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班级凝聚力

2017-02-05陈艳波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归属感班级管理

陈艳波

摘 要: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只有同学之间彼此认同,形成合力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来说,也只有集体成员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班级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集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探究提高小学班级凝聚力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集体主义精神;归属感;班级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07

一个充满凝聚力、积极进取的班集体对于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学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拥有强有力的凝聚力的班级,它的成员之间必定是和睦相处的,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帮助,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优化课堂管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健康发展。

一、学高为师,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要想提升班级凝聚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只有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尊重,他们才会敬畏老师,才会对班级产生归属感,进而产生凝聚力。同时,小学生只有喜爱自己的班主任和班级,才会具备主人公意识,为班级贡献自身的力量。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和价值取向,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事件评析的能力。一个人的品德修为和价值观念是什么样子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人群的素质。为此,小学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学习的楷模与榜样,一定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给学生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小学生会看在眼里,学在身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其次,教师要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那份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热爱自己和班级;第三,教师在生活中要乐观开朗,友善待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并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实践证明,小学生会在老师的影响下提升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归属感,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

二、选拔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搭建班级凝聚力桥梁

一个具有强有力凝聚力的班级往往具有精干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作为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渲染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普通同学。凡是凝聚力强的班级,往往班委会成员是团结一致的,并且分工明确,规范齐全,得到学生信服。实践证明,选拔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可以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 经过选择并接受过考验的班干部在整个班级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学初期通常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引领下,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会变得井然有序,并逐步步入正轨。久而久之,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也相应减轻,最为关键的是由于这些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高了。

三、关注后进生,学生共发展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凝聚力强的班级绝对不是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而是一个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班级。

后进生作为关键性的人物,他们能否融入到班级之中,能否对班级产生归属感,直接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注后进生,实现学生共发展。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同时也要看到,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同自身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对于班主任来说,转化后进生的意义重大,这是衡量班主任是否合格和优秀的标尺。转变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转变工作思维,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情,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促进他们的发展。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工作者处处皆责任,时时为父母。众所周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属不易,后进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表象,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动作、发生的事件都蕴含着他们的个性。找根源,就需要从日常现象抓起,然后从现象归纳出本质。后进生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原因。只要我们能找到“病根”,开对“药方”,就会药到病除。同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持久工程,急不得,更怠慢不得。

四、创新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只是教材知识的讲授,在教学目的上就是学生能够有效记忆住相关的知识,在各类考试中能考出好的成绩,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围绕着学习成绩而展开。小学课堂,基本上学生学起来没有太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非常轻松,只关注自身教学的进度,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基本上不予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能死记硬背,至于能否理解,就很难说了,一时间出现了学生成绩还算可以,但是学生的情感和德育发展滞后,很多学生存在情感障碍、审美障碍、交流障碍等。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自觉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好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学顾名思义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为此,教师在一线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习引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因素,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层次化授课,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步,他们才能生活得快乐和有意义,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之后,他们才会关注集体的发展,增强集体凝聚力。

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对教师的热爱程度、对同学的认可程度,班级的班风建设直接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可。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是团结互助、相互理解、彼此宽容、学风优良、和谐幸福的集体,只有具备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小学生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凝聚力归属感班级管理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抓好班级管理
如何运用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