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的融合途径探讨
2017-02-05袁文杰
袁文杰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23002)
钢琴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的融合途径探讨
袁文杰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23002)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改编曲目,是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在1972年根据古典琵琶独奏曲改编而成的。《夕阳箫鼓》一经出现,就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被争相传颂。在茶艺表演当中,经常会选用《夕阳箫鼓》作为背景音乐,不仅是因为《夕阳箫鼓》的旋律非常符合茶艺活动的氛围,也是因为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和茶道精神内涵不谋而合。艺术形式本就是相通的,音乐与茶道的相融相通,有助于塑造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围,也有助于茶文化的持续传承和继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钢琴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的融合途径展开分析。
钢琴曲;夕阳箫鼓;茶道;融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源流,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辟论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分支的方方面面,并在茶道文化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钢琴曲《夕阳箫鼓》中表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茶道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同宗同源,这是联系钢琴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文化的重要桥梁,以此为切入点对钢琴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的融合进行探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钢琴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的融合又将有力地推动文化创新,这无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还是中国传统茶道文化,都是非常有益的,在融合创新中,必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彰显出更强大的文化魅力。
1 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分析
钢琴曲《夕阳箫鼓》全曲共分为十个段落,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段落之间相互紧密衔接,以无声商调为基础,突出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并强烈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没有西方音乐常见的大段和弦的表现,更多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山水一体、天人共处的唯美意境、和谐氛围,让人在平静的旋律中,感受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自在感受。李西安对钢琴曲《夕阳箫鼓》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论述:“它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描绘了祖国的秀丽景色,在流淌的音乐旋律中,让人的身心与自然实现交融,使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李西安的论述,就涉及了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思想,给予了钢琴曲《夕阳箫鼓》以深刻的哲学内涵,也让词钢琴改编曲更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良好地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当中。
由于改编自传统的中国古典琵琶独奏曲,因而钢琴曲《夕阳箫鼓》在演奏过程中,也在极力用钢琴的声音模拟琵琶、古筝、萧、鼓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在演奏技法上,它借鉴了中国民乐中的演奏技法,使得其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音乐之美更加浓厚,更具有感染力。比如,在《夕阳箫鼓》的引子部分,“江楼钟鼓”的第一句在演奏方式上就借用了中国古典琵琶弹奏技巧中的轮指,并有部分旋律在模仿鼓的声音,在之后的旋律中,又对古筝刮奏的效果进行了模仿,用以描绘春风吹动的江水在涟漪之中产生的远方钟声的回声;第二段落中,又用钢琴旋律模仿箫鼓的音色,表现了暮色下的江南景色,给人以安详、静谧之感;在“风回曲水”部分,又开始模仿古萧的音色,让人音乐感受到流水的潺潺之声,产生心理的欢愉之感,仿佛置身于水光波动、星光点点的夜空之下。
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研究可以发现,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段,都让人产生了强烈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置身与自然之中的身心俱欢的切身感受,不断向人们传达着“天人合一”的意蕴之美。在钢琴曲《夕阳箫鼓》所营造的山水画面当中,听者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听者的内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2 中国茶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分析
中国茶道内涵博大精深,令人叹服,但其核心仍然在于一个“和”字,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代表了天地大同,“和”代表了事物最佳的存在方式,“和”也代表了中国人心中长久的哲学信仰。而中国茶道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和”的集中体现。陆羽在《茶经》中指出,煮茶的过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以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唯有“和”的思想,唯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深刻论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根源。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要法天顺地,将自身融入大自然当中,正确地将自身定位为自然的一份子,而万万不可脱离自然“独善其身”,否则终将遭致毁灭。在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国茶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的要求基本类似,并增加了新的、更加具体的内涵,即饮茶之人应当尊重茶叶的自然之美、纯澈之美,用最天然、最淳朴的方式饮用茶水,方能更好地领悟茶的精神意蕴,使个人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更好地感受天地万物的灵韵,获得精神的超脱。
中国茶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犹如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但中国茶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置身于茶的文化氛围中,又产生出了新的价值内涵,无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良好拓展,而与此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也让中国茶道更加富有中国文化美感,让中国茶道更加能够吸收天地精华,为人的精神进步提供更好的依托。
3 钢琴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的融合途径
基于共同的“天人合一”的价值内涵,钢琴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的融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这也是很多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中将钢琴曲《夕阳箫鼓》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从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化环境中,面对多元化的文化现状与强烈的文化入侵,科学探讨钢琴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的融合途径,也将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茶文化的良好传承和继续发展。
3.1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弘扬中国茶道
近代以来,西方猛烈的文化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打压非常严重,导致很多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但在中国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头赶上,立足中国大地,和西方文化形成对立之势。虽然客观来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然比较小,但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强大,绝对不容小觑。因此,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分借力,是实现钢琴曲《夕阳箫鼓》和中国茶道融合的有效策略。一方面,要以钢琴曲乐章中的“点”为突破口,多点结合,充分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感,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强大感染力,为人们描绘一幅幅生动、唯美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带领人们感受中国文化之美、中国音乐之美。另一方面,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将钢琴曲《夕阳箫鼓》乃至其他富有中国文化之美的乐曲,和中国茶道良好结合,不断创新,在摸索与探索中,寻找更多的富有中国文化之美的现代音乐与中国茶道结合的可能性,以现代乐器迎合人们的听觉感受,以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茶道精神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钢琴曲《夕阳箫鼓》和中国茶道相互融合的肥沃土壤,这一片肥沃的土壤开发利用得越多,二者融合的效果就越好,融合之后效果所延续的时间也越长,所获得的影响力也越大。
3.2 深入挖掘现代乐器演奏与传统文化的共通点
时代在发展,乐器也在进步,传统的中国琵琶、古萧在演奏中的局限性越来越体现出来,所能获得的人们的喜爱程度也在逐渐下降,这一现象虽然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如果仍然一味沿用传统乐器所演奏的曲目所谓茶事活动的背景音乐,必然不利于茶事活动的与时俱进,甚至可能引起年轻一代对于茶文化的反感。唯有通过深入挖掘现代乐器演奏与传统文化的共通点,以现代乐器为载体传达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传承。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在茶事活动中应用所体现出的良好效果,不仅仅由于其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思想相一致,也是因为其在演奏技巧方面,大量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演奏特点,营造出了极具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的音乐氛围,为人们提供了具有心理共鸣的音乐体验。音乐演奏的最高境界,就是表达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或悲壮,或欢快,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人们的内心情感永远都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这是血浓于水的事实。因此,不论演奏工具如何变化,不论演奏形式如何颠覆,只要深入挖掘现代乐器演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点,永远是可以赢得中国人的心理共鸣的,这是钢琴曲《夕阳箫鼓》乃至其他现代乐曲和中国茶道融合的一个良好突破口,这一突破口也将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变得更大。
3.3 大胆创新中国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版本
钢琴曲《夕阳箫鼓》和中国茶道的融合表明,现代音乐形式与传统中国文化并不是格格不入的,而应当是彼此良性互补的。现代音乐提升了中国传统茶道文化的时代感,让更多的年轻人乐于接受,而传统的中国茶道文化以其深刻的内涵,增加了现代音乐形式的文化底蕴,让现代音乐变得有血有肉、丰满充实,增强了现代音乐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以钢琴曲《夕阳箫鼓》在中国传统茶艺表演中的良好运用为案例,大胆创新中国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版本,对于中国茶道文化的传承、弘扬是非常有益的。现代乐器如钢琴,在表现音乐表现能力和表现维度上更加丰富,而传统中国乐器则在某一方面的音乐表现力上非常突出,如画面感的营造。在创新中国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继续用以钢琴为代表的现代乐器,改编演奏一些传统的中国乐器表演的曲目,在突出表现传统曲目的特征和魅力的同时,对乐曲进行适当创新,使乐曲更加符合中古茶道精神内涵,也使乐曲更加能够迎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在此基础上,现代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将富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将其运用到中国茶艺表演中,实现与中国茶道的融合,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仅有利于茶道的延续和发展,也有利于增加现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技艺的认知。
4 结语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一个现代乐器和传统乐章良好结合的典型案例,并在茶艺活动的演奏当中得到了有效运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从这一个案例拓展开来,可以发现钢琴曲《夕阳箫鼓》乃至现代乐曲和中国茶道的结合是可行的,是可操作的。在当前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中国茶道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承,要想实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就必须注意引入现代元素,不可闭门造车。在传统与现代交互、旋律与心灵共鸣的过程中,钢琴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的融合所彰显出的文化魅力将得以不断扩大,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坚持“天人合一”的文化核心,让现代钢琴曲和中国传统乐章结合,用现代的演奏方式,置身于中国茶文化的浓烈氛围当中,为人们描绘一幅幅栖身于山水之间、融汇于自然之中、陶醉于文化之上的画卷,将是中国传统茶道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持续生命力的有效策略。
[1]刘畅.论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元素及其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王霖.疏忽一时抱憾归,徘徊廿载今揭晓——《夕阳箫鼓》曲作者及有关疑题的再探究[J].中国音乐学,2016(1):50-53.
[3]李宁.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之道[J].当代音乐,2016,15:42-43.
[4]池水婧.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纽带——浅谈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创新[J].大众文艺,2016(17):169.
[5]吴雪蕾.释析《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6-108.
袁文杰(1979-),男,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艺术,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