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升华山东制造

2017-02-05王芳

中国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琉璃阿胶工匠

王芳

近年来,山东省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刚刚过去的一年,“工匠精神”成为街头巷尾的高频词。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的今天,工匠精神逐渐升华为中国制造之魂。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国内外媒体、边境外宣期刊的记者们来到古代工匠鼻祖鲁班的故乡——齐鲁大地,先后赴济南、淄博、东营、威海、烟台五市的有关企业和园区进行集中采访,探寻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写道,“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能工巧匠辈出,鲁班就是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农在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说。近年来,山东省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2016年4月,《〈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出台,提出要积极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

“制造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山东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莎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0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4%和7.3%,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0.0%、72.1%,代表高端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坚守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落地的关键之举。作为工业制造大省,山东要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在新的工业浪潮中赢得先机与主动,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个国家工业文明的体现。对我国来说,工业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真正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实地采访山东的企业后,记者发现那些以工匠精神要求自身、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在中国重汽的每一个工业园区都矗立着这样的标语。这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口号,更是一份对“中国制造”沉甸甸的责任,对“中国创造”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这一切,都要靠产品质量本身说话。

“我们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有‘身份证,一旦质量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源头。”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MC加工部部长郭华告诉记者,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工匠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120到15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1个,产量还是原来的3倍。”

90后一线工人韩师傅每天的工作只是检查气缸套表面有没有磕碰、锈蚀和划痕,但是他深知,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对装备细节的把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我要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他告诉记者。

“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这是工匠精神最日常、最普通的表现。“我们还设置了不合格产品通缉区。”郭华告诉本刊记者,全程53道工序、11个质量门、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一辆整车装备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质量的把控。

在质量强省的建设方面,山东早已有了路线图。“山东全面启动‘山东标准建设行动。同时,山东制定了《山东省质监局关于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进‘万千百十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推动全省4万家中小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提升标准、质量、国际认证为基础,培育1000个以上名牌企业和产品;重点打造100个以上知名品牌标杆企业和产品;树立10大行业、10个区域和10个质量强市品牌。”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巡视员谷源强说。

制造业焕然一新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而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据了解,2015年山东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1.3%。无论规模总量还是经济效益,山东省均居全国第二位。不过,虽然规模总量大,但山东距离工业强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山东而言,除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的10个产业领域外,食品、纺织服装、造纸、轮胎、石化等传统产业也都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2016年1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力量。如今,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助推下,山东制造业已然展现出不同往昔的景象。

“运用‘互联网+卡车的模式,物流管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地通过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屏幕看到卡车的位置,也可以实时检测卡车的状态,提前把车辆的故障情况反馈回来。”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章丘工业园,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汽车电子设计部副部长田磊告诉前来参观采访的中外记者,该智能卡车不仅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减少意外发生,还能通过“互联网+卡车”的模式,实现人、车、货三者的协调统一,达到随时监控物流运行的效果。

目前,中国重汽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全球96个国家,连续12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

在烟台持久钟表集团的监控室,本刊记者见到了全国唯一的钟联网服务中心,这也是该公司的神经中枢。公司的技术人员给记者们做了现场演示,只见他进入服务中心页面,各个钟表运行情况立刻显示出来,“比如北京电报大楼楼顶的这座大钟,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它外观的指针走时状态,甚至可以对它的照明、整点报时及背景音乐进行设置。”

据悉,持久钟表集团在全国首创钟联网系统,可以把公司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时钟用网络和企业的中心控制室联在一起,随时能够远程维护运营,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30%、维护成本下降60%,彻底改变过去时钟系统设备维护费时、费工、费力的局面。“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钟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触发了时钟行业由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的大变革。”持久集团董事长朱长虹告诉记者。

制造业离不开能工巧匠

在5天的采访活动中,记者既参观了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新兴现代化园区,也见到了这些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一张新鲜的驴皮要变成一盒成品阿胶,需要99道大工序、300多道小工序,历时80多天。”在此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宏济堂阿胶手工坊,本刊记者见到了2016年被评为“匠心山东人”的宏济堂阿胶第三代技艺传承人武祥伦,他正在金锅前静静地熬制阿胶。“用金锅银铲熬制的阿胶富含黄金离子,质地更稳定,功效更显著。自阿胶问世以来,只有皇室贡胶全程用纯金锅和纯银铲制作。2016年‘金锅银铲得以重现人间,老百姓也能吃上最好的阿胶了。”武祥伦激动地说。

据悉,阿胶制作的整个过程全部为手工制作,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整锅阿胶报废,对技工的经验和技术要求很高。单单“打沫儿”这一道工序,就得昼夜不间断。跟阿胶打了近40年交道的武祥伦深谙“打沫儿”的技巧,知道什么时候该调整力道,什么时候该去除杂质,怎样熬出来的阿胶才算合格。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一名手艺人出身的“技艺传承人”,武祥伦坚守着宏济堂这条百年堂训,在机械化如此发达的今天,跟所有宏济堂人一起,依然坚持手工熬胶,用一份“匠心”守护宏济堂阿胶历经百年的“国胶”品质。

与武祥伦同是手艺人的徐月柱,则选择了另一份手艺活儿——与琉璃打交道。

在淄博市博山区,几座上千摄氏度高温的火炉旁,徐月柱手持铁棒,穿梭于炉火与制作台之间,或吹、或捻、或拉、或展,在来回数十次的烧制与塑型中,晶莹剔透而又栩栩如生的琉璃作品悄然而生。

在摆满了现代琉璃艺术作品的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徐月柱告诉记者,他在琉璃作坊里长大,从父母那里学习制作琉璃的手艺和技巧,高中毕业后便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作,正式入行,而这一做就是30多年。如果说,琉璃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瞬间艺术”,那么徐月柱对琉璃的爱与坚持却低调而悠长。

2011年徐月柱被授予“首届中国琉璃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6年8月,他又被评为“匠心山东人”。从手工匠人到艺术大师,徐月柱传承了博山琉璃匠人优良的技艺和肯吃苦的精神。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不断探索吹制琉璃制作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琉璃制作技艺和艺术创作风格,其创作的人立墨彩琉璃系列作品开辟了琉璃艺术的新篇章。

“听说过带WIFI功能的扳手吗?”在威海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本刊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款神奇的扳手。据该公司高级技师王胜忠介绍,这款高智能数显扭矩扳手目前主要应用在高铁装配制造上,“拧一颗螺丝该用多少力、需拧紧的螺丝个数、操作者与操作时间等所有相关数据在这台电动扭力工具上都可显示,其存储的数据也能同步上传电脑、手机,监控人员可随时随地掌握生产进程、质量与速度,确保不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

从最初的学徒工到如今的维修钳工高级技师,王胜忠完成了几十项技改项目,亲手研制了50多种新产品,拥有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起草了两项大力钳国家行业标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的工匠精神。“要留心观察生活,实实在在做事,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培养起创新精神。”王胜忠告诉记者。

猜你喜欢

琉璃阿胶工匠
90后大工匠
欢迎来到2060年!
工匠风采
阿胶的小脾气
法门寺里的琉璃
工匠神形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工匠赞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