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典开启学生生命的黎明

2017-02-05杜彩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材儿童

杜彩云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变化学生的气质”。然而反观我们走过的教育之路,在小学生的黄金记忆时期,由于读的书太少,背诵积累太少,学生语言空洞无味,词汇贫乏,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止步于经典的扉页前,到头来却发现四面楚歌,举步维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从2005年起,我们不求名利,不走过场,不讲空话,扎扎实实地以科学的态度、儿童的情趣、经典的品味开展主题诵读活动,十年下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区域诵读课程的起源

从2005年开始,九原区以沙河二小为龙头,以儿童的视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科学地、有体系地开展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通过八年持续不断地实验与探索,打通了语文、音乐、美术等多学科间的森严壁垒,让学生在亲近母语、亲近文化的过程中,接受全面的经典文学与艺术的熏陶。经典作品将种子的能量蕴蓄于学生的身上。沙河二小承担的“关于诵读经典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曾在教育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十一五”优秀课题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并在北京现场颁奖(这是“十一五”期间包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课题)。这些年来,沙河二小面向全市、全国多次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为在九原区全面推广经典诵读成果做好了准备。

从2013年春季始,九原区教育局在全区所有小学中规范化地开设诵读课程,推广诵读成果,并进行区域化的深度研究,改变了全区所有小学生的精神气质状态,使经典诵读成为九原教育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经典诵读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其一为了开发并用足诵读教材,丰厚学生的积淀;其二为了确定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指导读书方法,整体推进课外阅读。用这样的方式构建起“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为两翼”的教学体系,实现小学六年“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的目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二、区域诵读课程的框架设计与操作

在四年的区域诵读深度研究中,我们按照泰勒的“课程论”思想,建立起“从容有序,不徐不疾;缓坡上行,六年一贯”的区域诵读课程框架。

(一)诵读课程的目标追求

1.在快乐诵读中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在丰厚积淀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励的作用,给学生以民族经典文化的熏陶。

2.打通经典诗文与生活的樊篱,开发出版融“经典化、序列化、生活化、儿童化”为一体的《主题诗文诵读》区域教材,供全区及更多地区的学校选用。

3.丰富诵读指导的操作策略,加强诵读的跟踪与检测,形成庞大的经典诵读“资源库”。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培养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诵读名师”。

(二)诵读课程的实施

1.时间要保证。

经典诵读要想得以长期、扎实有效地开展,就要由“做活动”走向“做课程”。活动是暂时的,课程是长期的;活动是集中的,课程是常态的。只有坚持“日日诵”,才能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在全区推进经典诵读之初,我们首先解决的就是统一规定诵读时间,确保每日晨诵20分钟,于清晨极静之时,用经典叫醒黎明。

课外阅读时间的保障:初期,强力控制各年级书面作业量,保证学生每日读书半小时;后期,整合语文教材,压缩讲读课课时,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课时。

2.内容要精选。

基于对“小学六年,拿什么优秀的文化给学生”这一问题的思考,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四化”:

经典化:拿最经典的作品给学生,确保作品从主题到表现手法都堪称经典。

序列化: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诵读的内容在体系的安排上应由浅至深。

生活化: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经典之作,让学生感受“诗词就在生活中,生活可以诗意地表达”。

儿童化:对于儿童来讲,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快乐,是否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在“四化”原则下,我们编写并出版了《主题诗文诵读》教材,将诵读与阅读、观察、表达、思辨、绘画、演唱结合起来,避免了“背而不知所云,诵而无所思考”的机械记忆。

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坚持这样的诵读原则至关重要,面对活生生的现代儿童,经典诵读不等于古代读经,现代学校不等于私塾,我们不能仅拿“四书五经”去填充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大脑,这不仅仅是对儿童的尊重,更是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

课外阅读书目的制定,主要是从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出发,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主题,确定了九个类型的75本儿童文学的经典,作为班级共读书目。

3.指导要科学。

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许多科学有效的诵读指导策略。

坚持“熟读成诵”,提高20分钟晨诵的实效性。

经典诵读操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最基础的理念就是“熟读成诵”。要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跑跑跳跳中愉悦诵读,自然记忆,杜绝“机械记忆”“生吞活剥”式的诵读。

激发兴趣,以多样的形式亲近经典。针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要求学校积极运用读、讲、赛、吟、演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亲近经典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从心底产生对文学与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外阅读推进中,我们注重上好整本书的读前开启课、读中推进课、读后交流课,在兴致盎然地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追求“美诵”,提升语感。在诵读实践中,我们按总结出的“字正腔圆诵读六法”,指导学生朗诵出诗词特有的节奏、韵律,展现诗词之美,而不是“小和尚念经”般的有口无心。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较好,对诗词有很好的直觉力与领悟力,对初高中学习古诗词与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文字内化,迁移运用,促进表达。诗词能培养有诗性的孩子。几年训练下来,学生视野开阔、情感丰富,常常能发现生活之美,习作与口头表达中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文采,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样。

4.开展培训,提升水平。

为了确保全区的诵读与儿童课外阅读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序列化、特色化,我们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材培训与展示活动,呈现样板课,提出本学期要达成的具体目标,让老师们有方向、有奔头。

5.狠抓评价,保驾护航。

在经典诵读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抓紧、抓好“评价”这一指挥棒,形成了三级激励性评价网络:一级评价为教育局对学校的测评,年终表彰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二级评价为学校对班级的测评,为优秀班级奖励购书卡,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持续增长;三级评价为教师对学生的测评,开展诵读之星的评选、表彰。

三、区域诵读课程研究的成效

1.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精神气质状态,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现在,不论到九原区的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我们会看到经典文化滋润下的学生,既能落落大方、温文尔雅,又能旁征博引、谈吐自如。正像《内蒙古教育》孙志毅主编所讲:“同全国多数学校的经典诵读相比,你们有教材、有课时、有培训、有评价,做得很扎实,既补救了现行语文教材的苍白,又变化了学生的气质。童年与经典结伴生长,就像吃牛肉而不是吃菜帮子长大。腹有诗书,想不文质彬彬也难!”

2.区域课程研究的前瞻性得到认可。2016年秋季,一年级、七年级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成倍增加,课外阅读进教材、进课时,这些教材改革的举措与我们这些年来的研究方向完全一致。

3.社会影响广泛。2014年5月,经过全九原区推广后的诵读成果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的评选,推荐参加了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成果评选;是年6月进行的“包头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背诵大赛”中,九原区小学组成绩斐然:在全市近千名参赛学生中,赛出8个满分学生,其中5个学生为九原区的;在进决赛的前50名学生中,有19名是九原区的。目前,九原区经典诵读成果多次在内蒙古及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展示,多次接待各地教育局局长、校长的观摩。《主题诗文诵读》教材以强大的生命力走向九原区外的很多学校,成为多地学校首选的诵读教材。

每个清晨,走进九原区的每所小学,学生朗朗的诵读声成为了一处最亮丽、最别致的风景。照这样再坚持几年,我们将培养出上百名诵读名师和上万名热爱阅读、底蕴丰厚的学生。经典诵读的区域研究将改变九原区的教育面貌,为当地教育特色的形成涂上厚重的色彩!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留守儿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