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入画
——明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
2017-02-05李春华闫小荣
李春华,闫小荣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以茶入画
——明代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
李春华,闫小荣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明代统治者对程朱理学非常推崇,但是在思想方面却采取高压态势对待当时的画家文人,这也导致后者虽然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惮于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以琴棋书画表达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间。它在很大程度上吻合了茶事与茶文化的独特思想。笔者首先论述了明代画家所面临的时代背景,然后列举了若干以茶入画的代表作品,分析它们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明代;茶画;艺术境界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到唐朝兴盛阶段整体上已经定型。随着明朝茶文化的日趋完善和发展。古人乐于追求典雅、清淡、古朴的意境与风格,探寻并获得心灵层面的慰藉,升华自己的精神品格。明代长时间保持着政治方面的专制高压态势,使广大文人、画家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建议、意见、政治抱负与理想[1]。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道家思想中,处于“无为”状态。不少画家将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画作中,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茶画作品,使茶画变成了我国茶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
1 明代茶画兴起的时代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传统的龙团凤饼茶,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饮茶方式,从传统的煎煮法变成了瀹饮法(也就是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此后散茶取代了饼茶,成为了饮茶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明代画家在画作中加入了林林总总的茶具和文学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画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茶画作品被赋予了更丰富、更充实的审美追求,更高雅的艺术境界,更关注自我的心灵放逐,流露出追逐思想解放与自由、个性的思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那个时代绝大部分文人的独特心境。
比如,宁王朱权在政治失意后,创作了著名的《茶谱》这部作品,在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地形成了以茶解忧、以茶明志、寄情山水的自然主义茶道。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失意画家和文人对此道非常迷恋,这些画家在自己的画作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拓展了画作的范围和题材,以文徵明与唐寅等多位画家的作品为典型。他们创作了不少高水平的茶画作品,比如《陆羽烹茶图》及《事茗图》,不但充分地表达了这些画家高度推崇茶文化的理念,而且还很好地展示了人生的志趣。
2 吴门画派的茶画的艺术境界分析
明代的茶画作品以吴门画派为主要代表,唐寅与文徵明是最杰出的代表者。他们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茶画。他们在明朝的社会背景下,从传统的仕途追逐切换到崇尚大自然的山水风韵,寄情于领略山水风光,沉醉于琴棋书画中,在饮茶中找寻自由与自我,在画作中提升自己的情操。
2.1 《事茗图》的艺术境界分析
北京市的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唐寅创作的这幅茶画,它刻画了当时雅士文人在江南地区悠然自得地游玩,相邀品茗的雅集行为。从这幅作品的画面来看,近处呈现出的是山崖树石,而远景展示的是群山屏立、云雾弥漫,山下潺潺的流水、山间泉水时隐时现。它的画面中还点缀着几间草堂与茅舍,主人在草堂中倚案静候来客,案上整齐地摆放着茶盏与茶壶,侧屋则有一位侍童在不紧不慢地煽火烹茶。在草堂外的溪桥上,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策杖前来拜访,一位侍童抱琴紧随老者,好像是约好了抚琴品茗的模样。[2]
以上是作者为我们营造出的意象。试想这幅画的艺术境界,琴声、泉声、风声与茶釜中翻来覆去的沸水声,好像能够与画家自己的心声融合起来,书香、大自然的气味与淡淡的茶香,却能够使得这幅画让我们久久回味。尽管画面呈现出静态,然而它却充分地展示了自然与人在广袤的天地间的独特美感,时时触动画家和观者的心弦。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画家在题画诗中充分地表达了对饮茶的忠爱。虽然存在着一些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但更多的却是画家那种释然、潇洒的情怀。它体现出了深邃的艺术境界,向我们展示了世外桃源一样的良辰美景。从唐寅的这幅茶画来看,体现出了宽阔的意境,也表现出了画家在和大自然的深入交融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宇宙间的、天地间的妙不可言之处,这也是绝大部分隐士的真实独白,也能够展示出隐士生活中的乐观、豁达、积极的追求和感悟。
2.2 《惠山茶会图》的艺术境界分析
文徵明创作的这幅茶画描绘了文徵明与自己的好友王履约、汤子重、蔡羽与王履吉等多位名士到惠山游览过程中,相聚品茗的画面。由于品茶者非常关注品水,因此,当时的茶客高度推崇惠山泉——它也是被誉为江南地区茶水第二品。画家在《咏惠山泉》中这样说:“少时览《茶经》,谓能记水品。如何百里间,惠泉曾未试?……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茶醉。”[3]从这幅画的画面来看,一座凉亭矗立于连绵不断的深山之中,两位茶人在亭子内的惠山泉井的边上坐着,静静地等待茶水沸腾,一位侍童在怡然地烹茶,一位茶人在拱手欢迎前来品茶的客人,另外两个人在曲曲折折的山间小径上兴高采烈地攀谈。画面呈现出了祥和、宁静的气氛。这幅作品的主旨是,虽然身居于喧嚣的世外,但是却能够聚集起来与众同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内心的安稳与宁静的独特心境。由于茶事涵盖了辽远的清雅之意境,在很大程度上吻合了文人雅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怀。因此,人们也可以将饮茶当成实现心灵与哲理相互融通的渠道和媒介,茶叶被看成是天地间的一种灵物,它凝结着日月、天地的菁华,能够慰藉与净化饮茶者的心灵。可以想象这幅画面的意境:与好友身临幽境,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彼此间能够产生心灵相通的共鸣。这也需要观画者仔细地分析它的意象和艺术表现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茶画的艺术境界。
2.3 《琴士图》的艺术境界分析
唐寅创作的《琴士图》,充分地展示了明朝人品茗中重视情境幽远的做法,绝大部分都体现出了自然派的饮茶方式与风范,在大自然中融入饮茶的内容,使茶和天地、人之间能够融为一个整体[4]。这幅画中有一位儒士,在旷野深山品茗弹琴的场景。这幅画中的儒士是画家的好朋友杨季静,他也是知名度很高的古琴家,在遒劲的苍松下、在岩头的细瀑之前,高士拂琴茗饮、白袍披巾、神思飘逸,好像置身于无人之野,似乎已经融志趣于琴声、水声之中。身后摆着多种书画、前面陈列着鼎彝等在内的多种古物,一童捧物在一旁侍立,另外一童拱手。画家将琴韵炉风、松簌飞瀑、行云流水、茶汤连续不断的煮沸声与茶人发自肺腑的心声都融合为了一个整体,让人们既能够观看和感受到“动态”的自然,又可以“听”到自然本身的呼吸之声。
明代茶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被掩映在茂林修竹、青山秀水中的若干茶寮,览尽大自然辽远静谧的美。从此处也能够很好地看出,明朝时期雅士文人到野外的大小茶寮游览和品茗,更在意心中和大自然密切融合的广阔胸襟,也在乎性灵的独特意境[5]。
从此处来看,吴中画家的茶画充分地展示了天人相合的艺术境界,尽可能地在高远超逸的大自然美景中寄托自己澹荡平和的情怀。从这些茶画的画面来看,绝大部分都属于隐逸高士在茂林修竹青、山秀水中品茗的日常生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必须要关注画家心里如何理解自己所面对的这个宇宙及风物山川。品茶事茗,重在宁静与洁净的内心,而不是关注热烈、芜杂、喧嚣、世俗的世界,观画者在飘远、淡逸、幽冷的特殊艺术境界中,能够达到心与万物同游,自我生命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缱绻与舒卷,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物我合一的效果。
2.4 《品茶图》的艺术境界分析
1531年,也就是嘉靖辛卯年,文徵明创作了著名的《品茶图》,在这幅作品中,文徵明通过详细的笔触,精准地记录了日常生活中以茶会友的情境。图内设置了环境幽雅的草堂,苍松高耸,小桥流水的布局也是恰到好处,几榻明净,堂舍轩敞。茅屋中对坐着主客两个人,在清谈品茗,几上摆放着茗碗与茶壶;堂外一人在慢慢地穿过小桥,稳步朝着草堂走过来;茶寮中燃烧着炽热的炉火,一个侍童在努力地煽火煮茶,为后续的茶事做准备。画末的具体款识如下所示:“嘉靖辛卯年,山内茶事正盛,时会陆子傅对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乃佳话也”。从这幅画来看,这两个人恰恰是陆师道与文徵明。文徵明所描绘的林茂松青、品茗茶舍、景色幽致,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当时广大文人画家极力获得的理想中的茶舍。“傍山斋构以斗室,内置茶具若干,使一童子专事茶役活动,以便长日品茗清谈,兀坐寒宵,幽人首务,断然不可废者’[6]。文徵明在这幅作品中题诗云:“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山开。谷雨乍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从此处来看,广大文士画家们就在吴中的广大碧野青山之地中,游览观光,品茗清谈终日,远离尘世间的纷扰和喧嚣,。
3 结语
综上所述,明代茶画体现出了幽远独特的意境,这也是画家的精神世界和世界观诉诸于画作的具体表现,是其意象的显著外化。他们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创做茶画的过程中营造出了清雅虚静的自然美,而且沉醉在这些画作中,使内心获得了高度的精神自由。这也是他们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这些茶画中的种种意象,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茶画提供了有效的线索,感悟与品味画家笔下那妙不可言、虚静、高远的意境,展示出了画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情趣,能够使人们的心灵产生较大程度的共鸣。
[1]夏樾.茶文化对明代文人画家的影响[J].美术学刊,2011(12):70-73.
[2]雷子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境中的人物、结构与旨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刘军丽.明代吴中文人茶画创作与艺术境界探析 [J].农业考古,2012(5):170-174.
[5]张美娣,阮浩耕,关剑平等.茶道茗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75.
[6]文震亨.长物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
李春华(1966-),男,河北承德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闫小荣(1974-),女,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国画、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