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
——以英山县采茶舞蹈为例
2017-02-05王丹
王丹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湖北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
——以英山县采茶舞蹈为例
王丹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网络的冲击之下不断退缩和消减,逐渐形成了一种近乎边缘化的亚文化现象。在多元文化冲击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民族意识,要使中国传统艺术出现在商品社会的符号之中,成为新时期文化产业的“新军”。我们通过对湖北民间戏曲舞蹈艺术——英山县采茶舞的探索,挖掘民间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特征,更好地实现对中国民间舞蹈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舞蹈;传承;英山县;采茶舞
中国民间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具有独特的戏剧性和文化品格,在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下,面对戏曲文化濒临边缘的现状,我们要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角度,增强和提升自己的民族意识,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和舞蹈文化,通过对湖北英山县民间采茶舞的探索和分析,挖掘湖北英山县民间采茶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艺术特征,使之渗透到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形态,更好地实现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扬。
1 湖北英山县采茶戏的历史渊源
湖北英山县采茶戏具有极为长远的历史渊源,可能回溯到我国道光癸末年(1823年)之前,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湖北英山县采茶戏又名“东腔”、“哦呵腔”,在史料《英山县志》和南河《王氏宗谱》之中多有记载。湖北英山县采茶戏的雏形源自于当地的“灯戏”和“杂剧”,当地的“灯戏”和“杂剧”大多是采用歌唱兼锣鼓边走边唱或坐唱的表演方式,也被称为“地花鼓”、“地故事”,创造出各种形象,如:渔夫、耕农、樵夫、读书人等,经典的“灯戏”和“杂剧”的曲目主要有“谢香茶”、“摘细茶”、“八仙调”、“唱古人”等。随后,当地的“灯戏”和“杂剧”又揉合了本地的山歌、畈腔、采茶调等,演变而成独特的“哦呵腔”,由于湖北英山县盛产绿茶,故又将其称为“英山采茶戏”。
湖北英山县采茶戏主要是采用“邦腔”,在锣鼓的伴奏之下,体现出朴实、自然而粗犷的唱腔风格,采茶戏中的念白是当地的方言,初期的表演名为“折子戏”,情节简单而朴实,具有真切细腻的民间乡土风味,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并有清朝道光年间兰括居士所作的《汉皋竹枝词》为证。
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增强,湖北英山县采茶戏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英山县是湖北采茶戏的故乡,也是该县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
2 湖北民间英山县采茶舞蹈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湖北民间英山县采茶舞蹈与采茶戏相伴相生,变幻出多样的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体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劳动者之舞,内蕴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2.1 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湖北民间英山县采茶舞蹈与其戏曲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湖北英山县盛产绿茶,在劳动人民日常采茶劳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采茶文化,在湖北英山县的农村之中,劳动人民在日常耕作或休息的时候,都可以听到采茶戏的“村野之声”,并形成了湖北英山县独特的采茶戏歌舞,具有真实、淳朴、自然、粗犷的文化艺术风格和内涵。
2.2 风趣轻快的舞蹈风格
在湖北英山县的采茶舞蹈之中,揉合了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表演形式,具有风趣轻快的表达效果,在亦歌亦舞的采茶舞蹈之中,表演者挥动手中的彩扇,表演出劳动人民采茶劳动过程中的“茶农开荒”场景、采摘茶叶场景、挥扇纳凉场景等,极具情趣,表达出采茶舞者的内心情感,极大地振奋人心,流露出当地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意愿和追求。
2.3 极高的审美特征
在湖北英山县采茶舞蹈之中,它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与英山县劳动人民的日常采茶劳作密切相联,不仅有艺术的合理性,而且还有极高的审美性特征,它是源于湖北英山县劳动人民的审美欣赏的创造性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觉。同时,湖北英山县采茶舞蹈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出其审美创造性和欣赏性。如:社会层面、历史层面,在湖北英山县劳动人民的主观审美欣赏视角下,英山县采茶舞由当地茶乡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经历和体验创造而来,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审美观点和创造性。
3 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教育和传承实现
3.1 注重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内蕴的文化教育
在对我国的湖北民间英山县采茶舞蹈的教育和传承过程中,要使学习者能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看到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民间采茶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要义,要深入领会湖北民间采茶舞蹈中的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情感、人文信念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内容,要对湖北民间的茶风茶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湖北英山县的采茶戏曲艺术有详尽的认知,了解湖北英山县采茶戏背后的故事、楞史知识等,明晰湖北英山县人民的悠久唱戏传统积习,感受到湖北英山县民间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内涵,在了解地域文化和艺术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教育和传承。
3.2 实现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田野作业”
在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教育和传承过程中,可以采用“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探索我国民间采茶舞蹈的源流和发展,也即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由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教育和传承方式。我们需要将湖北英山县采茶舞蹈与民间相融,在“田野作业”的方法之下,将其回归于田野、返回于民间,这样可以更为深入、贴切地实现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素材搜集,如:各种文字采茶舞蹈素材、采茶舞蹈动作素材等,基于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动态教材编制,使学习者和传承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真正的、鲜活的湖北民间采茶舞蹈,欣赏到别具一格的湖北英山采茶戏,为其所感染和震撼,达到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功能。
3.3 创设多元化的湖北民间采茶舞蹈推广活动
在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开设“湖北英山县采茶舞蹈进校园”的活动、“湖北英山县采茶舞蹈进社区”的活动,更好地推动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利用电视媒体,宣传对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民间采茶戏和采茶舞蹈,如:借助于通过电视台媒体开设的《垄上行》第四届大型采茶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茶乡英山,在“垄上采茶欢乐行”的表演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湖北民间采茶舞蹈的魅力。
4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发展,我们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赋予其新的形态和元素,更好地使人们熟悉民间采茶戏和采茶舞蹈,理解中国传统采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内在情感,更好地实现对中国民间采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温习.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化形式与文化特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 2015.
[2]张涛.高校舞蹈教育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陕西省为例[J].艺术研究,2015,(01):118-119.
[3]谢洋扬.浅谈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从三个辩证关系谈起[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1):196.
[4]王欢,熊莹.江西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艺海,2012,(09):127-128.
[5]吴舒.论贵州民族舞蹈在当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4):91-94.
[6]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7]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54-61.
王丹(198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育。