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茶礼仪对比研究

2017-02-05赵丹赵荣改

福建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西饮茶礼仪

赵丹,赵荣改

(1.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茶礼仪对比研究

赵丹1,赵荣改2

(1.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随着东西方茶叶贸易的开展而进入西方,在当地气候环境、民族文化、历史因素等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西方特色的茶文化礼仪形式。本文以跨文化语境为研究框架,首先分析了中西茶礼仪在内容形式、交际特征和思想哲学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而后分析了造成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对待中西茶礼仪的差异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从而实现世界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跨文化;中西;茶礼仪;对比;根源

中国西南部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地区,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劳动人民将野生茶树栽培为家茶,并制定出一套缜密的制茶、冲茶与饮茶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改良,茶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与深厚的积淀,成为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结晶的象征,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深化,我国茶叶出口至世界各地,于十七世纪进入西方,获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英国逐步成为“国饮”,是英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数百年的饮茶历程中,西方人民对饮茶的形式及内容都进行了“本土化”创新,最终形成了以英国下午茶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在世界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所发展承袭下来的行为规范,是本民族文化形态的象征与体现。中西方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气候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中西茶礼仪也就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1 中西茶礼仪对比分析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茶礼仪也不例外。中国茶礼仪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有礼有序、道法自然、和谐大同,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相应的自然规律,人们行事要以集体为中心、以自然为依据、以境界为追求,品茶的目的在于平心静气、理解人生,提升自我的思想层次与精神境界。西方茶礼仪则不同。西方人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对“原罪说”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人生来即有罪,人活于世间就是为了赎罪,人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救赎自己,唯有救赎完成才能够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以个人的不懈奋斗与努力来实现远大的理想目标,这就是西方个人主义与价值取向的来源。另外,西方社会曾有过一段深刻的骑士文明时期,人们崇尚优雅端庄的贵族气质,所以饮茶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休闲雅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展现自我修养的社交场合。具体而言,中西茶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中西茶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千秋

中国茶礼仪历经四千余年的洗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内容上来说,有婚庆茶礼仪、宴客茶礼仪、工作茶礼仪等,其中,婚庆茶礼仪是指传统婚庆活动饮茶时所遵循的礼仪规范,即在结婚当日,新娘到新郎家以后,要亲自为新郎的父母倒茶、敬茶以示尊敬,长辈在饮茶后则要将红包放在茶盘上以示感谢;宴客茶礼仪则是主人为客人所进行的一套敬茶规范,通常由女主人为客人泡茶以示欢迎,待客的茶叶在品质上往往要优于主人一家的日常饮茶,从而突出主人对客人的重视;工作茶礼仪指的是同事之间的饮茶方式,这与家庭饮茶方式不同,通常人们会去茶馆等闲适清幽的场所聊天叙事、增进情感。从茶礼仪的接待对象来看,既可以是亲朋好友,也可以是同事领导,任何人居于任何身份,都能够有其适用的茶礼仪。从茶礼仪的目的来看,有些是为了工作、聚会、交友,更多的则是为了修身养性,净化精神世界,提升内在层次。从茶礼仪的送茶秩序来看,一般是晚辈给长辈送茶、下级给上级送茶、主人给客人送茶等,与我国传统礼仪层级制度一致。

西方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分枝,起初随着茶叶贸易的开展进入西方,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剥去了东方文化的外衣,彰显出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西方茶文化讲究独立的个体及自由的创造,在礼仪规范上并没有中国茶礼仪那样严格和繁琐。从饮茶的主体来看,起初饮茶是流行于西方上流社会的女性之中,她们为了打发无聊的午后时光,常常邀请朋友到家中饮茶聊天,不仅可以饱腹,还起到了很好的社交效果,为女性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一扇明窗。后来,下午茶的习惯融入到社会各个阶层,西方人的饮茶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有晨茶、上午茶、下午茶、晚餐茶等区分,饮茶时不仅配有美味精致的茶点和水果,还要在茶内加入牛奶、蜂蜜、柠檬汁等多种辅料,令茶更为营养。从饮茶的地点来看,工作日人们通常去咖啡馆或茶室饮茶,周末则多在家中举办宴会。从饮茶的目的来看,西方茶文化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扩大社交脉络、增进人际关系,所以,西方茶礼仪对于着装、谈吐、举止等均有较高要求。在茶宴中,男女均要着正装,男士要显示绅士风度,谈吐风趣,仪态大方,女士则要突出淑女姿态,举止文雅,高贵动人。

1.2 中西茶礼仪的交际特征各不相同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是独自品茗,或者邀上一两挚友,言语不多却心领神会,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乐于从饮茶之中获得启示,创作出意境深远的茶诗、茶画和动人的茶歌、茶舞、茶戏等,茶被视为人们开拓视野的重要载体,对于社交成效并没有太多要求。而现代人饮茶与古时候已经有了较大差别,人们饮茶除了期望放松身心以外,还希望它具备一定的社交作用,能够促进人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彼此的关系更加亲近。在各种重大外交场合,我们都可以看到茶的身影,比如中方举办政治、经济活动时都会以茶代酒,严格遵循传统敬茶礼仪,彰显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加强中方与其他利益方面的关联。

西方茶礼仪本来就是以交际为目的,因而对于茶叶及饮茶本身并没有繁琐的程序,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外在仪态层面,比如衣着是否得体,谈吐是否大方,举止是否优雅,气质是否高贵,等等。唯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从而真正拓展朋友圈子,利用一切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财富。

1.3 中西茶礼仪的思想哲学截然不同

中国人饮茶是一种“君子乐茶”的情怀,要从饮茶这一活动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气韵及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精神理想。君子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道德尺度,君子节操高洁、思想高尚,与茶的内在气度相吻合,最适宜饮茶,而煮茶、饮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饮茶者心性意念与审美价值的体现。受儒释道哲学理念的影响,中国文化强调主客体的同一性,即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人们饮茶提升内在德性,并不仅仅是完善自我的方法,也是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根本。中国茶礼仪正是承载着这种哲学理念,认为茶乃世间至清、至纯之物,行茶道时不仅要求外在的纯净,更侧重于饮茶人内在的清净和廉洁,如果人的内心浮躁,接触茶以后会对茶的自然美味造成损失,影响饮茶活动的整体品质,所以,中国人饮茶时要保持君子一般清净、淡泊的心态,将对茶的热爱凝聚为一种精神气韵,更增添茶的芬芳。另外,中国自古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饮茶也要讲求“茶缘”,与茶结缘之人更能体会天人合一的乐趣,将自我与茶融为一体,正所谓“君子乐茶,自在其中”。

西方茶礼仪则秉承一种“绅士好茶”的理念。在西方,饮茶之风是由王室贵族引领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弥漫着浓重的宫廷贵族气息,饮茶也成为尊贵身份的象征。与中国茶文化讲求精神气韵不同,西方茶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世俗的、可视化、可量化的,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艺术。西方人的饮茶习惯与其饮食习惯紧密合拍,于是就有了最为典型的英国下午茶,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西方人饮茶的时间通常都比较固定,习惯于三餐两茶。以英国维多利亚下午茶为例,每天下午四点整,男士身穿燕尾服,戴白色帽子,带雨伞,女士身穿长裙,头戴大檐帽子,茶点是极尽所能的精致、丰富,茶具则简单、低调,彰显茶的丰富多姿。如果说中国茶礼仪是一种精神文化,那么英国茶礼仪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侧重突出绅士与淑女的高雅气质。

2 中西茶礼仪的差异根源

西方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由于气候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致使中西茶礼仪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气候环境上来看,中国疆域广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南热北寒,茶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区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西湖龙井茶文化、白族三道茶文化、福建功夫茶文化、藏族酥油茶文化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及温带季风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人们饮茶以绿茶为主,清热消暑。西方国家多为海岛构成,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湿寒冷,因而人们更加倾向于保暖健身的红茶,其茶文化也是基于红茶文化而形成。

从民族性格上来看,中华民族深受传统儒释道精神影响,具有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行事以集体为中心,突出集体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讲究层级秩序,在家中请人喝茶时,通常是男主人或者长辈陪同客人聊天、饮茶,女主人或者晚辈则负责泡茶、敬茶。另外,中国人追求自然,饮茶也是强调茶叶原本自然的味道,大都主张清饮。西方人则全然不同,他们重视个体的价值和利益,讲究个人主义和自由创意,饮茶的功利性比较显著,通常在茶中加入牛奶、果汁等,并配有美味的点心,所有人都坐在一起饮茶,环境更加温馨。

从历史习俗角度看,中国茶文化受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影响,礼仪等级制度明确,倒茶秩序上必须是晚辈给长辈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不得违背。而西方人自古便有热爱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做事皆以自我为重,因而饮茶过程非常自由,对于与茶本身相关的事宜基本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在茶中添加任何辅料,男女老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茶点配茶,非常随性自在。

从民族文化层面看,茶礼仪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中西民族文化的不同是中西茶礼仪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茶礼仪与儒家、道家和佛家精神联系甚密,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谐统一,人们饮茶正如品味人生,从茶中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茶礼仪与基督教文化与骑士文化相关联,强调自我价值与高贵气质,所以英国茶礼仪更多的是一种世俗意念的体现。

3 跨文化视角下对待中西茶礼仪的原则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探讨也常常被置于跨文化的语境下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处会被发掘,其间的差异性也会被放大。在跨文化视角下,应当如何对待中西茶礼仪的差异,促进双方对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原则着手。

首先,中西茶礼仪应当秉承互相尊重的原则,明确两种文化形态存在差异的客观性,从历史背景之中找到科学解释。我们应当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礼仪文化,要以开放性、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中的差异性,承认每一种茶礼仪所存在的特殊价值,真正认可它们对于世界茶文化的巨大贡献,实现中西方茶礼仪之间互不可少、相辅相成的局面。

其次,中西茶礼仪对待其差异性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我们要充分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继而承认茶文化及茶礼仪的多样性,研究不同茶礼仪的丰富内涵与积极启示,承认不同茶礼仪的独创性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实现世界茶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最后,中西茶礼仪应当遵循和谐的原则。我们应当看到世界茶文化发源于中国茶文化,所以任何一种茶文化礼仪形态都是同根同源,都有其相通之处,我们应当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世界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1]吴爱宁.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探析[J].理论导刊,2007(8):43-45.

[2]吴迪,刘玥.中西方礼仪文化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12):126-127.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编号:JRSHZ-2016-03008);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GJJG034)。

赵丹(1982-),女,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赵荣改(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

猜你喜欢

中西饮茶礼仪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乘车礼仪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四季饮茶与健康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