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消费要提质 新兴消费应补缺

2017-02-05王蕴

中国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供给养老消费

王蕴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性消费发展的政策,极大激励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的扩大与供给质量的提升。但从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角度来看,供需不匹配仍然是制约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主要问题。

2016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加速向传统大宗消费和新兴服务消费“双支撑”的结构升级,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和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消费需求空间巨大,已经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但同时,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质量不优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在前期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政策的基础上,下一步应以提高政策统筹协调性为重点来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增强

从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实践经验看,顺应消费升级的客观规律是有效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扩大消费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自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先后进入以住行消费为主导的升级阶段,住行等大宗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支撑消费年均10%以上的增速,也支撑了相关投资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住行消费支出的比重虽仍然在上升,但速度明显放缓;而同时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且速度明显加快,居民消费向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双支撑”结构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

2015年,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住行等传统大宗消费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双重支撑的结构升级特点进一步显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虽然总体落后于城镇居民10年左右,但升级趋势大体相似,近年来住行消费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接近60%并呈进一步提高趋势,凸显双头拉动的结构升级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尚未完成的背景下,住行等传统大宗消费仍然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在规模上对消费形成了有力支撑;同时,在老龄化、信息化和消费文化全球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以服务性消费为主体的新兴消费热点蓬勃发展,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在边际增长上对消费形成了有力支撑。

消费向“双支撑”结构升级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消费增长从长期慢于经济增长转而明显快于经济增长。近两年,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速比经济增速快2到3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的稳健性在明显增强。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趋势性增强。2000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呈现U型变化,2008年消费贡献率达到U型曲线的底部。2009年以来,消费贡献率稳步上升,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贡献率达到71%,较投资贡献率高出32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形成。

供需不匹配制约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性消费发展的政策,确实极大地激励了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的扩大与供给质量的提升。但从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角度看,供需不匹配仍然是制约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消费领域,居民更加关注品质型消费,对消费产品的质量有更高要求,而市场供给却存在着低端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国人到海外大量抢购奶粉、马桶盖、电饭锅等消费产品,蓬勃兴起的“海淘”等,充分显示出一般消费品领域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

在新兴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着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从健康服务看,国民健康需求已经迈入多层次全服务时代。我国目前健康服务总量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与GDP之比仅为6%左右,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9%至11%、美国15%的水平。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均医疗服务资源不高,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服务供给尤为短缺。

从养老服务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但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总量缺口。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养老床位672.7万张。按照“9064”模式计算,至少存在207万张缺口。养老服务人员长期不能满足需求,据测算,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为1000万人左右,但合格护理人员实际仅有100万人左右。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不完善。

从旅游服务看,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正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社会转型,游客更注重旅游品质体验。但我国旅游服务供给总体上还比较单一,旅游设施落后,旅游体验不佳,制约了更多旅游需求的释放。

从文化服务看,供给总体不足,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7%,低于5.3%的世界平均水平和美国11.3%、韩国9.8%的水平。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潜在规模达到4.7万亿元,但实际消费仅1万亿元,缺口逾3万亿元。文化产品内容相对单一,文化服务形式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促进供需匹配

在准确把握当前居民消费升级总体趋势的前提下,解决居民消费面临的供需不匹配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主要在引导正确发展方向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释放供给活力。在进一步明确政府保基本、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激活体制内资源、调动体制外资源,着力优化服务结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比如,在医疗卫生领域,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提高医疗公共服务质量;探索引入PPP模式优化办医环境。在养老服务领域,使公办养老机构回归其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纯公益职能。在此基础上,加快释放公办养老资源,对由财政出资建设的养老设施可以通过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

二是以构建融合监管体系为重点,改革块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系,主动对接供给创新要求。新兴服务的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既有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形成挑战。当前新兴服务优化供给中存在的无人监管或多重监管等问题限制了服务供给优化。针对此问题,政府应以发挥好兜底作用和激励市场创新作用为目标,加快推进与时俱进的改革。对跨界发展的新兴服务业态或模式,或者由现有相关部门各自让渡部分权限,组成跨部门协调机制,针对新兴事业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既有管理措施。或者在把握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整合规范各部门管理权限,探索为市场主体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分割管理职能的融合,鼓励供给创新。

三是消除所有制歧视,健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发展富有效率和活力的市场主体,确立法人主体平等地位。消除对社会资本的所有制歧视,拆除隐性壁垒,营造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如,对民营医院,要切实取消在医保定点、优惠政策、政府购买服务、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所有制歧视。创新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将政府支出主要方向由建机构、养人员转向购买服务,使民办机构也能参与到政府保障基本服务的提供中;统一企业和民办非企业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相关优惠政策。

四是以提高政策相容性为重点强化政策体系效果,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清理已经过时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消除不合理的前置审批或修改审批许可条件。此外,应加强产品标准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一般消费品领域,应推进消费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在高科技消费品领域,应加快形成可动态调整的行业标准,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在鼓励创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方面,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制定完善有关服务行业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商业模式等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猜你喜欢

供给养老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