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与终身发展

2017-02-05赵凤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本核心素养

赵凤喜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项历时三年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终于出炉了。与年初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九大核心素养”相比,本次正式发布的“六大核心素养”, 体系明显“瘦身”,也更加体现“核心”的特点。 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笔者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确定意义非凡,它不仅适应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潮流,而且终于为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如何深化素质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找到了切实的切入点和基本路径。

一、贯彻教育方针新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方针是个上位概念,如何落实还需要有具体的方案和主张。建国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基于当时的情况,我们的基本主张是强化“双基”,以致后来演变成“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其相对应的措施是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如何定义、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甚至“素质”究竟指什么都有争论,人们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新课改提倡“三维目标”,应该说有进展,有新意,但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总给人以使用“舶来语”诠释中国教育真谛之嫌,而且也不甚明了,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阐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仅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够了吗?教育本来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双重功能,仅仅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能只鼓励个人价值实现,必须考虑个人发展为社会能够带来什么,否则,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什么“德”,树什么“人”,需要教育界提出明确的主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出台,适时地回应了这一问题。相信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在教育教学领域如何立德树人,会有一个有力的抓手了。

本次颁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了“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并且可教可学,“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我觉得,与“素质”的提法相比,“素养”更强调“养”,是经过持续终身的家庭启蒙、各阶段教育、社会环境影响的养成过程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品格。由于其可教可学,并可终身涵养,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就为我们找到了切入点,同时也是有目的指向的落脚点。

二、培育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

关于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途径的问题,该课题组负责人认为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即课改、实践、评价。从学校层面讲,教育教学实践依然是培育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立科研课题,立项开展研究。因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因而也成为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所以一个时期内,哪个地区、哪所学校如果抓住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主题,就牵住了课程改革的 “牛鼻子”,就能够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就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教育业绩。况且,任何一项教育举措,都离不开基于学校的校本化实施。这些具体措施不可能指望教育行政部门或研究机构给出具体的答案,所以,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尽早纳入学校的研究领域,不惜进行立项研究,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2.落实国家课程,立足校本实施。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制定的,国家这么大,地域这么广,基础状况千差万别,师资、生源不可能完全均衡,不同类别的学校学生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有所差异。所以,任何时期的国家课程都需要在保证开齐开足的前提下进行校本化的再设计,从而为本校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发校本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具有普适性,但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校本课程的补充。学校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夯实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还要促进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也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担当社会责任,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这些都需要健全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来保证。

4.开展校园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毋庸讳言,在当前升学教育依然成为社会情结的情况下,校园生活简单乏味、呆板枯燥是普高的一种通病,也是造成学生素养畸形的重要原因。打破这种万马齐喑的状况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换来的未必是一些功利性指标的损失,相反地,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的情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只能让中高考更加出彩。

5.改革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的且核心的素养来对待,足以看出对于学会学习的重视,也说明这一问题虽经多年强调,但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难改,“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依然盛行。恩格斯在描述某个学校的特点时说:“这所学校经费非常充足,可以聘请最好的教师,开设完整的班次,但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在半年之内,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这种高效率“使学生变成傻瓜的” “可怕的背书制度”在我们的现实中恐怕还没有绝迹。所以,学校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6.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实践领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社会参与,在参与中培养社会责任,锻炼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融入社会的空间。还可以利用校友资源,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的经验与经历本身就是一笔丰厚的教育资源,这些校友若能回母校现身说法,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我们也应该确立与本地区紧密相关的一些小课题,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在研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校本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