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视角探索赣南采茶舞的数字化艺术特色

2017-02-05李萍

福建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矮子水袖客家人

李萍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基于审美视角探索赣南采茶舞的数字化艺术特色

李萍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在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中,赣南地区采茶舞的历史相对更悠久,据历史记载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兴起于明朝年间、成熟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年间。采茶舞经过岁月的冲洗依旧绽放着光彩,在民族舞当中,采茶舞依旧展现着它那独特的舞姿及魅力。将采茶舞作为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重点研究研究对象,不管是对赣南地区风土人情的研究,还是对采茶舞的探究都有切实的意义。基于此,现基于审美视角下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审美视角;赣南采茶舞;艺术特色

在历史上,我国赣南地区是主要的产茶地域,当地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因此从中孕育出采茶舞、采茶歌、茶灯物等以茶为元素的艺术风俗。赣南地区的采茶舞主要是将人们采茶的行为动作与舞蹈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早在明清年间,位于赣江上游的安远县九龙地区就已经拥有了采茶舞。从赣南地区所流传的采茶舞来看,其艺术手法及舞蹈所呈现的内容都体现出了客家人应有的性格特征及乐观的生活态度。2006年,国家就将赣南地区的采茶舞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这将表明采茶舞对我国的民族舞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以审美视角为出发点,分析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对于赣南采茶舞的学习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赣南采茶舞蹈概述

我国的赣南地区占据江西总面积的25%,该地区的形成历史悠久,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采茶舞是赣南地区的文化代表,历年来赣南地区居住着客家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采茶为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安远县九龙山的茶人们耳熟能详。客家人在长期的采茶生产作业中,逐渐寻找到了缓解疲劳的有效办法,那就是在采茶的时候唱歌曲,这也是最早的采茶歌的雏形。当人们逐渐熟悉了采茶歌曲之后,客家人将采茶歌曲和灯彩舞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磨合就形成了《姐妹摘茶》、《板凳龙》等成熟的作品,客家人所创作的这些舞蹈再经过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了采茶舞。所讲的这些舞蹈文化都能从中体现出客家文化,尤其是从悠久的历史中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客家人文情怀。在历史的印记中,这些优美的舞姿已经融入到了客家人的血液里,同时也成为我国赣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代表之一。

2 赣南采茶舞中的“三绝”艺术动作表现

2.1 扇子花

在采茶舞蹈中扇子是重要的道具之一,不管是任何一个舞者在跳舞时都要拿一把扇子在手中。当舞者舞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展现出形式各异的扇子花,在整个跳舞过程中舞者依靠扇子来承托出优美的舞姿,从中表现出舞蹈将要表现的寓意,同时也抒发出舞者内心的思绪。对于采茶舞中的扇子花来讲,一般可以划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单扇花任何舞者都能使用,但是双扇花只有女性舞者才能使用。舞者所使用的扇子花表现出来的动作和采茶舞的动作基本上一致,都是从客家人日常采茶作业中衍生出来的。在采茶舞中,舞者所使用的彩扇子都将其形象比作劳动工作及生活中的生产工具,例如挖铲、剪刀、锄头等,同时也可以比作炊具、缝补工具等。在跳舞过程中不论将扇子比作什么工具,其舞动起来的时候都能让人感觉到舞姿的自然、灵活,让观舞者可以随着舞者的舞姿翩翩起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花也衍生出了许多种,扇子在舞者的手中自由旋转做出形式各异的图形,同时舞者在结合音乐从而形成了极大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体现出了赣南地区采茶舞的艺术感染力。

2.2 矮子步

在赣南地区的采茶舞中,男性舞者一般惯用的基本舞步就是矮子步,这种矮子步在采茶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矮子步与客家人的采茶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进入采茶季节之后客家人就会全家出动上山采茶,在采茶的过程中,一般男性背的背篓与茶树的高度不一致,采茶女在采好茶之后,都是由男子半蹲着才能倒入背篓中。所以说在采茶舞的表演环节,男性舞者的舞台表演要比女性舞者的位置更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成为赣南地区采茶舞中一个典型的舞步“矮子步”。矮子步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舞蹈步伐,这也算是在舞蹈艺术中的独创舞步。当男舞蹈演员在表演矮子步时,舞者要保证双腿处于半蹲或者全蹲状态,其步伐主要是忽高忽矮,相互交替着,在其矮子步中也含有摇、滑、搓等步伐。当舞者在进行采茶舞表演时,不光要拥有比较深厚的基本功,除此之外也应具有相对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舞蹈的表演。随着舞蹈形式的多样化,在采茶舞蹈中也有不少女性舞者使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在《茶韵》这个舞蹈中就有女性演员采用矮子步,这种特别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2.3 单臂水袖

对于水袖来讲一般都不陌生,因为在我国戏曲中经常会使用到,但是赣南地区采茶舞的水袖却与普通舞蹈中的水袖有所区别,在采茶舞中所使用的水袖不是传统的双数,而是在舞者的左臂上只有水袖。我们经常所看到的戏曲中所使用的水袖都是双数的,这也体现出了对称美。但是采茶物种使用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加上特别的水袖更能体现出采茶舞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采茶舞中的水袖表演也非常考验舞者的基本功,在水袖表演时要求舞者进行手舞时要调动起其手腕、胳膊肘、肩膀等多个部位。其舞蹈动作也是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缠,卷,飘,遮,卷,拖,摇,捧,挥,抖,绕,摆,抛,拂,扬,甩等十几种作。当在整个采茶舞表演过程中,增加单臂水袖的感染力。同时在采茶舞中还能看到客家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例如:采茶人在采茶作业时经常会用左手来擦额头的汗水,因此在采茶舞蹈中经常会看到舞者用水袖模仿劳作人擦汗的情形。同时采茶舞中还有模仿动物的情形,例如挥动水袖就好比狗摇尾巴,站起的时候犹如马腿,舞者游走时犹如水蛇。同时舞者在挥动水袖时再加上矮子步,这样一来让水袖表演更加自然灵活,以此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3 赣南采茶舞艺术的审美特点

3.1 具有诙谐幽默的精神气质

我国赣南地区的客家人由于早期被人奴役,然而通过采茶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难以倾诉的谚语,后来他们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接受了这种苦环境。他们以诙谐幽默的行为动作来获得生活的乐趣,客家人这种思想也是苦中作乐。客家人在这种环境所创作出的采茶舞,说明了这种苦中作乐正是采茶舞对外界所要表达的东西,除此之外,在采茶舞蹈中所使用的许多唱词也都非常幽默,例如说道愁的时候,却话锋逆转说成不悲愁,等到说道苦的时候却故意说成不苦痛。同时在《反情》这个舞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四哥哥踩了四姐姐一脚,而四姐姐没有说疼,只是说了一句“哪个瞎了眼的”。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和赣南地方戏曲有着直接的联系,该地区的采茶舞中传承了好多地方戏曲中的元素。从采茶舞中来看,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其内容,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诙谐幽默,比如把一个高大形象故意演成一个矮子,将传统的双水袖改变成为单水袖,从这些表现形式来看,观舞者都能体会到赣南地区独特的舞蹈表现艺术。

3.2 唱、念、舞结合的艺术审美形式

在采茶舞表演中一共有三种基本表演形式,其分别是唱、念、舞。采茶舞受到赣南采茶戏的影响,从其舞蹈表演形式上来看可以失去唱和念,可是唯独不能缺少的就是舞蹈的动作。换而言之每一个采茶戏表演者也算是一个舞蹈演员。例如在赣南戏曲《钓拐》中就将表演者的行为语言、音乐及文字语言相互结合在一起,把传统的唱、念、舞三种形式有效结合在一起随后呈现给了观众,其戏曲的文字念白部分主要是为观众讲述一个放牛钓拐的故事,表演者使用一些行为动作来描述这个情景,其舞者一只手拿着吊杆,另一只手拿着扇子,踩着幽默的鼓点走上舞台,这种表演形式的采茶舞主要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种快乐的景象。

3.3 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

赣南地区的采茶舞主要体现出了淳朴的客家文化。其一从赣南地区的采茶舞中的伴奏来看,一般都是一些赣南地区的特色小曲,但是随着舞蹈形式的多样化,其采茶舞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采茶舞的表演过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唱腔;从客家人的现实生活中,例如摘茶、打猪草、捡菌子、挖花生等劳动作业中衍生出了采茶舞的舞姿。从这表现形式中来看,赣南地区的采茶舞中渗透着非常浓郁的客家气息。尤其是在采茶舞中还用许多客家方言来命名采茶舞的动作,比如乌鸦展翅、蛤蟆过桥等;同时也使用一些客家人的民歌来作为采茶舞的命名。这些充分表明,赣南地区的采茶舞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成为了我国民族舞中的典型之作。

4 赣南采茶舞艺术特色的发展趋势

赣南地区的采茶舞虽然说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但怎样才能将这种非物质文化传承及延续下去?这将是一个难点。经过上述细致的叙述,其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的可开发性主要有三点:其一把民族元素与现代舞有效的结合;赣南地区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从采茶舞中可以体会到强烈的客家习俗,因此,将民族习俗与现代表演形式相互结合,从中诞生出更加完美的舞蹈作品;其二,采茶舞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其表现内容有不断创新:目前人们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还要进行创新,这样一来才能不断扩充采茶舞的表演内容,才能保证其舞蹈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其三,经常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不仅要与国内各种舞蹈家进行交流,还要将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和全世界不同民族舞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完善采茶舞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提升我国赣南地区采茶舞的知名度。

5 结束语

赣南地区的采茶舞是我国民族舞中的一朵异样的花朵,同时从其舞蹈中呈现出客家人的生活方式。赣南地区采茶舞拥有特别的艺术表演风格,这也是其他舞种没有的艺术特色。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今采茶舞还在不断的创新,将这种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保护之下,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将会在客家山上继续翩翩起舞。

[1]韩勇.浅谈跟随茶文化脚步的赣南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的发展[J].福建茶叶,2016(3):401-402.

[2]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曾晶.浅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特征[J].黄河之声,2013 (12):60-61.

[4]李雪玲.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民族艺术研究,2015(3):73-75.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舞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62400410247。

李萍(1980-),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矮子水袖客家人
“矮”字歇后语
Singing the Changes
客家人
SINGING THE CHANGES
水袖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白牙(短篇小说)
行酒
曾凤飞:水袖轻拂的《远·近》恭王府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