃》通过主人公奥孔克沃悲剧性的一生,将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入到尼日利亚后对当地的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进行的巨大破坏呈现了出来,展现了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真实历史。奥孔克沃属于尼日利亚古老的部族伊博部落,他有一个名声不好的父亲,在部落里以懒惰和赖皮闻名——借了人家的钱很少归还。但是,奥孔克沃却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要成为和父亲完全不一样的、受大家尊敬的人。很多年过去以后,经过他自己的坚实努力,比如通过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他在18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其他所有的挑战者,成为部落里的摔跤高手,获得了部落人的广泛赞誉。然后,他又辛勤地耕作自己的土地,依靠劳动致富,娶了三个妻子,使自己成为了部落里的富人,因而他也成了部落里掌握发言权和在宗教仪式上扮演古代神灵的重要人物。但是,在部落举行的一次葬礼上,纯属偶然,发生了一次枪支走火事件,奥孔克沃打死了同部落一个人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失误,按照部落的传统习俗,是要惩罚肇事者的,肇事者必须离开自己的家庭和部落,在外面躲避7年之后,使被误害的人的灵魂得到安宁了才能够重新回到部落和家庭中。因此,奥孔克沃必须离开自己的部落。他到了自己妻子所在的另一个部落里,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渐渐地开始走人生的下坡路了。这个时候,欧洲传教士已经开始在非洲各地传教,传来了很多传教士传教过程中和当地传统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相对抗的流血事件——有的传教士被杀害了,而杀害传教士的村庄也遭到了白人的报复性洗劫。

7年之后,奥孔克沃终于等到回到部落的这一天,他回来了,但是,他吃惊地发现,自己所在部落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了。很多过去被部落抛弃和蔑视的懒汉、二流子都加入了欧洲人的教会,他的儿子竟然也加入了教会。他最为不解的是,自己的部落也在急剧地衰落中,和教会势力的抗争十分软弱。最后,奥孔克沃愤恨于部落的软弱,他单枪匹马、亲手杀了一个传教士的走狗。然后,他期待部落群起反抗,但是竟然没有任何响应,于是,奥孔克沃为了免遭白人的羞辱,悲壮地上吊自杀了。小说的结尾处,一个白人传教士正在写一本书,书的名字他已经想好了,就叫做《尼日利亚原始部落平定记》。

《崩溃》这部小说的基调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所描述的尼日利亚人所特有的民间文化、原始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无论是西方读者还是东方读者,读起来都会感到惊奇和新鲜。这是文化陌生感所带来的愉悦。不过,小说传达的悲剧性沉思相当深沉,以非洲人的方式呈现出殖民主义者根本就想不到的历史的另一面,同时,也将尼日利亚自身的社会、文化和历史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钦努阿·阿契贝的“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他一生中的重头戏。这个系列的第二部是长篇小说《动荡》,描述了20世纪的尼日利亚在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之前的社会状况:在20世纪上半叶,尼日利亚已经由原始的部落氏族农耕社会,跨越了一些历史阶段,直接进入到殖民地资本主义时期。她自身的文化传统在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冲击下逐步瓦解了,但是,英国殖民者所带来的基督教文化也无法在尼日利亚生根,社会中充满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息,人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惶恐。小说重点塑造了一个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尼日利亚青年,以他的遭遇来折射时代的命运。他打算报效祖国、有所作为,但是,在尼日利亚那种如同烂泥地一样的社会环境中,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四处碰壁之后,他逐渐消沉了。后来,他不顾众人的规劝,和一个本族人所鄙夷的女人恋爱,结果触犯了众怒,那个女人被自己部族隔绝了,而这个男青年则被判处了监禁。这部小说是一部带有浓厚悲情色彩的成长小说,以一个青年人的挫折来显现钦努阿·阿契贝对尼日利亚文化境遇的忧思。

“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第三部是长篇小说《神箭》,小说的着眼点放在了英国传教士在非洲的传教活动上,准确地呈现出西方宗教文化是如何系统地侵蚀了尼日利亚历史悠久的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尼日利亚的氏族部落社会制度。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部落的老祭司,他发现,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国人带来的基督教,他是无力去正面对抗的,需要用灵活的手段去适应。于是,他把儿子送进了白人办的教会学校,目的是想让儿子了解西方人的宗教。但是,祭司逐渐与殖民者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他们之间无论在文化还是宗教方面都是对立的,白人来到非洲,就是为了占领和掠夺。最后,白人巧妙地利用祭司的性格弱点,将他和部族中大多数人对立起来,使其他人皈依了基督教,完全孤立了掌握部族宗教仪式的老祭司,部族人再也不相信老祭司所主导的民族传统宗教了。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打击接踵而至——老祭司的儿子也死于非命,最后,老祭司崩溃了,整个部族也沦为了英国人的附庸,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被白人所控制。我觉得,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崩溃》的继续和延伸,它一方面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宗教入侵系统地呈现出来,同时,也将非洲人自身的不团结、目光短浅和唯利是图不留情面地展现出了来,指出内因和外因的综合,才是非洲崩溃的原因。

到“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人民公仆》,钦努阿·阿契贝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尼日利亚当下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独立之后的尼日利亚,英国殖民者被赶走了,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于是,各个党派和政治势力在尼日利亚纷纷登台。其中,一个混迹革命运动的政客南加当上了新政府的部长,他被称为是“人民公仆”,他也自称是“人民公仆”。但南加掌握权力之后,开始迅速腐化,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巧取豪夺,拼命地搜刮钱财,最终导致了反对他的革命的发生,南加这个腐败堕落的政客被赶下了台。小说把英国殖民主义者退出尼日利亚之后的社会政治环境表现得很逼真。那些上台的“革命者”和“民族解放者”,不久就陷身于贪污和腐败的丑闻中,那么,“人民公仆”到底有没有?他在哪里?钦努阿·阿契贝沉痛而绝望地发问,他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987年,钦努阿·阿契贝出版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热带草原的蚁山》,进一步描绘了尼日利亚当代社会的内部分裂。在小说中,钦努阿·阿契贝虚构了非洲某个国家,但显然这个国家就是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独特的蚂蚁穴,巨大而醒目,是当地特有的自然风景。小说的主人公有三个,他们都是大学同学,后来,其中一个当了总统,另外一个当了报社主编,成为总统的对立面,第三个人则当了政府中的情报部长,相对比较中立。总统利用权力对国家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主编则组织舆论的力量对总统进行批评,情报部长则在两个人之间摇摆,左右逢源。钦努阿·阿契贝以这三个同学的不同道路,将尼日利亚当代社会现实面临的多种选择以及其内在冲突做了一个呈现。小说中,政治风云变幻,人如同走马灯一样往来,但是热带草原上的蚂蚁山则巍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一个大自然的永恒象征。

上述五部长篇小说,是钦努阿·阿契贝最值得分析和阅读的作品。在这些小说中,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非洲人的命运展示,既展现了西方殖民主义进入非洲大陆之后带给非洲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全面损害,以及非洲旧有的文化和信仰体系崩溃的情况,又展现了独立之后尼日利亚新的当权者信奉权力和金钱,贪污腐败堕落,致使国家继续处于动荡之中的情况。2004年,钦努阿·阿契贝发表了给尼日利亚总统的公开信,拒绝了尼日利亚颁发给他的最高荣誉勋章。他以自己的行动对当代尼日利亚内部的动乱危险提出了警醒,对政客的腐败表示了抗议。2007年6月,钦努阿·阿契贝战胜了萨尔曼·拉什迪和多丽丝·莱辛,获得了第二届“曼—布克国际文学奖”。此前,他已经获得了尼日利亚国家文学奖、第一届英联邦诗歌奖等多项大奖,欧美有二十多所大学给他颁发了名誉博士学位。

可以说,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带有一点非洲文化的陌生感和奇观性,同时还带有批判性、战斗性和现实性。他的作品都是直接指向非洲的社会现实的,这个现实是殖民者退出之后千疮百孔的现实,是政客贪污腐败和军事独裁的现实,是穷人更加悲苦、妇女命运悲惨的现实,是充满了种族偏见和传统文化不断瓦解的现实,是贫困滋生、没有办法找到未来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钦努阿·阿契贝只能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文学应该像匕首和剑,去勇敢地向不义的政治、战争和腐败宣战。他不断运用文学的手段,以审美的视角,来呈现非洲的历史和现实的丰富性,来重新构造他理想中的非洲的未来,并发出了最响亮的文学声音。

猜你喜欢

尼日利亚部落非洲
An Uncommon Trip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鼓,打起来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阿尔贡古捕鱼节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