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茶文化差异与《茶经》翻译研究

2017-02-05曾春红赖福聪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茶具饮茶茶文化

曾春红,赖福聪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中外茶文化差异与《茶经》翻译研究

曾春红,赖福聪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播,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在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过程中,茶叶贸易十分频繁,大量的茶叶名称,以及与茶道相关的词汇也随着茶叶一起流传到国外。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以英语中茶文化相关词汇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研究茶文化翻译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本文即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分析了中外茶文化的差异,然后进行了《茶经》文化内涵及翻译问题研究。

茶文化;差异;《茶经》;翻译

1 中外茶文化差异分析

1.1 物质差异

首先,从茶叶的种类上来看,我国的茶叶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等。每一种茶叶有着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文化赋予了不同茶类不同的品性。在中国的茶文化思想里,绿茶口味醇香,饮用时能让人感觉身心放松,释放压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主要格调相一致。因此,在中国,绿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但是在英国,红茶是最受欢迎的茶类。与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英国人在饮茶时,更加关注的是茶汤的色泽,而且更倾向于浓郁的茶香。英国人在饮茶时,往往还会往红茶汤中加入牛奶或糖等,让茶味道更浓郁。

其次,从茶点上来说,中国的茶点种类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水果、坚果等。英国人饮茶时,常常以面食糕点,或者肉类食物作为茶点。

再次,在中国与英国茶文化当中,对于饮茶场所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异。中国的饮茶场所大多是茶馆,而在英国人们对于饮茶的场所通常没有固定的名称。一般在英国的贵族中,都将其饮茶的地方称为茶室。

最后,从茶具上来说,同英国相比,中国比较关注饮茶的茶具。在中国的茶具中尤以紫砂茶具和陶瓷茶具为主,这些茶具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种类丰富。且都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紫砂茶具和陶瓷茶具代表了一种高雅、内敛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一致。英国对茶具也十分讲究,他们体现出的是一种向往自由的思想内涵。

1.2 制度差异

由于茶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因此,在中国古代的谚语中,有许多对茶叶生产、管理等的描述和记录。例如,对于茶叶生产的季节,以及不同季节产出的茶叶的特性的描写。如谷雨春茶、春茶苦、夏茶涩等。这些描述都体现出了我国对于茶文化的关注,为后来的茶叶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在茶文化制度上,英国与中国相比,主要体现在给服务人员小费的传统上。英国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给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与饮茶密切相关。在英国上流社会,人们通常都会在茶室中饮茶。而在英国人饮茶的同时会有一位侍者将一个写有快捷服务英文字母缩写的上锁小木盒放在饮茶的桌子上,如果饮茶的客人需要侍者提供此种快捷服务,就要往盒子里投放一个硬币。后来,这种投放硬币的习惯就成为了给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传统。

1.3 行为差异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在生产茶叶、销售茶叶、饮茶时,都会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中国与其余国家在这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传统中,茶被视为一种待客的标志,饮茶的时间和仪式,都是由招待的这位客人的身份来决定的。客人入座时,主人就开始敬茶。在沏茶时,茶水以八分满为最佳,茶水温度要适宜。在英国,一天中人们饮茶的时间通常都固定为4次左右,分别为早茶、下午茶、中午茶、睡前一杯茶。由于英国人对于饮茶的需求大,因而就会刺激茶叶的消费。英国在整个世界上,属于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

1.4 价值差异

茶叶与近现代产生的饮料不同,由于生产工序复杂、传统悠久等因素,已经赋予了茶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都包含着自己国家文化的烙印。将外的茶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中西方赋予茶的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以及文化内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的茶文化当中,融合了中国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内涵,形成了极具包容性、质朴高雅的茶文化内涵。在英国,饮茶的价值凸显的较为强烈的一面即是在社交礼仪中,它代表着一种自由、高尚、尊贵的思想内涵。

1.5 茶道上的差异

中国人在饮茶时,十分关注茶道。在茶事活动当中,往往会融入社会伦理道德的内涵。人们通过品茶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通过饮茶来达到个人精神上的升华。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茶文化内涵也存在许多次的调整。在明清以后,茶文化出现了返璞归真的潮流。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追求水的质量好坏,也不再过分讲究贡茶的事。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茶汤本身的味道,以及茶文化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上。从而实现个人精神层次上的提升,达到心灵上的慰藉。在中国现代社会当中,茶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休闲、社交上,还体现在茶叶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余国家的文化交流上。在英国,饮茶习惯最早是在皇族形成的,皇族人会选用一些优雅的茶具饮茶。到了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社会中的一种社交茶会,从而延伸出茶文化礼仪。例如,在摆设茶具、插花、蜡台等时,要伴随着音乐和舞蹈。这些习惯是英国皇室贵族高雅文化传统的体现。

2 《茶经》的文化内涵分析

2.1 儒家

茶文化突出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礼仪与秩序方面。儒家思想的观念早在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开始上升到社会统领地位的。在我国的茶文化当中,在饮茶的前后都有不同的礼仪形式。经过长久的发展,饮茶的礼仪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庆祝方式,而逐渐成为一种道德、信念的表达。不仅体现出了深刻的思想道德层次,更体现出了茶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感染力。体现出了我国人民追求恬淡、高雅的生活形式,以及平和善良、彬彬有礼的待人之道。经过时间的积淀,饮茶的礼仪已经形成固定的系统。

2.2 道家

《茶经》当中体现出了道家思想中“自然而然、循序渐进、遵循自然法则”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当中阐述了这些思想。《茶经》传达出了相一致的文化思想内涵。它认为饮茶既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传达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陆羽在《茶经》当中传达出了这种思想,在饮茶前的准备阶段,在饮茶的环境上,在饮茶的茶具上,以及在后来品茶过程中的感受上,无不体现出了人内心对自然、平和的追求。

2.3 佛家

在西汉末期,佛文化传到我国,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文化传统思想,茶文化必然也透露出了佛文化的深刻内涵。首先,茶道是佛家弟子修行的一种方式,在佛家弟子修行时,饮茶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茶道与佛家思想有一种共通之处,都注重个人的体悟。这种思想的共通,就形成了茶道与佛家统一的追求,即对真、善、美的追求。

3 基于《茶经》文化思想内涵的翻译研究

3.1 词汇层面

《茶经》是盛唐时期的文化创作,因此都是运用文言文书写而成。这就给《茶经》的翻译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翻译过程中力求清晰、严谨。《茶经》当中涉及到了许多的专业术语,如“四之器”,代表了几种饮茶器皿,包括“风炉”、“筥”、“炭挝”、“火筴”和“交床”等。而“二之具”主要指的是“籝”、“甑”、“贯”等器皿。这些专业术语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是外国人难以理解的部分。因此,在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时,最好避免直译,如“炭挝”不要翻译为“char-coalmallet”。外国人很难将这种组合的词汇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多关注对其形状、用途、特征等的描绘。以“火筴”为例,我们可以注重其“扁平形似剪刀”的特征进行描绘。还可以运用该文言文词汇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或口语词汇来进行翻译。例如,在现时期,“火筴”还被称为“火筯、火筷子”等,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更加口语化的词汇来翻译成外语。

3.2 文化层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体现出茶文化思想内涵,也是《茶经》翻译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茶经》中有许多对于我国茶文化,以及茶事活动的描述,这些都体现出了深刻的东方文化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了茶道、茶诗等的茶文化艺术形式。国外的茶文化虽然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属于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不能将这种文化进行一一对应。在当前,我们建议多的就是采用补译方式。例如,在对《茶经》中的“神农氏遍尝百草”等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时,要让读者了解茶故事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神农氏”可以进一步补充上“also known as the Emperor of the Five Grains,lived some 5,000 years ago”。从而显示出茶文化背后的中国思想烙印。

4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它是对中国文化的映射,体现了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等。茶道、茶德是茶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当中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中外文化的对比研究,认真处理词汇、文化层面的翻译问题。

[1]何琼.《茶经》英译的几个问题——以FrancisRossCarpenter和姜欣等英译本为例[J].农业考古,2013(5):201-205.

[2]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Ross 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2-67.

[3]鲁利萍.《茶经》中的文化内涵及其英译得失[J].福建茶叶,2016(2):215-216.

[4]姜欣,姜怡.引领中华茶文化互文传承与传播的典籍《茶经》[J].农业考古,2014(2):167-170.

[5]叶静.30年来陆羽《茶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农业考古,2012(2):134-142.

[6]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7]许萍.中国茶文化英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曾春红(1977-),男,江西瑞金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语言学。赖福聪(1978-),男,江西信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茶具饮茶茶文化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美轮美奂的茶具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